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代表中国在国际上获得第1次世界级篮球冠军的人,他是一位将军,还曾被日军尊称为中国军神。除此之外他还有丛林之孤的称号,而且他曾是清华学霸因缅甸一战成名。
他能把一支收税的队伍训练得超过国民党正规军,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还授予了他丰功勋章,美国记者当时称赞他为东方的隆美尔,就连当时的英国乔治六世也主动授予他帝国勋章。这位中国将军到底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孙立人。
1900年,孙立人出生于安徽庐江。在历史上这一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八国联军侵华就是这一年。经历过非常混乱的时代,孙立人从小便知道什么叫做内忧外患,什么叫做家国情怀。
在他5岁的时候亲生母亲因病去世,后来年仅7岁的他不得不在家族长辈的引领下接受严苛的教育。但也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还算不错,所以得到了更好的教育资源。比如说将军曾拜在了宋执忠老先生门下。
后来孙立人又被父亲带着去山东青岛,9岁时他又被父亲安排进德文小学学习。可由于战乱的原因,孙立人儿时也曾短暂地停过学。迫于生存,家中长辈一直不让他外出。
直到1913年时,他才听闻清华学校正在对国内学子招生。孙立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就返回到了老家,并在安庆报考清华大学。但谁曾想到他已经停学一年了,但在报考近千人的考试中成绩位于第一。如此看来,孙立人能够进清华的确是个让人佩服的学霸一枚。
但他又不是一个只读书的书呆子,除了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之外,孙立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打篮球就是他比较喜爱的运动之一。
在清华大学就读高等学科期间,孙立人是同学眼中篮球技术高超的选手,而且他还曾担任过清华大学篮球队队长。1921年,孙立人入选了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并且在该队伍中担任主力后卫,先后在国际篮球赛事上为国争光,拿到过不少金牌。
在孙立人时代,菲律宾队和日本队都曾是中国篮球队的手下败将。但他毕竟是后来人眼中伟大的一名中国将军,只搞运动和教学常规的理论课知识又怎么能够帮助孙立人练就军事才能呢?
其实在1924年,孙立人于清华就读的专业还是土木工程系,即便他后来通过自主考试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他在外就读的大学叫做普渡大学,那时候他加修的同样还是土木工程学。
可是在1925年,孙立人在美国期间听闻了北伐战争和国内形势非常严峻的各类消息。而他本身又十分关注国家形势,所以他毅然决定要改变自己学习的方向,从一窍不通到潜心去学习军事知识。
如此优秀的人才,不论是在土木工程学领域还是在军事领域,只要肯钻研,那么必然会取得一番成绩。而这样一位年轻的人才,在国际形势非常复杂的阶段下,美国又怎么不渴望孙立人留在他们的国家,改变自己的国籍为美国效忠呢?
面对超强的诱惑,孙立人还是毅然选择回国。他把当时国外的某些先进知识都带回了国内,并且结合了本国国情进行军事训练。所以为什么后来孙立人的队伍能够训练得比国民党的正规军还要优秀,还要让日军闻风丧胆,原因就在这里。
可由于孙立人的家族背景无法支持他一回国就立即可获得小部分军权,所以孙立人在从美国学成之后回到国内他依然还是一个普通人。
1927年孙立人决定要更进一步地开眼看世界,而他所选择的方式就是通过游历和结交更多有眼界,有思想,有哲学想法的人。所以他在家族的帮助下先后去往了欧洲,也参观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并且将这些国家当时的军事优势总结成经验,打包全套带回了国内。
历经一年游历,孙立人于1928年6月回到祖国,在老家只休息了半个月他便启程赶往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他申请成功后又得到提拔担任中尉军衔。
那时他已经是第4团团长了,并且还获得了蒋介石的重点提拔,除军事部分管理权之外,他的手中还有一些国民党调财政部税警总团的处置权。
在国共第2次合作之前,孙立人也为中国军事训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例如1932年时,孙立人以第88师独立旅的身份参加了国内的各项战斗。
当时他的指挥方针很简单,就是要抓紧一切时间搞训练。但是训练要讲究效率和方法,他认为只有训练结果好了,部队上了战场才会有意义。不然盲目地让士兵上战场,那就是让自己的同胞做无谓的牺牲。
所以他着重抓士兵们的训练,并且把之前从国外带回来的军事教育方式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结合,还制定出了非常适合中国士兵所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的,并且与其他部队所不同的训练操典。
在中国军事发展史上,孙立人的这一套方法也被称之为是孙氏操典。也许会有人怀疑:读书人真的能够上战场吗?孙立人给出了最好的回答:肯定能!
他亲自参加过1937年的淞沪会战,并且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就已经率领着自己的部队赶赴到了会战的前线。他当时驻守在吴淞江北支流区域。
但这一块早就已经被日军给突破了,也就是说孙立人部队侧翼方向上的优势全部被日军所占领。而他只能采取保守的作战方针,一边与日军对抗,一边被迫退回到了吴淞江南支流的南岸。
但上级下达给孙立人的任务是要阻止日军的橡皮艇渡河,为了完成任务孙立人的部队连续7次阻击日军渡河。他们不仅在时间上拖延了日军行军的脚步,而且也在火力损耗方面大大打击了日军的行军效率。
1937年11月3日凌晨,在太阳还没完全上升之前日军想要趁着夜色,在孙立人部队无法发觉的情况下尝试偷渡苏州河。但是孙立人的部队哪怕之前与日军激战了很久,但他们却从来没有放松警惕。
孙立人的部队发现了日军尝试着要偷渡苏州河的时候,双方又引发了激战。然而在8小时的火拼后,日军最后还是在孙立人部队这一块吃了大亏。他们只能被迫撤销偷渡苏州河的计划,而且还连夜将自己的大部队向后撤了三里路。
孙立人为了保持局势,又命人赶紧破坏苏州河上的浮桥。而日军认为浮桥要是被中国军人破坏掉,他们可能会失去所有偷渡苏州河的机会,于是便奋起反抗发动了猛烈的炮火想要袭击孙立人的部队。
而在完成计划时,孙立人亲赴战场他并没有坐在指挥营里让他的战士们上前线。但也因为他过于英勇,仅是这一战役,孙立人的身上就被炸伤了十三处。
当时的卫生和医疗条件又不是很好,孙立人在床上奄奄一息地躺了三个黑天和白夜。就在战士们以为这个曾经的读书人也许挺不过来的时候,他顽强的意志力又让自己睁开了眼。在短暂的休息后,孙立人很快就自认为他又恢复了伤势,并想立马投入战斗。
但在上海沦陷的前夕,宋子文听说了孙立人在战场前线的表现之后,他对其伤势十分担忧。于是便亲自安排他的弟弟宋子安赶赴到孙立人所在之处,并让宋子安亲送孙立人去香港养伤,还说:“有伤养有病就治病,先把身体稳住了才能回前线,这是命令。”
在养伤的那一段日子里,孙立人又有操不完的心。他的床头摆放最多的东西就是报纸,还有各种战事信件。他一直都将全身心投入在保卫祖国各大城市的战斗中。
1938年2月,孙立人拿到了医生给他的保证书。他想把这保证书给宋子文,他请求上级让他回到战斗中去。而他的申请很快被批了下来,孙立人如愿以偿地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役。
虽然他这一年两次立下了战功,也帮助自己从此在国民党的军事领域中占领了一席之地,也让他在世界军事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但是他的身体健康却被严重地消耗了。
1938年之后国民党决定要迁都重庆,而孙立人受到重用被提拔为长沙重组税警总团的团长,并且还可以扩充部队新增三团的编制。而新兵的训练计划,国民党经过会议讨论后又将任务放在了孙立人的身上。
因为众所周知,孙立人训练新兵的能力和效率往往出众地让人敬佩。不到两年的时间,孙立人将之前的总队从原本三个团的编制,迅速扩充到了6个团的规模。
1941年12月,孙立人的这支优秀部队虽然被改编了,但是他的职位也得到了晋升。孙立人成为了少将师长,这也是当时日军眼中中国军队中最主力的部队之一。
但是在1942年到1944年期间,孙立人的中心点并不是在国内的战场上了。因为中国远征军和缅甸战役出现在了历史上,而这两个重要的历史词条中,所围绕的中国军人的核心人物就是孙立人。
他于1942年参加曼德勒会战和仁安羌之战,在国际战场上他将中国军人临危不惧,誓死反抗,越战越勇,军容整肃的形象拉到了最大值。
这里要重点提到的就是仁安羌之战,这是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之后的第1个胜仗。而孙立人当时的军事条件是非常艰难的,他手中所能够控制和指挥的兵力不超过1000人,而敌人却将近一万。
如此庞大的数字差异并没有吓到中国军人,孙立人的部队不仅成功从敌军的手中抢救回了比自己多7倍的友军,而且还成功掩护了中国当时的盟军顺利转移到了安全地区。
虽然这场战役大大小小经历了数月,可是中国军人在缅甸战场上打出来的威风,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骨气:这是一群不论何时都不可被其他民族小瞧的华夏儿女!
在二战之后西方的军事学家们对他根本不吝啬,不少国外军事家都夸赞他说:“孙立人将军拥有极其出众的战事才能和令人感到骄傲的战绩,而他善于指挥机械化部队作战。他被称之为是东方的隆美尔,似乎都不足以概括他的成绩。”
但就是这样一位值得人们尊敬的中国将领,为何会在去世之前就立下了遗嘱说不葬大陆,而且棺材不入土呢?
这还得讲到孙立人被蒋介石政府怀疑兵变的历史过往。在1949年时国民党兵败后退于中国台湾省,而美国当时分析了一下国际形势之后,他们认为蒋介石政府也许并不能够为自己布局全球战略获得更多的优势。
所以美国当时还想过要放弃蒋介石,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又比较看好孙立人和吴国桢。蒋介石之前就已经知道美国政府有这方面的想法了,但他又不愿意与美国人撕破脸皮。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大力去扶持美国所看好的这两个人。
比如说孙立人就曾被蒋介石提拔为台湾防卫总司令部的总司令,后来又升级为了陆军总司令。1955年6月,蒋介石原本是打算在台湾南部地区进行阅兵,但是他又对外放出消息称:
6月初他是打算阅兵的,但是他在5月底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情报说孙立人想要借他阅兵时发动兵变。而且当时蒋介石政府还公布了“具体”的消息,还说这份情报并不虚假。
他们说早在1950年时,孙立人就与美国的情报局有着秘密往来,还说他把自己的部队撤离到了海口地区,说蒋介石及其党羽那时候就已经到了混乱和绝望的状态。说孙立人在情报中告诉美国政府,双方应该采取剧烈的行动以此来力挽狂澜。
此外还有:1950年4月美国政府与孙立人会面后,他们双方提出了蒋介石问题。5月3日,他们又在一次秘密会议中定下了计划称美国政府将在未来支持孙立人发动兵变,并将蒋介石赶离台湾,将国民党的军权交由孙立人全权掌控。
而关于当时台湾省的一些政治官员,美国政府又补充了提议,说在重要的岗位上他们将会派遣调遣官员去填补。以上就是蒋介石当时派官兵抓捕孙立人,并将其软禁之后放出的说辞。
1955年8月3日,孙立人在台湾报刊登出了辞职书。而蒋介石借此时机便控诉孙立人犯了各种重罪,比如说谋密犯上,武装叛乱,窝藏共谍...
孙立人这次事件就很像是明朝的蓝玉案一样,蒋介石为了拔除危害到自己政权势力的人,他在那时便以孙立人为中心,大面积软禁和区别对待了一些老国民党将领,仅因此案件受牵连的人数将近400人。
但是经历了整个事件的孙立人却没有一次公开对外诉说内心委屈的机会,他只是被动地被软禁、被监控、被革去了所有的职位。直到1988年孙立人才重获自由,结束了长达33年的幽禁生活。
但两年之后原本身体就并不是很好的孙立人重病又犯,最后于1990年11月19日病逝于台湾。但是他在去世之前留给4个子女一句遗言说:不葬大陆,棺不入土。关于这个原因,后人也猜测了很多种假设,但有三种说法值得推敲。
第一: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可能是在表达不满。将军当时不想葬在台湾,棺木也不能入土,就给人一种非常凄惨的感觉。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看,如果将军不是死不瞑目的话那肯定还是要入土为安的,既然将军不愿意入土那肯定就是死不瞑目。
根据这种逻辑就有不少人推测,将军所留下来的这个遗嘱很有可能就是为了表达他对蒋介石痛恨的一种情绪。
第二:孙立人也在期盼着祖国早日统一。因为前文就已经讲到将军的老家是安徽,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看人要落叶归根。1949年蒋介石退于南方后,孙立人也一直活跃于台湾。
如果他真正要想落叶归根,只能是把棺木安葬在安徽老家。但他在闭眼之前看不到这一天,所以人们便猜测他留下这样的遗嘱,很有可能是呼吁祖国早日统一。只有等到两岸真正和平发展的那一天到来之后,他才想要入土为安。
第三:也有可能是遵循老家的传统文化。因为有一些地方的社会习俗就是要迁坟,不论死者是在哪里去世的,棺木就不能埋得太深或者直接不埋。只有等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够将棺木赶紧运回老家入葬。
那么关于孙立人将军的故事,以及他留下来的遗嘱有哪些解释等问题,您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