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安徽淮南的淮河沿岸,有一座名为廖家湾的村落,这是一个十分古朴的村庄,他们的祖先曾跟随朱元璋打天下,这个村子已经传承了十多代,直至清朝末年,廖家湾加入同盟会,参加安庆马炮营起义,参与广州黄花岗起义和参加寿州起义的村民不在少数,且大都成为了淮上军将领和重要骨干。黄埔军校创办之后,廖氏家族相继入学,先后一共达到了37人。
一个村庄的同一个家族在同一个时代涌现出如此多的仁人志士,实属罕见。除此之外,国民党军官中的中将廖运泽、少将廖运周和少将廖运升兄弟三人都出生于这个村子,而且都毕业于黄埔军校,因此被称为"黄埔三鹰"。再之后兄弟三人又相继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解放之后都被委以重任,极富传奇色彩。
一、廖氏三兄弟都出生黄埔
安徽凤台的廖家湾有三个堂兄弟,他们分别叫做廖运泽、廖运生和廖运周,相继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一期、四期和五期。兄弟三人本来都是国民党军队中的高官,但因为不满于蒋介石的卖国内战行为,于是都先后离开了国民党的阵营。廖运泽起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还参与了南昌起义,但是之后因为一些原因脱离了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国民党骑二军军长。后来内战爆发,他便主动辞去官职闲居在家。廖运升在北伐战争中贡献突出,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他积极投身于反蒋活动,最后活动失败被迫离开军队。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又回到部队担任国民党整编师的副师长。但在内战爆发后,也毅然决然的辞去官职闲居在家。廖运周是黄埔军校的第五期学员,他毕业之后投身于北伐战争,于1927年3月份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之后又参加南昌起义。从1937年开始,廖运周始终潜伏在国民党军队之中,他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真正做到了长期隐蔽,掌握敌情,团结军内进步人士和坚持抗日。1942年,廖运周被国民党任命为师长,因为各种因素的叠加,他和组织断了联系。
好在1946年的时候中央军委及时恢复了廖运周和党的关系,并给他布置了任务,即为共产党搜集各种军事情报,以便我党在条件成熟时能够及时起义。1948年7月,廖运周所在的部队被编入了第十二兵团序列,奔赴徐州,廖运周深知发挥自己最大作用的最有利时机即将到来。11月28日,廖运周看准时机率领部队在关键时刻起义,使黄维兵团突围的幻想破灭,并在第二天拟写了《廖运周将军给毛主席朱总司令致敬电》。
二、不到半年,廖运升作为师长起义
在廖运周率领部下起义之后,这个师便在国民党军队的序列上除去了。所以1949年3月,国民党国防部决定将驻扎在芜湖的暂编第一师改编为八十五师,以便填补廖运周那个师的番号。
巧合的是,这个师的师长恰好是廖运周的堂兄廖运升。该师在廖运生的带领之下,于1949年5月4日在义乌发动了武装起义,这是这个师的第二次起义。同一个番号的军队连续起义两次,成为了中国解放战争史上的一段佳话。1949年3月,蒋介石将暂编第一师改编之后又归还八十五军建制,随后这支部队跟随八十五军前往义乌。与此同时,廖运周按照陈赓的指示,暗中派人将陈赓的亲笔密函交给廖运升,敦促他加速起义的准备。5月2日,担任八十五军军长的吴求剑提出要求,他要廖运升将全师的军官家属都送往福建,这时第九兵团司令官李延年又下达指令要廖运升带领部队前往金华,而且由李延年直接指挥。
在这样的形势下,廖运升与联络人员杨振海研究之后决定即刻起义。他们立马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并与浙西的游击支队保持联系。虽然军队周围几乎都是国民党官兵,但是因为有了浙西游击支队的帮助,他们还是成功的抵达了义乌西北的黄宅山区。5月4日,廖运升召开全师大会,宣布了起义。在此之后,廖运升和杨振海反反复复的抵挡反动分子的种种破坏,他们齐心协力打击了很大一部分人员的反水,最终除了三二九团反水之外,其余部队均起义成功。
后来蒋介石专门派遣陆军和空军力量意图攻击起义部队,但那时第二野战军十二军已经抵达义乌,廖运升及时派人与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李德生取得联系,重新率领部队回到了义乌。之后,廖运升所率领的这个师也接受了整编,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廖运升在义乌起义的时候,廖运泽正在广州工作,他审时度势,避走香港,风头过后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事统战工作。廖家三兄弟同出身于黄埔,他们在解放战争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进行了成功的武装起义,兄弟三人都对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我国革命斗争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例。
三、解放后,廖氏三兄弟都被予以重任
1953年,廖运泽从香港回到了南京,到达南京后被组织安排在江苏省人民政府任职。从1955年开始,廖运泽相继担任了第一、二、三届省政协常委和副秘书长。1985 年4月,南京黄埔军校成立了同学会,廖运泽当选为会长,主要负责联络江苏、安徽、山东和江西等地的黄埔学生。1949年6月,廖运升奔赴南京专门参加二野高级军官研究班的学习,学习了三个月之后结业。
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位首长亲自找到他谈话,表示非常希望他能够跟随军队去西南,但是他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而且长期在旧军队带兵,恐怕胜任不了人民解放军的工作,所以委婉拒绝之后继续留在南京工作,之后又担任了南京市市政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而廖运周也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且身兼重职。
兄弟三人都为祖国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拼搏奋斗过,他们能够时刻认清形势,作出正确的抉择,他们始终清楚明晰自己的革命目标——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那才是革命的真正目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