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香港房屋委员会的公共屋邨(简称公屋)轮候册,一般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已逐步降至5.5年,很多人以为年轻人“18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排公屋”,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有香港舆论分析认为,这显示香港年轻人相当进取,在购房方面开始“向上流动”。
香港公屋是香港公共住房最常见的类别,由政府或志愿团体兴建,出租给低收入市民。想要住进公屋,需满足特定收入条件,且需按照优先级排队轮候,时长可达数年。因此,不少香港人在达到18岁法定许可年龄后,第一时间就开始申请公屋并加入轮候。据港媒10月26日报道,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在社交网站发帖称,2020—2024年,香港公屋轮候册的一般申请数量从15.58万件下降至12.31万件,跌幅约为21%。同一时间,“配额及计分制”(即根据年龄增长获得更优先的名额)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数量也呈下降趋势,从10.39万件降至9.15万件,跌幅为12%。与此同时,年轻人申请公屋的跌幅“跑赢”整体跌幅,在一般申请者个案中,年龄为30岁以下人士的申请数量,从1.6万件下跌至8600件,跌幅约46%。何永贤认为,这体现香港购房市场的一个积极现象。
香港资助出售房屋指的是香港政府、公营机构或非营利机构以低于市价,扣除地价后售予市民的公共住房。何永贤认为,青年申请公屋数字下降,显示香港不少青年有上进心,他们希望能通过购买资助出售房屋等方式置业。在资助出售房屋方面,何永贤表示,40岁以下青年一直占整体买家较大比例,例如,成功购买一手住房的申请者中,有近一半是40岁以下青年。而“港人首次置业计划”单位的申请人以及最终买家,也有约85%是40岁以下的青年。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委员、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委员梁文广称,公屋轮候队伍缩短,除了因为香港整体房屋供应增加,还因为不少青年见到经济好转、疫情后社会逐渐稳定,同时私楼价格下降,希望把握机会买房,向上流动。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公布的《施政报告》推出多项民生措施,包括提出以立法方式解决劏房问题、支持青年购买资助出售房屋等。对于哪些政策措施能有效改善民生,香港《星岛日报》最新公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9.4%的受访市民认为是打击滥用公屋;紧随其后是加强基层医疗及支持青年购买资助出售单位,分别占17.8%及10.4%。(叶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