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金山观潮”2024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潮州石门簪 方寸有乾坤”在金山书院举行。活动以“文化沙龙+有奖问答”的形式,邀请潮州石门簪研究人员,潮州古建筑、书法、篆刻专家等,从不同角度探讨潮州古建筑的特色,传播潮州优秀传统文化。
“金山观潮”2024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举行
石门簪作为潮州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绘画、书法、雕刻相结合的艺术精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是潮州历史文化研究新的切入口,具有可探讨性和可传播性。
活动中,书籍《潮州明清石门簪》第一作者、广东省中学特级教师陈传佳介绍了在潮州开展田野调查中观察到现存明清民居、祠堂的门簪特点,以及辨别门簪文字的小秘诀。陈传佳说,木门簪原本是传统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用销钉锁合中槛和连楹,起到固定的作用。后来,过渡到石门框以后,实际上已经不需要这个构件,门簪作为装饰被保留下来。
潮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成员、古建筑专家罗星从古建筑角度剖析潮州明清门簪演变的社会根源和背景,横向对比与闽东石门簪的异同。罗星介绍,明清之交,潮州门簪的材质发生了变化,由木结构门面向石结构门面转换。这个时期的门簪样式丰富,大致存在方形木门簪、仿木石门簪、外方内圆形、正方形石门簪等。清初之后,由于九叠篆方形石门簪比较符合当时的文化理念,广为流行并最终定格为经典的清式石门簪。
“石门簪有很多装饰性的语言,比如光前裕后、福禄寿全、千子万孙等,这些吉祥话表达了潮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潮州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杜纶渭则是从书法艺术角度探讨方形文字石门簪字体变形、题材多元背后的原因,以及同时期其他艺术创作与门簪变化的共性。
活动还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主持人与现场观众提问互动,加深大家对潮州石门簪的了解和认识。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育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