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中旬,中共中央依照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相关条款,将陕北红军陆续改编为八路军,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限制人民武装继续发展、壮大,不仅在编制上严格压缩八路军的规模,而且还不允许我们设置政委和政治部。
此举可谓用心险恶,直接动摇了“党领导枪”这一基础原则,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某些官兵因为缺乏政委的监督,慢慢有了散漫、堕怠思想,部分部队甚至出现了“军阀化”的倾向,在革命根据地当起了所谓的“山大王”。
中共中央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于是便派遣黄克诚将军前往山西、河南等地进行考察、调查。黄将军没有辜负中央的信任,他利用三个月时间,走遍了晋西北、晋东南、晋豫边等根据地,采访了数百位八路军官兵以及当地老百姓,收集了不少重要的线索和事迹。随后,他将一路的所见所闻整理、编纂成一份长达上万字的报告,郑重提交给中共中央审阅。
报告中,黄克诚明确提到,八路军正在快速“变质”、“腐败”,如果不及时干预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强烈建议恢复政委制度,依靠政治思想的力量去矫正八路军,重新恢复人民武装的荣光。毛主席在与周总理、朱老总商议之后,同意了黄克诚的意见,于是八路军便在1938年初顶着国民政府的压力,恢复了政委制度。没过多久,八路军各部队的不正之风便一扫而光,官兵们普遍树立起正确的革命理想,为民族独立事业而艰苦奋斗。
1945年,日寇在盟军的打击下,已然日薄西山,最终被迫无条件投降,波折、艰难的抗日的战争由此取得胜利,整个中国一时欢欣鼓舞,一片喜气洋洋。然而,黄克诚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认为,日寇被打跑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迎来和平,国民党将来必定还会发动内战,所以中共党组织和人民武装必须早做打算!
1945年9月,黄克诚在经过认真思考之后,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主张我方应该提前布局,调集八路军、新四军的精锐部队开赴东北,抢占战略上的主动权。彼时的东北经过日军十余年的经营,各项基础设施十分完备,而且东北还临近苏联,随时可以接受苏共的援助,我方若是占据此地,进可攻退可守。毛主席很认可黄克诚的观点,随即指示中央军委从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抽调兵力,星夜兼程赶赴东北,而黄克诚也在1946年初抵达吉林,就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
此后数年间,他配合林帅、罗帅指挥解放军数次重创国民党军,最终完全解放东北,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1948年底,东北解放军进入关内,配合华北军区的兄弟部队,发起了著名的平津战役,一举消灭了傅作义集团。1949年初,毛主席委派黄克诚就任天津临时军管委副主任,三个月后,天津市委挂牌成立,黄克诚又改任市委书记。
建国后,黄克诚辗转多个重要岗位任职,有力的推动了人民政权的发展与解放军的改革,让新中国快速渡过了困难时期,慢慢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8年,粟裕将军意外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被免去了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总参谋部一时陷入到群龙无首的尴尬境地,各项工作均陷入停摆之中。毛主席见状,便委派黄克诚坐镇总参部、稳定大局。
黄克诚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他到任之后立即采取各种措施安抚人心,打消大家的恐慌心理,重新构建凝聚力和组织力,由此逐步恢复了总参部的正常运转。但谁都没想到的是,仅仅1年之后,黄克诚便因为在庐山会议上为彭老总“站队”而遭到居心叵测者的打压,被解除军职,动荡爆发后,他又再度罹难,被关入监狱,经受了诸多了非人的折磨。一直到1977年,他方才获得平反。
1982年,黄克诚将军重新复出,担任中纪委、军纪委高干,1984年,他患上了多项老年病,身体状况由此直线下降,已然无法再继续履职,遂主动申请离休。晚年的黄克诚时常回忆起毛主席,他曾多次当众表示,主席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革命家,没有人比主席更加雄才大略。1986年,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当年12月他不幸去世,时年八十四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