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女儿李讷:为完成父亲遗愿,隐姓埋名回韶山,跪地失声痛哭

0
分享至

毛主席是一个非常恋旧的人,他骑过的马,即使有了好马也不换;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习惯后,有了好的也不会换,因为东西用久了,就有感情了。

对于自己的家乡更是如此,毛主席非常恋家。他的父母去世,他都没有在身边,这是他为人子女心中永远的痛。他想念故乡韶山的一草一木,想念淳朴的韶山人民。



即使毛主席住在中南海,这种思念也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每次只要韶山老家有人过来北京,毛主席都会很亲切地接待他们,并且详细询问韶山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大家有没有什么困难。

尤其是在晚年,毛主席特别思念自己的家乡韶山。1976年,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已经大不如从前,他在病榻上经常想起韶山老家的各种情景。

不久,他向中央申请回老家疗养。中央考虑到韶山的医疗水平不如北京,最开始没有同样毛主席的请求。

毛主席回家心切,他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也许,这是他最后一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故乡韶山了。

他是伟人,但他也是一位普通人,一位为了中国的革命建设事业在外打拼的“游子”,他也希望自己可以“落叶归根”。

他连续向中央申请了三次,最后他的请求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批准回韶山的日期是1976年9月15日。然而,毛主席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享年83岁,这位伟人走完了自己极其辉煌的一生。

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故乡。毛泽东青年时期笔下的故乡惟妙惟肖,这是他对故乡最美好的回忆,他希望在剩下的日子可以再感受一下家乡的美景:

“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图画。”

这样的美景,毛主席经常和自己的女儿李衲提起。他也多次答应过李讷会带女儿去韶山冲,可是,最终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



然而,女儿李讷并没有忘记父亲晚年想回老家韶山冲的心愿。李讷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父亲。

于是,她决定完成父亲晚年的遗愿。1984年8月12日,李讷和自己的丈夫王景清回到韶山冲老家。

李讷觉得自己身份特殊,她不想惹人注意,在招待处登记簿上只写了时任云南怒江分区参谋长王景清的名字,他只是以一个随从人员的身份来到韶山。

回到韶山,李讷的心情非常沉重,也很伤感。要是父亲临终前能回一趟韶山该有多好啊,这可是他老人家去世前最大的心愿。

她想起了父亲当年离开韶山时留下的豪言壮志“孩儿立志闯相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那个“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父亲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来到毛主席的故居,那里摆放着父亲生前用过的物品。李讷仿佛看到了父亲年轻时候在这里劳作的样子,看着看着,眼泪不禁在眼眶里打转。

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她赶紧抹掉眼泪,并且尽量走在人群的后面。

走到故居前晒谷坪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了,指示牌上写着标语“这是毛泽东同志小时候劳动的地方”。她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感情,突然跪在田埂上失声痛哭。

同时,她将手指深深地插在泥土里,她要用自己的双手感受父亲曾经留下的记忆。她大声喊道:“爸爸,我想你!”



李讷(中)

她的哭声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经过询问,才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女儿。“她是毛主席的女儿,毛主席的女儿来韶山了。”一时间,毛主席女儿来韶山的消息传遍了韶山的大街小巷。

沿着毛主席的故居,李讷想起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起了自己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李讷是幸运的,她是唯一一个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孩子。

一,出身延安,父女情深

1940年,李讷出生于延安的中央医院。根据当时妇产科的医生回忆:

毛主席听说女儿出生后特别欣喜,连夜骑马赶到医院来看望她们母女,真是搂着看不够,抱住亲不够,享尽天伦之乐。

中年得子,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子女出生后大都不在他的身边,这是他对子女们的愧疚。

所以,毛主席对李讷疼爱有加,算是在她的身上弥补以前对子女照顾的缺失吧。李讷就是毛主席的掌上明珠,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毛主席和女儿李讷

长大后,李讷没有去延安保育院,而是留在了父母的身边由父母悉心照顾。在延安的窑洞里,李讷度过了她快乐的童年。在这里,她学会了走路和认字。

不管工作多累,不管遇到多么头疼的事情,毛主席只要看到自己的女儿李讷都会立马喜笑颜开。

有几次毛主席经常工作到深夜,根本顾不上休息,可谓日理万机。身边的卫士们都非常着急,他们心疼毛主席,但是谁都不敢进去打扰毛主席的工作。

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李讷带到毛主席的身边,他们知道毛主席特别喜欢小孩子。

只要把李讷推进房间,毛主席就会停下手上的工作和李讷玩。甚至连李讷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散步去”。

只要李讷一开口,父亲就会停下手里的工作,牵着李讷的小手和她一起出去玩,毛主席也可以趁机休息。



刚开始的时候,李讷的手很小,只能牵父亲的一根手指头。慢慢地可以握住父亲的两个指头了。到最后,小李讷已经可以抓起父亲宽大的手掌。

除了带李讷散步,毛主席还经常陪女儿做孩子的游戏,和他们一起躲猫猫,陪孩子一起做各种手工活。

有时候工作累了,他就会在院子里散步。由于坐的时间太长,毛主席就会摆动手臂,并且时不时地扭腰,好让身体活动开来。

一到这个时候,李讷就会和其他的小朋友跟在后面学父亲的样子。他们几个人排成一队,在那里一边模仿,一边格格地笑,觉得特别好玩。

毛主席知道后面有几个小屁孩跟着他做同样的动作,故意把自己的动作幅度加大,后面的小姑娘们也跟着把动作幅度加大,一不小心大家都摔成了一团。



毛主席看到狼狈不堪的孩子们,立马哈哈大笑起来,孩子们的陪伴让毛主席在工作之余还能享受一份难得的放松。

年幼的李讷还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并且和父亲分享:“爸爸扭着腰走就是不想事,背着手走就是想事情,对不对?”

毛泽东夸奖着女儿的聪明,一把抱着她亲了又亲:“娃娃,我的好娃娃,你也学会观察哩,不简单哟!”

毛主席虽然对李讷疼爱有加,但同时对她要求也非常严格,不许她跟自己一桌吃饭。

由于营养跟不上再加上身体底子不好,李讷从小体弱多病,经常感冒、扁桃体发炎。每次生病,毛主席都非常心疼。



二,中南海的日子

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一直非常重视李讷文化知识的学习,很早就开始教她背诵古诗词。李讷学得也非常快,小小年纪就会背诵很多诗词,被大家称为“小博士”。

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李讷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讷在北大读书时,非常低调,上学都是乘坐公共汽车,没有一次是被轿车接送的。

她从来不和别人讲自己是毛主席的女儿,这是父亲对她的教诲。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搞特殊化,不要认为自己是毛泽东的女儿就想获得不一样的待遇。在学校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不知道李讷是毛主席的女儿。

李讷在上学期间,正好赶上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要求李讷不准搞特殊,必须和所有其他的同学一视同仁,不准开小灶,也不准送东西给李讷吃。学校食堂吃什么,就吃什么。

有一次,李讷觉得学校的饭实在是吃不饱,就从家里带一包奶粉到学校。毛主席知道后非常生气,认为李讷这样做影响不好。

李讷也非常听父亲的话,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从家里带东西去学校。



有一次李讷放学回家,又是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李银桥卫士非常心疼这个小女孩。于是便从仓库里拿了一包小饼干给李讷。

李讷刚开始不敢吃,但是李银桥向她再三保证不会告诉毛主席,李讷拿到饼干后立马开始了一顿狼吞虎咽。

这时候,毛主席走到了李讷的房间。李讷一边赶紧吞下嘴里的饼干,一边将剩余的饼干藏到被子里,但还是被毛主席发现了。

“李讷,吃什么呢?哪里来的?”毛主席的脸立马阴沉了下来。

“饼干。”李讷小声地说道。

“哪里来的?”毛主席紧接着又问了一遍。

李讷低着头不敢回答,李银桥赶紧过来解围:“主席,是我从仓库给她拿的,我看孩子太饿了,就……”

“乱弹琴,我强调过多少次了,我们的供给要定量,李讷怎么就特殊了可以开小灶呢?李讷,还有没有剩下的?”毛主席非常严厉地说道。

“有。”李讷低着头小声地说道。

“去拿过来给我。”毛主席严肃地说道。

“哪里拿的还到哪里去!”毛主席拿到饼干后对身边的李银桥说。

就这样,连一包饼干,毛主席都不额外的给李讷。不仅如此,毛主席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曾经7天才吃一次米饭,7个月才吃一次肉。



还有一次,李讷放假回家,主席破例地让女儿和自己一起吃了顿饭。那天在餐桌上摆了四菜一汤,还有辣子和霉豆腐。

李讷看到桌子上热气腾腾地饭菜忍不住开始狼吞虎咽,看着旁边的卫士,李讷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在学校吃饭都很快,习惯了。”

“现在不是在家嘛,慢一点,别着急,没有人跟你抢。”毛主席非常心疼地和女儿说。

李讷吃完后又把桌子上仅剩的汤也给喝掉了,站在一旁的尹荆山卫士看到这里也是心里发酸,眼泪不禁在眼里打转。

他心里非常难受,这可是毛主席的女儿啊,谁能相信毛主席的女儿会饿成这个样子啊!

三,“找个工人也行,哪怕找个农民结婚也行”

女大十八变,女儿长大了终究是要嫁人的。转眼间那个依靠在父亲身旁的小女孩已经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眼看李讷已经三十岁了,但是还是单身,大家非常着急。

但是毛主席却没有过多的干涉,他鼓励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婚姻的事情由孩子自己决定,要大胆地去追逐自己的婚姻和幸福,父母只起到辅助的参考作用。

对于李讷的婚事,毛主席很早就表态:不要找高干子弟,找个工人也行,哪怕找个农民也可以。是啊,对于自己宝贝女儿的婚事,毛主席的回答竟然如此简洁。

1970年李讷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遇到了一名服务员小徐,两人相爱还没有多长时间就选择了结婚。婚礼也非常简单,一共邀请了十来个人,炒了八个菜。



新房也非常简单,连婚床都是两个单人床拼起来的,两把椅子和一张桌子是他们仅有的家具。

毛主席没有给女儿李讷准备丰厚的彩礼,而是送给他们一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为贺礼。

爱情的甜蜜终究抵不过婚姻的现实,小徐希望李讷不要过于张扬,在家里过好相夫教子的生活就够了。

而李讷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不满足于在家里做一个小女人。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大,由于性格不合,两个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此后李讷一直过着单身的生活,直到她遇到了王景清。

1984年,李讷和万景清见面。她曾问王景清:“你会不会嫌弃我,这时候我处境不好。”

“哪有什么嫌弃不嫌弃,你不嫌弃我,我都觉得幸运了。”那一年,李讷44岁,王景清57岁。

李讷总觉得两个人的年龄都不小了,再次结婚会有人说闲话,于是她多次拒绝了王景清的求婚。

在一次远足期间,王景清再一次向李讷求婚:“我明白,过去你受过很多委屈,如今我们两人年纪都大了,往后也没有多少日子了,既然我们彼此相互爱慕,为何不好好珍惜后面的日子呢?别人说闲话让他们说就好了,我们过好我们的日子就行了。”

在王景清的深情告白下,李讷答应了他们的求婚。这一次,李讷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李讷和王景清

四,再回韶山,完成父亲遗愿

李讷和王景清婚后的生活非常幸福,想到毛主席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回韶山。她有了回韶山的想法,于是和自己的丈夫商量是否可以陪她一起去趟韶山,丈夫欣然地答应了这个请求。

李讷因为自己母亲身份的缘故,不想让韶山的父老乡亲们知道自己来了,所以在行程中隐瞒了自己的身份。

在参观父亲故居的物品时,她忍不住落泪。等看到了故居前晒谷坪的标语时,李讷再也忍不住了,她跪在田埂里痛哭:“爸爸,我想你。”

李讷的举动震惊了周围所有的人,他的丈夫王景清看到李讷跪地后也跪下来。他扶起李讷,一边给她擦泪水,一边说道:“这是李讷,是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

周围的人都不敢相信毛主席的女儿也在现场,等李讷平静下来,韶山局的负责人带着责备和不解的口气说道:“你怎么不告诉我们一声啊?你这是为什么啊?”

李讷低下头,委屈地说道:“我母亲……我怕……”

“我们知道你母亲,但你更是毛泽东的女儿啊!你回到了韶山,这里不就是你的家吗?”负责人说道。



李讷(中)

周围的人上下打量,这才看出来,李讷的外貌神似毛主席,就连那宽大的衣服和亲切的神情,都有她父亲毛主席的影子。

听说毛主席的女儿过来了,周围的人都过来与她一一握手。

还记得毛主席1959年第一次来韶山的时候说过,要带自己的女儿回韶山。无奈当时李讷正在备战高考,后面因为工作的原因,李讷一直没有机会跟随毛主席来到韶山。

毛主席重病期间也想回韶山疗养,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如今她的女儿替他完成了这个遗愿,我想毛主席的在天之灵看到这一幕也会非常欣慰。

毛主席在临终之前还非常担心韶山的家人们,她多次叮嘱李讷、李敏一定要抽时间回去看一看叔叔,她的叔叔现在还在守着几亩薄田,吃不饱饭,日子过得非常苦。

1989年,李讷再一次回到韶山,这次她专程去见了毛泽连一家,给他们留下了100元钱。

她牵着叔叔和婶婶们的手,和他们一起聊聊父亲过去的往事。她告诉叔叔,父亲生前一直非常挂念他们,并且鼓励他们早日过上好的生活。



毛泽连

毛主席走了之后,李讷还是过着一如既往的普通生活,还是那么低调。从来不主动和别人说自己是毛主席的女儿,不搞特殊化,生活比普通人过得还普通。

尽管在工作时还是会听到关于她的各种风言风语,但是在韶山,淳朴的老乡们都一个劲地在夸李讷,都在感慨:"咯就是毛泽东的女儿啊!长得多像!多有孝心啊!"

听到老乡们淳朴的话语,李讷再一次忍不住落泪。临走之前,李讷拿出一块洁白的手帕,装上了一包故乡的泥土,带回了北京,继续自己普通的生活。

淳朴的韶山养育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这是父亲出生的地方,也是父亲生前最想回到的地方。他的女儿替他来韶山完成他未尽的心愿。

家是心灵的港湾,不论在哪个地方,不论什么时候,家永远是我们内心深处神往的地方。毛主席是伟人,但也有着普通人对故乡特有的思念。

为了革命解放事业,他舍小家为大家。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对于普通人而言,回家也许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毛主席来说却很难,因为他的心里始终装着那个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陌识 incentive-icons
陌识
每天分享,谢谢关注
2008文章数 1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