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敦煌文物为何能躲过红卫兵洗劫?

0
分享至


公元1036年,宋仁宗景佑二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正在大兴攻占瓜州、沙洲和肃州的狼烟。外族侵袭,国土扰乱,瓜州大云寺内的比丘们,为保护佛学圣经免于战火涂炭,正在紧张地将无数经卷搬迁至莫高窟内,并将其一一罩藏于壁中。1月13日,游历至河西走廊,正巧投宿沙洲的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无意间目睹了这一幕。他参与了这项义举,敬心抄写一卷《般若波罗蜜心经》,并在佛祖面前,许下了两个心愿:

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赵行德的生平、他与小娘子的故事,早已湮灭难考。但这个善念充盈,情意丰满的故事,仿佛为千年之后莫高窟的守护者、记录者们的人生故事定下基调:护经人、读书人、小娘子,和他们之间真实又传奇,执着又从容,沧桑又温馨的行与愿。


40年代初步治理后的莫高窟

公元1962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大三的女学生樊锦诗,突然接到了学校的一项安排-去敦煌研究所工作实习。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的她,恰好刚读完《人民文学》连续两期登载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文中主人公原型常书鸿先生,将半生心血和全部生活用来研究守护莫高窟。三危山遥远,千佛洞劫后余生,护宝人身披传奇风度……敦煌的一切,都让樊锦诗神往。如今,机会终于来了。

樊锦诗祖籍杭州,生于北平,长在上海。这次突如其来的“即兴采风”,让她兴奋不已。她认为自己是被幸运选中的那一个。

岂知边塞苦?24岁的樊锦诗尚不能洞察天机,她还不知道,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一信一动后,自己已在敦煌守护了五十余年。


莫高窟中寺,敦煌研究院早期职工旧宿舍

“但愿不要再去了吧?”

五十年后,樊锦诗一口软哝哝的沪音已被西北粗糙的风吹硬。但描述起初进洞的震撼时,她找到当年的天真口吻,“看一个——好,再看一个——还好。连着看了好几天……哎呀,好像进入了一个艺术的宫殿,好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可若真问她当时看出了什么门道,她似乎也只能说:“第275窟的那个交脚菩萨,她那副神态自若……看了好几天,记不住啊。”

更让她难以置信的是洞外的世界:一片破败。进洞没有楼梯,只有悬挂的“蜈蚣梯”——一根树干插上树枝。初爬颤颤巍巍的蜈蚣梯,樊锦诗胆子是不太大的。她只能揣着几个干馒头进洞,尽量不喝水的呆着,省的攀上爬下。


一天吃两顿饭,十点一顿,下午四五点一顿。住的房子是泥块搭建的,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没有洋厕所--这和她在上海的家、北京的学校相差太大了。“房子天花板是纸糊的,会时不时“咚”地掉下一个老鼠,真是吓坏我了,我见不得老鼠这样的东西。”说这话,樊锦诗还使用着江浙人的习惯用语。实习就她一个女学生,晚上起夜上厕所得出门走一段。有一次她甚至在黑茫茫中看见绿绿的两只眼睛,“这就是当地老乡们口中的狼吧!”樊锦诗吓的得赶紧缩回宿舍,一夜未眠。第二天天亮一看,原来是一头驴的大眼珠子。

至于常书鸿先生,樊锦诗初见后心中也颇有失望:“若不是架了副眼镜,不说话的样子跟老农民也差不多。”

她得出结论:这个研究所条件太差了。

这样的条件下,水土不服的樊锦诗生病了。

在莫高窟,要是生病了,需要被驴车拉着担架去县城医院才能治疗。就这样,实习不到三个月的樊锦诗回到了北京,走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但愿不要再回去了吧。”

一年后,大学毕业的樊锦诗拿着毕业分配书,顶住了父亲的反对意见,背着行李,再次转向西行,回到了莫高窟。


1948年,当时的交通工具——牛拉大轱辘车

刚到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正赶上雕塑家孙纪元寻思着给敦煌研究工作者雕刻一座石像,据说是要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大使馆里。这座雕像孙纪元取名“青春”。研究所里伶仃几位师傅,哪有刚来的小姑娘樊锦诗来得青春。孙纪元找樊锦诗要了几张毕业大头照,以此辈蓝本,很快雕刻好了石像:梳着小揪揪的短发姑娘,背着书包,左手拿着一顶大草帽,身体微微前倾,一副路在脚下立即出发的神态。

五十多年来,每每接受采访谈到这座雕像,樊锦诗总是先澄清:“这座雕像不是我,只是以我为蓝本。”但在大家心里,这座名为“青春”的石像就是樊锦诗。最终,“青春”没有去成大使馆,“青春”留在了敦煌研究院里。2015年,有一家来自樊锦诗老家上海的记者去敦煌采访,拍摄了一张她与“青春”的合影,五十年前的“青春”面容刚毅坚决,五十年后的樊锦诗笑的喜悦天真。


1965年彭金章来敦煌看望樊锦诗

“莫高窟这批人很‘怪’!”

樊锦诗觉得莫高窟这批人很“怪”。在敦煌,他们仿佛身在一个孤岛上,戈壁、沙漠……这样一个消息闭塞,没电没水的地方--敦煌研究所1981年才通电--可是这些先生们,他们居然已经在这里待了20年。

他们从浮华巴黎走来,从江河湖泊边走来,从军队大院走来,从高校工作室走来,他们拎起暖水瓶揣着干馒头,爬进黑暗的洞窟,靠镜子和白纸反射洞外的一线日光,整日整夜的地临摹壁画,参详千年光阴不肯亲易轻易透露的隐秘。


1952年,段文杰在莫高窟第285窟临摹壁画

在中国的东部和中部社会风云不断翻涌的时候,他们在洞窟里,坐在三级架上,微倾着上身,随日影移动,净心与佛意缄默相对。

他们是艺术家,他们难道不想创造出有自己独特个性风格的作品?他们不想开画展,出画册吗?他们没想过在艺术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吗?放弃个性,藏好自我,小心翼翼地谦卑地临摹一千年前不知名画师的笔迹,能让他们内心满足吗?


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同志在城内办事处合影

他们的妻子儿女呢?他们的情感家庭呢?

樊锦诗几十年前的疑惑,变成了现在她不断提起的自豪和骄傲。已经是樊院长的她,身处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身份的人,总是反复讲述自己的前辈。

“我在敦煌52年,不知从何说起。还得说这些老先生。常书鸿先生,‘书’是书本的‘书’,‘鸿’是鸿雁的‘鸿’,71年前他……”

“50年代的运动是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文杰老先生被打成右派,被斗争、被劳动完后,他仍然上洞去画画;文化大革命又把他抓来批斗,还发放到农村,林彪事件后落实政策,他,他们毅然地回来了。”

樊锦诗说,赞誉和嘉奖让自己“心里发虚”。她一再强调,自己是代表敦煌研究院几代人来接受荣誉:“给我奖,我好意思得吗?这是我的真心话,苦他们吃完了,遭到不公正待遇甚至遭到诬蔑,到我这个时间,奖都给我们了,每到这时候,心里很不好受。”


“我知道你要问什么,文物一点没有被破坏”

接受毕业分配、服从国家建设需要的大学生樊锦诗决心在敦煌好好干,用一己所学,发掘、拍照、测量,将敦煌莫高窟的宝贝一一记录下来,再写出一卷一卷的报告。没想到,刚工作三年内,就赶上搞了两次“社教”。

“你们年轻人不知道,那叫‘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干部都要下乡去。我们学生就给他们宣传社会主义教育。”

第一次“社教”还在敦煌,1963年,为期一个月。第二次“社教”樊锦诗就被派去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山丹县。“从1964年的秋天,到1965年的夏天前后一共十个月。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能搞出什么研究来?搞是搞了一些,但是现在反过去看,肯定不行。”樊锦诗总懊悔光阴被耽误,自己没有在考古专业上做更多。

“社教”消停没多久,“文革”开始了。

我问她:“‘文革’中,敦煌研究所里的工作整个都停下来了?”

老人忽然从沙发立起前倾上半身,抢答到:“我知道你要问什么,文物一点没有被破坏。”

“为什么?”

“源于几个原因。第一中央还是注意到了这个,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来一个通知:文化遗产要保护。”

“但许多文物保护单位,并没逃过损坏啊。”

“那是他们不像话!这就是第二个原因,我们研究所里的人,保护敦煌文物的心,是一致的!”


“我们也怕红卫兵来。我们跟红卫兵说,这可不是四旧。其实红卫兵闹四旧是瞎闹的,他们也想来看看有名的敦煌。他说你们放心,我们是来看看。我们跟他们一起写大字报,比如首都什么红卫兵,什么造反,什么兵团。我们的名字挂上,往墙上、街上这么一贴,好像就保险了。实际上大家保护这个,心挺齐的。”樊锦诗回忆当年的革命风潮,仿佛轻松多过苦难。

并非如此。在那个席卷一切推翻一切的年代,敦煌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没有躲得过诋讦毁谤。

研究所那时还叫敦煌文物研究所,共有48位职工。“人跟人之间在一起工作很多年了,这里头也夹着一些成见啊、矛盾。”樊锦诗不讳言当时的人心乱相:“‘文革’中研究所我们48个人,分了十几派。你说我是老保,我说你是老保--保守派不革命、不先进,是落后的……两个人,一个说一个是狗,一个说一个是什么狼。现在听听都是笑话。当时大家都非常认真。毛主席说啥我们就是啥。比如我吧,毛主席说,你们是革命小将,我们还很得意。毛主席说话,我们一点都不怀疑的。”

“可是有一条是共同的,敦煌研究院从成立到现在,一直保护着文物。即使有的人很革命,但是这点上是共同的。我们常年在这里工作,那不是牛鬼蛇神,是珍贵的文物,世界级的文物啊。当时当然不那么说,但是大家心里清楚,这怎么会是牛鬼蛇神?这样好的文物不要保护吗?”

“所以这是一致的。”一再重复这个意思,樊锦诗抬起右手,四指攥住,只留大拇指覆在拳外。仿佛在遥敬当年于杌陧中困苦挣扎,仍一致坚持“保护文物”的全体同人。


确实值得尊敬和感慨。文革中的的曲阜孔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一拥而上的数百名造反派扫荡,石碑石像被拉出来,断头腰斩、开膛破肚。若要破坏莫高窟,根本无需如此阵仗,更不需要雷管和火药。“全都是泥巴的啊,就像我这样的,你给我一个棒,一个棒一敲不就坏了,壁画不就毁了吗?”樊锦诗边说边挥动了一下双手,模拟了一下那个能轻而易举实施的破坏动作。“我们也有人到社会上参加造反,也有人去参加武斗,但是没有人在院里引进武斗。”

若有一人生出破坏的异心,莫高窟都难逃劫数。这个守护成果,需要经历过那段岁月的全体敦煌人的维护。不管是发声者,沉默者,施加者,承受者,走向错轨的,有过大非的全体人。樊锦诗坚持这一点认知。

多年后,高尔泰在《寻找家园》里记录下自己在莫高窟所见所感,对当时研究所一些人有所批判。樊锦诗不以为然:“用我们西北话,我对他不感冒。”在她看来,荒唐又动乱的岁月里,“守住文物”是最重要的事,是全体人一起完成的最大功德。此外,对往事的淡薄不执著,也源于她内心对往昔错谬的哀矜勿喜,对故人的垂悯爱护。


“敦煌最终是要没有的,什么时候呢?我希望它还能存在1000年”

1998年,樊锦诗接过从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第二任段文杰传下来的接力棒,成为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

她利用自己出身考古专业所具有的科技敏感,让国家建设了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利用设施。她甚至成了一名“导演”。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球幕影院会循环播放一部时长20分钟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影片的结尾显示,总导演是:樊锦诗。

这彻底改变了莫高窟游客们的参观模式。樊锦诗经得起认可声,也顶住了质疑声。减少游客在洞窟滞留时间,提高莫高窟游客承载量,这是她为莫高窟和普通游客做出权衡之举。

这么做有深切的缘由--“莫高窟几乎所有洞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病害。”樊院长对外演讲时,除了几位“老先生”,几乎必讲的就是莫高窟的病害。她分条缕析的对最普通听众解释何谓“起甲”、“空鼓”、“酥碱”、“山体裂缝”,用最通俗的语言,生怕听者不懂。

她想让更多人知道,这座稀世珍宝,有着这样那样的病痛伤害,它一直在退化,最终会消失。

无数敦煌人有无数种和敦煌相遇的方式,他们又如何面对与敦煌告别呢?

“敦煌最终是要没有的。什么时候呢?我希望它还能存在1000年。”樊锦诗平静的说。

“你明知道它慢慢要退化,你明知道我要老,让他别老可能吗?你别老,你别死,不可能。”

几代敦煌人,将他们的一辈子,交付给这座他们明知要走向终点的莫高窟。他们立志尽可能为它延年益寿,让它退化的地慢一点,再慢一点。没有后悔,只想向天再借一千年。


“敦煌的女儿”

2015年10月17号,两度赴敦煌采访的杂志《生活月刊》,将自己为敦煌莫高窟人写就的篇章集结成书。新书《敦煌:众人受到召唤》发布会选在了北京。77岁的樊锦诗出现在了这样的场合里。她身着黄土色夹克,灰色裤子,垂下的双手被过于宽大的外套遮了大半。身上带着“静”气,笑是小姑娘般的新鲜开朗。众人说她笑的好,她自嘲:“如今我是老天真。”

有人随口问一句:“今天北京雾霾特别大,敦煌有雾霾吗?”樊锦诗清晰地回答:“敦煌没有雾霾。敦煌有蓝天绿树,有鸟,有骆驼,有星星有月亮。到了晚上,看得特别清楚。”

她说敦煌,像说自家令人骄傲的孩子。

敦煌是她倾注一生心血的孩子,她又被人称为“敦煌的女儿”。这是她与敦煌之间相互相续的因缘。


千佛洞中,众神相遇。常书鸿、向达、段文杰、史苇湘、樊锦诗、欧阳琳、孙儒僩……这些锦绣名字的归属者们,弃掉浮世来到莫高窟,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甘苦之间,敦煌辜负过他们吗?敦煌慰藉过他们吗?“樊锦诗新书里写下回答:“在莫高窟,不知不觉之间,几十年就过去了。和千年洞窟相比,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我们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与敦煌为伴,就是极大的幸福。”

始建于公元366年的莫高窟,在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明、清后,在经历过动乱,战火,贼盗之后,在等来了王圆箓、等来了斯坦因伯希和、等来了日本探险队、俄国考察队、美国远征队之后,近乎成为一片颓荒的废墟。莫高窟在缄默中无声召唤,终于等到了这个时代里属于它的痴儿女。

来源|凤凰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日媒:各国政府持有比特币约51万枚,中、美两国都是比特币巨鲸?

日媒:各国政府持有比特币约51万枚,中、美两国都是比特币巨鲸?

王爷说图表
2024-12-26 11:58:13
四川挖出一具遗骸,脚带7公斤铁链,脚踝钉着4颗铆钉,经考证,他是失踪40多年的……

四川挖出一具遗骸,脚带7公斤铁链,脚踝钉着4颗铆钉,经考证,他是失踪40多年的……

财经三分钟pro
2024-12-19 22:21:42
励志!里夫斯:拿到比赛用球时忍不住哭了 父母亲朋都在看我打球

励志!里夫斯:拿到比赛用球时忍不住哭了 父母亲朋都在看我打球

直播吧
2024-12-26 13:16:12
网友在洛杉矶偶遇易建联!或因舆论压力,携妻儿移居美国

网友在洛杉矶偶遇易建联!或因舆论压力,携妻儿移居美国

十点街球体育
2024-12-26 16:08:28
越扒越可怕!海南飞行员失踪后续,网友:与两年前的案子惊人相似

越扒越可怕!海南飞行员失踪后续,网友:与两年前的案子惊人相似

观察鉴娱
2024-12-26 10:42:10
全是“科技与狠活”,却狂卖14亿,这种甜牛奶,谁还在喝?

全是“科技与狠活”,却狂卖14亿,这种甜牛奶,谁还在喝?

毒sir财经
2024-07-25 23:59:38
最狠的报复!中国,正在把日本打回原形

最狠的报复!中国,正在把日本打回原形

华人星光
2024-12-26 11:38:44
日本放宽中国人赴日签证:新设10年多次往返签!但整体诚意不大

日本放宽中国人赴日签证:新设10年多次往返签!但整体诚意不大

乌娱子酱
2024-12-26 13:56:16
网红“猴哥说车”夫妻离婚?猴哥妻子:结婚2年1年无性生活…

网红“猴哥说车”夫妻离婚?猴哥妻子:结婚2年1年无性生活…

小人物看尽人间百态
2024-12-24 15:22:56
性爱宝典:女性性高潮有什么特征

性爱宝典:女性性高潮有什么特征

福大菽
2024-12-25 16:00:25
前浙江女首富欠债百亿!具体细节曝光,钱大多投房产和境外石油

前浙江女首富欠债百亿!具体细节曝光,钱大多投房产和境外石油

林轻吟
2024-12-25 07:50:03
女硕士提问:300年来人类重大贡献中,为何没有一个是中国发明?

女硕士提问:300年来人类重大贡献中,为何没有一个是中国发明?

深析古今
2024-12-25 15:25:34
沪上顶级网红名媛,34D傲人身材,很是迷人!

沪上顶级网红名媛,34D傲人身材,很是迷人!

云端书馆
2024-12-26 09:33:40
闹大了,美国杜鲁门号航母海军飞行员集体罢工抗议

闹大了,美国杜鲁门号航母海军飞行员集体罢工抗议

低调看天下
2024-12-26 05:08:25
暴跌36万,56万一路跌至18万,奥迪彻底“扛不住了”,堪称豪车价格屠夫,2.0T+7DCT爆245马力,动力一流

暴跌36万,56万一路跌至18万,奥迪彻底“扛不住了”,堪称豪车价格屠夫,2.0T+7DCT爆245马力,动力一流

华哥视界
2024-12-26 12:18:03
又一个华晨宇!怀孕五个月突然官宣,全网炸了:你俩真是行

又一个华晨宇!怀孕五个月突然官宣,全网炸了:你俩真是行

美食阿鳕
2024-12-26 12:35:58
警惕!女子长期卧床,膀胱长出鸡蛋大结石

警惕!女子长期卧床,膀胱长出鸡蛋大结石

极目新闻
2024-12-26 18:47:45
上海人注意!周末最低-5℃,或有严重冰冻…今天下午将达中度空气污染

上海人注意!周末最低-5℃,或有严重冰冻…今天下午将达中度空气污染

上观新闻
2024-12-26 14:49:04
谢霆锋带全家日本过圣诞!给继父老妈安排烛光晚餐,儿子也在身边

谢霆锋带全家日本过圣诞!给继父老妈安排烛光晚餐,儿子也在身边

西瓜爱娱娱
2024-12-26 11:18:03
恭喜!女员工可申请居家办公!2025年1月1日起执行!官方正式通知!

恭喜!女员工可申请居家办公!2025年1月1日起执行!官方正式通知!

会计人
2024-12-26 13:33:05
2024-12-26 21:15:00
方待夜半听君语 incentive-icons
方待夜半听君语
文旅记行
1031文章数 2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印太总部司令称有信心在台海冲突中取胜 国防部回应

头条要闻

美印太总部司令称有信心在台海冲突中取胜 国防部回应

体育要闻

再见,中超最后的超级巨星

娱乐要闻

57岁王祖贤分享近照,状态太好又被质疑整容

财经要闻

69亿订单"消失",卓然股份隐藏了什么?

科技要闻

小米正搭建GPU万卡集群,大力投入AI大模型

汽车要闻

新物种iCAR V23的“尤里卡时刻”

态度原创

时尚
教育
艺术
手机
军事航空

专栏 | 变美,是美学也是科学

教育要闻

25调剂专区|25考研调剂信息汇总第1期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手机要闻

终于搞清楚,陶瓷这种好东西为啥很少给咱用

军事要闻

中方批菲防长涉华言论出格荒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