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这样的问题:“喜欢独处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有个高赞回答:“独处的本质就是享受孤独,而孤独的最高境界就是无需理解。”
年轻时,人们总是频繁社交,迫切地寻找一个理解自己的人,来度过一段枯燥乏味的时光。
后来逐渐发现,精神上不相通的两个人,交流起来如同对牛弹琴,让彼此感到心累。
比起在喧嚣中患得患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独处中去。
毕竟,当一个人投入到独处之中,他得到的不止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还有平静带来的巨大能量。
独处,给精神减负
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把独处和孤独关联在一起,以至于因为害怕孤独的来临,所以总是被动地融入到热闹中去。
特别是在得不到外界的回应时,内心的空虚感便会袭来,然后时时刻刻影响着自己。
于是,为了赶走内心的空虚感,有人选择将行程排满,不断拓宽自己的人际关系;
也有人选择享受孤独,用自己喜欢的生活,充实每一个当下。
曾看过一个25岁杭漂女生的采访,采访的内容是看看年轻人下班之后的生活。
在到了女生家之后,可以看到女生的家里物品很少,摆放的都很整洁。
她说,她是个很念旧的人,衣服鞋子都是穿坏了再添置,房间里的衣柜更是连一半都没有填满。
除此之外,女生常常独来独往,也没有多余的社交,她的精神食粮则来自于各种各样的书籍和论坛。
在谈到对未来有什么想法时,她表示想维持现状,想得太多会变得焦虑,享受当下反而会变得充实。
正如塞尚所说:
“孤独对我是最合适的东西。孤独的时候,至少谁也无法来统治我了。”
许多人常常绞尽脑汁与别人磨合,却不懂得到底如何与自己相处。
殊不知,相比较复杂的人际交往,独处才是最佳的排遣方式。
在独处的空间里,我们不必刻意伪装,不必强颜欢笑,身心都能得到片刻的放松。
当你感到内心烦躁、压力山大时,不妨到独处中给精神减减负,也让疲惫的自己好好休息。
独处,让心灵回归
成年人的清醒,常常是从习惯一人独处开始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仔细想想,在每个人的人生里,总有一个阶段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以至于能够舍弃真实的自己,去迎合不同人对自己的标准,来换取内心暂时的满足。
然而,随着年龄的递增才明白,外界的评价和认可就像是一阵风,随时都会出现,但又不痛不痒、无足轻重。
诚如余华在作品《在细雨中呼喊》中写道: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许多朋友,而是真正地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其实,一个人最好的状态,不是沉溺人群,也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在热闹和安静中来回切换。
换句话说,就是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暂时脱离热闹,到独处中放松自己的心灵。
比起强融到不合适的群体中,让自己显得格格不入;比起用繁华的喧嚣,来掩盖内在的压抑。
不如在生活中,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然后脱离人群才能洞悉真实的自己。
犹如寻宝般不断向内挖掘,不断向内探索,从而找回内心深处的真实所需。
正如复旦教授陈果所说:
“当一个人给自己更多的时间独处,自我的力量就开始觉醒,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可见,独处的时光虽然乏味,但困于人际关系的我们,也时不时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来自我修复。
在安静的时间里汲取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安顿好自己的心灵。
独处,给自己充电
很认同撒贝宁说的一句话:
“我们往往以为所有的能量都来自于运动,但我现在越来越发现,其实安静更是一种能量。”
人,其实和手机一样,身体中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在消耗完之后需要及时补充。
就好比,休息和睡眠能够给身体充能,而独处则能够给精神上疲惫的我们充电。
哪怕在独处的时间里,我们会感到迷茫,感到无趣,感到不知所措。
但正是有了这些看似停滞不前的时间,一个人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爱好,寻到人生前进的方向。
当你在忙碌的日子里,感觉焦虑和不安,不如暂时停下来,到独处中感受生命的平静。
如此,摆脱外界的影响,以及精神的束缚,才能在大千世界,寻得一片安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