故事:女婿留宿岳母家,半夜意外听到岳母声音,发现她的另一面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在四川西部的青山村,这里山环水绕,村里的青砖黛瓦间,炊烟在晨昏时分袅袅升起,勾勒出一幅典型的川西山居图。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晓芬,从小就与众不同。

她的父亲是村里少有的知识分子,在村小学教了大半辈子书,始终秉持"女子当自强"的信念。母亲则是远近闻名的能人,不仅持家有道,还开创了村里第一个晒腊肉作坊,凭着独特配方和精湛手艺,每年都为家里带来可观收入。

"女孩子要有主见,要能撑起自己的一片天。"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这样的教育理念无疑是超前的。也正是这样的家庭氛围,造就了晓芬落落大方的性格,既有传统女子的温婉,又具现代女性的干练。

那时的晓芬,是方圆几个村子里公认的美人。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眉目如画,笑起来还有一对小酒窝。清秀的五官配上温婉的性格,引得不少村里小伙子动了心思。

每逢集市,总有媒婆登门说亲,但晓芬的心里早已住进了一个人——邻村的小涛。

小涛家在映山村,比晓芬大两岁,两人的缘分始于儿时。那年夏天,晓芬在溪边洗衣服时,不慎让水流冲走了父亲最珍爱的衬衫。正当她急得直掉眼泪时,小涛追着水流跑了大半里路,终于把衣服捞了回来。从那以后,两个年轻人之间就有说不完的话。



失去双亲的小涛性格内向,但做事格外踏实。村里人都说他"稳重",这种特质在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中实属难得。每到农忙时节,他总主动来晓芬家帮工,干活比请来的长工还要卖力。

两人的感情发展得细水长流,记得那年腊月,晓芬去镇上帮母亲送货,不料遇上大雪。山路湿滑,她不慎摔伤脚踝。小涛得知后,冒雪步行三里山路,将她背到镇上卫生所。那蜿蜒陡峭的山路上,小涛走得稳稳当当,生怕颠着了她。从那时起,晓芬就认定了这个男孩。

初中毕业后,眼见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小涛也按捺不住了。他跟晓芬商量:"要不我们一起去成都打工吧?听说那边机会多,只要肯吃苦就能赚到钱。"晓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深知,只要和小涛在一起,去哪里都有奔头。

临行那天,晓芬的父母特意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饭。

母亲拉着女儿的手,叮嘱道:"外面的世界精彩,但也复杂。你们要互相照应,遇到困难一定要商量着来。"父亲则悄悄塞给小涛一个装有两千块钱的信封,说是让他们防备急用。

就这样,怀揣着满腔热血和对未来的憧憬,两人踏上了去往成都的列车。那是九十年代初期,成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到处都是工地,机会确实不少。但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初到成都的日子并不好过。

每天天还没亮,两人就得起床。小涛要在六点前赶到工地,晓芬也要踩着早班车去工厂。晚上下班后,一起去批发市场买些便宜的菜,回家做饭。虽然生活拮据,但彼此扶持的温暖让一切都变得美好。

02

经过几年打拼,两人终于在成都站稳脚跟。小涛凭着踏实肯干,从普通工人做到了工地小组长,月薪超过两千。晓芬也在服装厂里崭露头角,学会了制版,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虽说不算富裕,但也能攒下一些积蓄。

就在生活渐入佳境之时,晓芬的父母却对这门亲事产生了动摇。原因是村里一个开运输公司的老板看中了晓芬,托了几个说客上门。这位老板家底殷实,在县城有三层楼房,开着小轿车,在当时可谓是响当当的条件。

那段日子,晓芬承受着莫大的压力。父母不断劝她要"懂得选择",说小涛家境不好,往后日子会过得艰难。母亲甚至打听到那个老板开出的条件:彩礼八万,新房一套,还承诺负责两位老人的养老。这样的条件,在当时的农村堪称天文数字。



但晓芬心意已决。她对父母说:"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这些年和小涛在外打拼,吃的苦我都记得,可我们从未放弃过彼此。就算现在有人能给我大房子,能给我优渥生活,我也不稀罕。"

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却充满甜蜜。小涛对晓芬体贴入微,每天下班后都主动帮做家务。晓芬也是贤惠持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到两年,他们就添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两个女儿像足了晓芬,水灵灵的大眼睛特别招人疼。

眼看着日子蒸蒸日上,小涛还计划再过两年在郊区买套小房子,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这场噩梦来得猝不及防。

03

那是1997年的深秋,小涛所在的工地正在赶工期。那天清晨,他像往常一样去上班,临出门还特意叮嘱晓芬晚上要给孩子们做她们最爱的红烧肉。谁知这一别,竟成永诀。

中午时分,工地传来一声巨响。混凝土浇筑时,支撑架突然断裂,小涛为救同事,被倒塌的钢筋砸中。送到医院时,已回天乏术。年仅三十出头的小涛,就这样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晓芬和两个年幼的女儿。

这个打击对晓芬来说太过沉重,整整一个月,她都在崩溃的边缘徘徊。白天强撑着照顾孩子,夜深人静时就抱着丈夫的遗照无声落泣。

两个只有三岁的女儿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总是天真地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什么时候回来?"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晓芬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疼。

工地赔付了二十万抚恤金,在当时算是不小的数目。但对一个失去顶梁柱的家庭来说,远远不够。那时的晓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房租要交,孩子要养,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她一时茫然无措。

村里很快传来闲言碎语。有人说她年纪轻轻守寡不吉利,有人说带着两个孩子难再嫁,更有人暗示她是看中了抚恤金才不愿改嫁。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晓芬心上,但她始终咬牙忍着,不给那些流言蜚语任何可乘之机。

父母闻讯赶来,看到女儿憔悴的模样,母亲心疼得直掉眼泪。他们劝晓芬带着孩子回老家,但她拒绝了。她深知,回去就意味着认输,而且在农村,寡妇的日子会更加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晓芬开始重新规划人生。她将抚恤金大部分存进银行,留作女儿们日后上学用。自己则从最基础的小本生意做起,在街边摆个小摊,卖些日常用品。

创业之路并不平坦。起初,晓芬对经商一窍不通,进什么货,如何定价,都需要摸索。遇上雨天,生意根本做不成,但房租和孩子的奶粉钱一分都不能少。那时候,她常在深夜躲在被窝里偷偷落泪,但第二天依然会打起精神继续奋斗。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晓芬在批发市场有了固定客源。她待人诚信,童叟无欺,很快在附近打响了口碑。每天摸黑去进货,直到深夜才收摊。虽然辛苦,但看着账本上逐渐增加的收入,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她的精心经营下,生意蒸蒸日上。街坊邻居都说她能干,可只有晓芬知道,为了让女儿们过上好日子,她付出了多少。那些深夜的彷徨、无助,那些想要放弃的时刻,都被她咬牙扛了过来。

04

随着女儿们渐渐长大,晓芬的生活也步入正轨。大女儿性格温婉,像极了年轻时的她;小女儿活泼可爱,总能给这个家带来欢声笑语。看着女儿们健康成长,晓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但是,命运似乎总喜欢和她开玩笑。当大女儿到了适婚年龄,一个名叫蒲勇的年轻人走进了她们的生活。

蒲勇初来时给人的印象极好:高挑的身材,清秀的面容,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文质彬彬的气质。

最打动晓芬的是,他无父无母,只有一个已故的奶奶。这样的背景让她觉得,他会更容易融入这个家。而且,蒲勇待人接物得体,对晓芬更是格外体贴,这让她认定找对了人。

婚后初期,生活和谐美满。大女儿很快怀孕生子,添了个大胖小子。同年,小女儿也觅得良缘。看着两个女儿都有了归宿,晓芬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为了更好地照顾外孙,她还特意将店面转让,专心在家带孩子。



但平静的表象下,蒲勇的真面目逐渐显露:他游手好闲,对工作敷衍了事,更糟的是染上了赌博恶习,经常深夜才归。

大女儿心疼母亲,不想让她知道真相,便提议和蒲勇一起外出打工。

那是一个特别潮湿的四月,连绵的春雨打湿了整座城市。

这天夜里,蒲勇因赌输提前回家。推开家门时,屋内一片漆黑,只有岳母房间透出一线微弱的灯光。他本想直接回房,却被一阵轻微的啜泣声吸引了注意。

蒲勇放轻脚步,走到岳母房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他看到晓芬坐在床边,月光透过窗棂洒落进来,将她的侧影投射在墙上,勾勒出一道柔美的轮廓。

这一刻的晓芬,与平里那个雷厉风行的岳母判若两人,散发着一种难以言说的韵味。

蒲勇躲在阴影中,某些不该有的念头在心底悄然滋长。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