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中有七年时光是在山东大学校园里度过的,其中,从1993年到1997年在威海校区求学的四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10月27日上午,山东大学举行威海校区办学4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汉语言文学专业1993级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崔唯航作为校友代表致辞时表示,能够在威海校区办学四十周年之际回到魂牵梦绕的母校,让他激动不已。
崔唯航说,他的人生中有七年时光是在山东大学校园里度过的,其中,从1993年到1997年在威海校区求学的四年,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我是1993年被录取到威海校区当时的中文系,现在的文化传播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毕业后又到校本部文学院读研,人生中有7年时光在山大校园里度过。”他说,在威海校区求学的四年,山东大学“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崇实求新”的校风在他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烙印,“涵养了我坚毅执着、笃行不怠、宠辱不惊的精神品格,成为了我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思想根基。”
走过办学40周年的山东大学威海校区 摄影 刘军
“我当时就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威海校区创办后首先设立的两个专业之一,很多老师来自全国多地,教学安排也跟校本部接轨,山大的学术薪火在威海得以赓续、得以扩展、得以发扬光大。”他说,山东大学文史见长、厚积薄发的学术传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博大情怀,还有那些洋溢在校园里、散发在同学中的光荣与梦想,都极其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塑造了我们,成就了我们。“从此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可以无比自豪地说,我们是玛珈山下的山大人。”
回望1984年,山东大学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与魄力,与威海市联合创办了威海校区,在一片滩涂和荒坡上,白手起家开启了校区建设。“在我读书期间,在校生不到1500人,建筑也仅有文学楼、水化楼以及学生宿舍等寥寥几栋,校园还处在与海滩相连、与果园分列的半原生态。我们的校园生活简单而纯粹,但年轻的校园里始终充满着阳光、向上和青春的气息。”在山东大学“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家国情怀影响下,“我们始终将服务国家、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
40年来,威海校区先后培养了8万余名山大学子,在祖国各地建功立业;深度参与了“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为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名在威海校区学习生活过的山大校友,我由衷为校区这四十年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深感荣耀、倍感自豪。”崔唯航表示,诚挚祝愿威海校区以办学40周年为契机,主动发扬山东大学“敢为天下先”的奋进精神,奋勇争先,全面图强,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众新闻·齐鲁晚报记者 徐玉芹 刘军)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