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一生留下了不少经典、又耐人考究的文学作品。
提起《狂人日记》,我们会想到被迫害者“狂人”的经历和形象;提起《阿Q正传》,我们会想到那个充满“阿Q精神”的麻木无知的农民;提起《孔乙己》,我们又会想到那个受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毒害的知识分子。
鲁迅先生的小说颇多,或是写知识分子,或是写农民,鲁迅先生从不会手下留情,每一部作品都深刻揭露了社会问题,令读者震撼。
鲁迅先生后半生执笔作战,用作品唤醒了无数青年和知识分子,他不仅对中国文学有重大影响,还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堪称“民族魂”。
对有名之人,世人总会去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了解他们的家庭、人生经历、情感和生活,对鲁迅先生也不例外。
鲁迅先生出生官宦之家,年少时随着祖父、父亲的相继去世,家境日渐败落,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因为父亲病逝的原因,鲁迅先生长大后前往日本学习医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生活艰难,经常做一些零工养活自己。
回到中国后,鲁迅先生凭借着优异的文学创作能力,前卫的思想以及独到的眼光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在这些时光里,鲁迅先生可以说是身兼数职,副业良多,但核心工作还是文学和教育,做着这么多份工作,鲁迅先生的收入如何呢?
据考究,鲁迅先生在当时一个月的收入是三百五十块大洋,一块大洋是多少人民币?三百五十块大洋,又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下面来揭晓。
民国时期的教育投入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相对特殊的一段历史,国家体系、制度、性质在不断变幻,内忧外患时刻充斥着这片神州大地,风云难测。
在这乱世之下,经济形势起伏不定,民众的生活更是不得安稳。
然而,民国时期的统治者却不吝啬于教育的投入,不管是在文化,还是军事教育上,对于文化教育来说更甚。
从外强入侵中华开始,中华人民经受了许多欺辱,有识之士不断提倡和宣传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学习新思想、新文化。
因此在孙中山先生冲破艰难险阻推翻了封建制度后,民国时期的统治者们大方地扩大文化教育投入占比。
据相关资料显示,民国时期法律明文规定:教育、文化的经费投入是有明确指标的。
除此之外,《教育宪法》还有此规定:“六岁至十二岁的学龄儿童,一律接受基本教育,免缴纳学费,家庭贫困的学龄儿童,由政府提供书籍;已经超过学龄却没有接受基本教育的国民,一律接受补习教育,也免纳学费,书籍也由政府供给。”
就此,在1929年至1936年之间,民国教育的投入在所有财政支出的平均占比为2.62%。这对于国弱民穷的民国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1927年6月民国政府还发布了《大学教员资格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了大学教员的月薪,基本上都是在一百到六百元不等。
教授最高月薪是六百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
从这些条例和规定可知,民国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所以,不管是在北洋政府时期还是国民政府时期,教师的薪资待遇都是非常高的。
而作为大学教师的鲁迅先生,也有了不菲的经济收入。
不过乱世之中,国家风雨飘摇,战乱纷纷,经济形势堪忧,政府没有能力每个月都发全工资,甚至有时还会拖欠工资,所以鲁迅先生的主业工资实际没有政府承诺的那么高,当然也不会低。
而且,鲁迅先生,还有其他许多收入来源。
鲁迅先生的工作和经济收入
鲁迅先生在日本的时候,曾经是“光复会”的成员,跟随章太炎学习,在那段时期里,鲁迅先生生活十分贫苦,他以校对书稿来补贴生活。
不过1909年回国后,鲁迅先生的生活水平就逐渐提高了。
刚回到祖国初始,鲁迅先生做过植物学翻译,还担任过生理学化学教员、中学堂教员兼监学、校长等职务。
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在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下,鲁迅先生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一职,八月被任命为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
民国七年,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鲁迅先生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推进新文化运动。
1924年,鲁迅先生和其弟周作人、好友林语堂、钱玄同等人创办周刊《语丝》,并成立语丝社。
1926年8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
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年底,与冯雪峰组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在政府任命的职务中,官方说法鲁迅先生的月工资是每月三百五十块大洋,三百五十块大洋在当时是什么收入水平?
据《经济社会史评论》、《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等史料记载,国家政府普通官员月薪在几十到几百大洋不等,当然高层官员另论。
民国时期北京、天津一带普通工人阶层的月薪是八到十块大洋。
教育行业的工资是相对较高的,普通教师的月薪是三十到七十块大洋,最高一般也不超过一百,那鲁迅先生三百五十块大洋,月薪在民国时期算是中等以上收入。
那么在当代又是什么收入水平?
大洋是民国时期的一种银币,当时的面值为一元,并不等同于当代的“一元”,所以上文和下文《鲁迅日记》中提到的“元”都是当时的“大洋”。
据财经网显示,在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之间,一块大洋相当于四百元人民币;在1949年10月1日之后,一块大洋相当于两百元人民币。
就按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等于四百元人民币来算,三百五十块大洋就是一万四千元人民币。
截止到2022年,我国人均工资每月四千八百多,相比较而言,一万四千元的月薪放在今天也是中上水平。
可是,除了在政府任命的专职工作和自行参与的文学流派之外,鲁迅先生还有许多份副业。
根据《鲁迅日记》可知,日记中记录了鲁迅先生在北京众多所大学中,每个月兼课的月收入:如一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收入五元、北京大学兼职收入十三元;二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收入十五元;三月收北师大兼职收入十元……全年学校兼职收入是六百五十多元。
除了在大学里任教,还有版税和稿费。
日记中记载:一月收北新书局版税两百元;二月天马书局版税一百元、《自由谈》稿费二十四元、北新书局版税两百元;三月收良友图书公司版税四百八十元……全年版税和稿费收入一共是五千五百六十二元。
通过大致计算,鲁迅先生每年的兼职收入为六千多块大洋,平均每个月为五百多块大洋。
保守计算,鲁迅先生每月兼职收入为二十万元人民币,加上主业收入一共是二十一万四千元。
不得不说,无论是在民国还是当今社会,鲁迅先生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土豪级别的高收入人群,他拥有较强的购买能力,他的生活质量想必也不会低。
鲁迅先生的生活开销
在语文课本、其他书籍里,我们看到的鲁迅先生的照片都差不多一样,鲁迅先生几乎都是穿着长袍马褂。
其实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鲁迅先生的穿着都是相对随意和朴素的。但是,他比较注重生活的品质。
就从住所谈起,在北洋政府任职期间,鲁迅先生斥四千大洋巨资买了总共二十七个房间的四合院,与弟弟一家住在一起,家里还请了女佣。
后来因为与弟弟不和睦,便重新买了一套四合院,自己搬出去住。在今天,完全可以用豪横来形容鲁迅先生了。
购物方面,鲁迅先生还拥有一万四千多本藏书,数量大且价值不菲,已经足够开一家书店了。
另外,鲁迅先生分别在1934年和1935年买了四十二元大洋的电风扇、二十二块大洋的留声机,这些家电在民国时期,可不是普通人家能够买得起的。
在饮食方面,鲁迅先生则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从先生妻子许广平公布的菜单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每一餐都十分精致。
上午就有蒸沙鱼、洋署腊肉、菠菜,下午则是蒸鸡、椰菜牛肉、鸡毛菜。总体来看,几乎每天的菜品都有两荤一素。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各种禽类食物算是高消费商品了。
而且,鲁迅先生还喜欢吃各种甜品小零食,比如高粱饴、糖糕、茴香豆等。先生在路上行走时还会边走边吃,可见鲁迅先生的喜爱,也折射出他的高质量生活。
虽然作为年薪百万的高收入人群,鲁迅先生的生活质量很高,但他并不是一个奢靡的人,从他的穿着就可以看出来。
鲁迅先生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无可厚非。
当然,对于鲁迅先生的收入,我们可作为饭后闲聊的娱乐话题,而作为一代文豪,我们更关注、更应该记得的是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文学理念、文学批评、精神世界等等带给中国文学的贡献,以及对后世青年的影响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