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水地篇》:“龙生干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尚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千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中国古代对龙这种生物的崇拜可以说是渊源颇深,无论它是否存在过,它在中国古代人心中的确是近乎神的存在。
《管子.水地篇》里描述的龙可以变大变小,可以腾云驾雾、也能藏于深海,并且它的身形变化多端,所以被人们看成神。古代的君王也鼓吹自己是“龙的化身”,是“真龙天子”,所以我国的很多文物上都有龙的身影。
有一件文物,群龙盘踞其上,不仅是一件难以造假的文物,就连高科技也复制不了。连专家都表示:要想复制它,先数数底座有几条龙。
这件文物出土于周王朝时期一位诸侯王的墓中,1977年,驻扎在湖北随州擂鼓墩的空军部队需要扩建厂房,因此开山炸石。
然而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块不同寻常的地方引起了空军部队的注意。将异常情况上报之后,考古队带着专业工具来到了现场。经过多日挖掘,他们发现了一个距今约2000多年的墓葬。
从墓葬的规格来看,这不是普通人的墓,而是一位诸侯国国王的墓。经考古发掘,这座墓穴是周朝曾国国王曾侯乙的墓。
从曾侯乙的墓中出土了1万五千多件珍贵文物,包括大量的青铜制造的兵器、乐器,和铸造精良的漆器等。
一万五千件文物中,有9件被评为国宝级文物,其中就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和曾侯乙建鼓底座。
如果说曾侯乙编钟是周朝礼乐闻名的巅峰之作,那么曾侯乙建鼓底座则代表了周朝青铜器冶炼的辉煌成就。
作为王室陪葬品,曾侯乙建鼓底座的来头不小,铸造工艺也十分精良,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无法复原它的铸造工艺。
曾侯乙建鼓底座的座圆由8条清晰可见的大龙,和数百条数不清的小龙相互缠绕而成,大龙与小龙的龙身相互盘踞缠绕,但龙首昂扬,给人一种攀爬向上的活力感。无数条大龙和小龙首尾相缠,让人眼花缭乱,给人一种诡谲的神秘感。
曾侯乙建鼓底座上的龙,到底是用何种技术铸造,至今是萦绕在国内外专家心里的一个谜题,它的铸造工艺过于复杂,博物馆和有关专家,至今无法通过现代的高科技技术将其复刻出来。
要知道,与它同时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虽然也是青铜冶炼的巅峰,但经过四年研究,专家们也成功将其复制出来,作为工艺品展出。
然而两千多年前,人们铸造的曾侯乙建鼓底座却怎么也复制不了,那时的技术和现在比起来可以说是十分落后,那时的工匠全靠一身手艺,能借助工具的地方很少,他们如何做出这么复杂的曾侯乙建鼓底座?令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曾侯乙建鼓底座由几条大龙和数百条小龙缠绕而成,连专家们也数不清上面有多少条龙。
博物馆也曾集结全国的有关专家,对曾侯乙建鼓底座进行仿制。结果是,东西确实做出来了,但一看就是假的,缺乏真品身上的灵性,这样的复制品对于博物馆来说,意义也不是很大。
因为博物馆想要展出的是文物富含的底蕴和气质,若无法完美复制出细节,复制品也失去了展出的意义。原来曾侯乙建鼓底座从不同的角度去数龙的数目,得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专家们曾通过往龙身上贴标签的方法,来计算曾侯乙建鼓底座上龙的数量,结果还是一样,每一次数或者从不同的角度数,结果都不一样。
渐渐地,关于这件文物的怪事被传开了,一个对此有着浓厚兴趣的外国游客,还专门去到湖北省博物馆,数曾侯乙建鼓底座上的龙。他一大早过来,在曾侯乙建鼓底座展示柜前站着数了一整天,得出结果是上面缠着的龙有108条。
这个数目显然是不对的,博物馆的专家一听就知道,只是谁也无法拿出一个定数。如果数不清楚有多少条龙,又怎么能完美复制出这样一件工艺复杂、铸造精巧又神秘莫测的珍贵文物呢?所以说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也有现代人依托先进科技也无法参透的智慧。
参考资料:《管子.水地篇》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风萧品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