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国家 “双减” 及课后服务政策文件一经出台,恰似一阵和煦春风拂过教育的广袤大地。在东营,课后服务在各学校相继绽放出特色之花。东营市高度聚焦课后服务的内涵质量提升,精心制定并印发了《东营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项目指导目录》。为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开设课程、丰富服务内容以及精准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参考依据。经过3年多的发展,课后服务如今开展如何?记者就此展开了深入调查。
抢课!抢课!
近日,“抢课”成了不少家长之间热议的话题。9月24日下午6时整。东凯实验学子和家长们屏气凝神、全神贯注,有的家长拿着手机跑到无线路由器旁,有的家长选择使用平板电脑……当灰色的按键变成彩色的那一刻,家长们开始疯狂点击手机屏幕,学生们则在旁边紧张地注视着屏幕弹出的信息。原来这么惊心动魄的画面是东凯实验学校每年一次的课后服务特色课程选课流程。选到心仪课程的学生开心的抱着家长欢呼,没有选到“第一志愿”的学生则有些失落的让家长赶紧选择“第二志愿”。幸运的是,每个孩子都能在丰富的特色课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东凯实验学校甲骨文特色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记者走访了多所学校,深入了解了他们开设的课后服务特色课程。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陷入了 “选择困难症”,也让家长们体验了一把 “拼手速” 的抢课乐趣。
在东凯实验学校,热闹的 “抢课” 环节可谓东营市持续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巩固课后服务工作成果的生动缩影。如今,东营市全力确保实现全市所有义务教育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力促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课后服务究竟是如何兴起的?又为何能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广泛青睐?据东营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以往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下午放学时间普遍早于全市正常下班时间,这便导致了家长按时接孩子与按时下班之间的矛盾。正因如此,家长们在下午常常焦虑不安。而这也催生了一门生意——“小饭桌” 如雨后春笋般在学校周边涌现。然而,“小饭桌” 的食品安全能否得到保障?把孩子托付给机构是否放心?陌生孩子在一起会不会产生矛盾、发生意外?出现问题后责任又该如何划分…… 诸多让家长头疼的问题接踵而至。为给家长 “减负”,同时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东营市也针对国家政策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于是,2021 年秋季学期,东营市的课后服务如荼如火地开展起来。
据东营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依据国家、山东省出台的相关文件,东营市制定了《东营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项目指导目录》。该目录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科普教育、体育、艺术素养、劳动教育等体现 “五育并举” 的 26 项课程类型、100 余门课程,为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开设课程、丰富服务内容、精准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起初,不少家长认为课后服务只是延长在学校的时间,变相看孩子。东营市民李女士坦言,以前接孩子是个大难题,每次都得向领导请假,一两次还好,可经常如此任谁都会厌烦。“后来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我也没仔细了解,就觉得有个地方看孩子,不用再跟单位请假,确实给我解决了大难题。”
许多家长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给孩子 “开小灶”,不仅花钱多,效果还未必能达到家长要求。为何不将辅导班、兴趣班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呢?如此一来,家长既能解决接送孩子的难题,孩子又能在学校学习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还能为家长节省教育投入,可谓一举三得。
课后服务绝非仅仅是帮家长解决难题,更要让孩子们开心快乐地成长。不少学校也是从让学生上自习写作业到特色课程百花齐放的过程中走过。经过几年的发展,不少学校将特色课程发展的越来越完善且丰富,课后服务提档升级成果明显。
甲骨文与金石篆刻
甲骨文特色课程在东凯实验学校独具魅力。学生们设计印稿、印稿上石,手持刻刀在石头上精雕细琢,神情专注。自甲骨文特色课程开设以来,这门课程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走进教室,孩子们徜徉在甲骨文的神秘世界,感受着三千多年前远古文字的独特魅力。
“今年的课程我计划让孩子们利用学到的甲骨文文字刻到印章上,这一学年大约要刻24枚印章。”说着,教授甲骨文课程的王洪飞老师拿出了他早已准备好的空白宣纸折子本,“每一页印一个学生的作品,等到这一年学完,这一本册子就会盖满学生的作品。”王洪飞老师的眼神里透着期待。
提起这几年课后服务的发展,东凯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赵文刚深有感触。此前学校使用填表报名课后服务特色课程,麻烦不说,工作量还大。后期,学校专门升级了选课的流程,研发了课后服务特色课程选课系统,动动手指就能把复杂的选课流程走完。
为了让特色课程越来越好,在每个学期结束之后,所有的特色课程老师都要开研讨会复盘整个学期的特色课程教学过程、学生们的学习状态。课堂效果不佳的课程必须做出调整,找出不足点优化流程。经过不断地调整优化,如今每一门特色课程都成了学生们“争抢”的“香饽饽”。
布偶与刺绣
课后服务不仅是让学生们娱乐,而是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传统非遗文化。走进东营区瀚文小学,一排传统文化教室格外引人注目。吕剧、布艺、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教师每周五下午在这里与同学们相约。学校还精心打造了一间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成果展示厅,里面摆放着教师与学生们的作品,有人工刺绣的鞋垫、水彩画以及缝制的布偶。
东营区瀚文小学的学生们在布艺课上认真听讲
瀚文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伟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认为,学生不能只专注于学习,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品德、高雅的审美等都是小学生需要培养的优秀特质。为此,学校专门聘请了东营刘氏布偶的传承人刘培宗、吕剧教师为孩子们上特色课程。
布偶特色课程的开设,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民间艺术的大门。传承人刘培宗老师手把手地教导孩子们缝制布偶,从选料到裁剪,从刺绣到装饰,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孩子们在制作布偶的过程中,培养了耐心与专注力,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看到学生们从不会到学会一针一线缝制自己喜欢的布偶,开心地展示作品,陈伟校长深感欣慰。
在传承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东营区瀚文小学可谓不遗余力。吕剧作为东营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校园里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孩子们通过学习吕剧,不仅领略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更在唱念做打中感悟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从婉转的唱腔到优美的身段,孩子们用心去体会每一个细节,仿佛穿越时空,与古老的艺术对话。
家长任女士的女儿今年上二年级,报了学校的吕剧课程。原本有些腼腆内向的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任女士说:“孩子幼儿园学过舞蹈,上了小学后,听到有吕剧课程,孩子十分喜欢,我们便报了名。本以为是三分钟热度,没想到孩子竟然学下去了。” 孩子经常在家里练习唱腔和身段,俨然成了一个小小 的“角儿”。
九龙翻身
课后服务不单单当孩子们在课堂里“动动手”,为学生带来的远不止于此。更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到更大的“课堂”去“迈迈腿”。东营区弘文小学的特色课程把教室从室内搬到了操场。
东营区弘文小学九龙翻身锣鼓表演
“小学生活泼好动,应该让他们走出教室,到更大的空间去释放自己。”当东营区弘文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董江艳把九龙翻身锣鼓带到学校,一个个大鼓摆在学生们面前,场面让人震撼。“让孩子们接触到新鲜事物也是我升级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的一个想法。”
九龙翻身锣鼓作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的特色课程传承进行无疑是个好方法。董江艳带领音乐老师多次前往东营区史口镇西商村实地考察交流,编写校本教材,利用每周一节音乐课专门进行 “九龙翻身” 课程教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九龙翻身” 已在弘文小学全面绽放。学习九龙翻身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多彩舞台,孩子们变得更加阳光、自信、开朗。特色课程也为东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了新途径,让非遗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文化魅力。
下一步,东营市将深入推动课后服务从“有”到“优”,进一步扩大优质服务资源供给,实现“机制完善、保障到位、内容丰富、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更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期盼,持续推动“双减”落地,让教育回归本真。(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徐文君)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