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来讲《楞严经》十二处虚妄,接着是“尝与味二处虚妄”。
「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于意云何?此味为复生于空中,生于舌中,为生食中?」
「译文」佛接着说:“阿难,你经常在早晨、中午和大众一起持钵乞食。其间或许能遇到有人供养酥、酪、醍醐这些上味美食。你怎么看呢?这些妙味是凭空而生的,还是舌中生出的,还是食物中生出来的呢?”
「解读」这是讲的舌尝味,跟前面讲的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一样。
我们都认为味道是从食物而来,于是就会认为味是有处的。
比如认为这个辣味在辣椒处,这个苦味在苦瓜处,这个甜味在甘草处,所以认为味道是从食物而生的。
同时也会认为舌头也是有处的,是舌头吃食物时,舌根这里产生了味道。
同一个食物,可能不同的人吃,就有不同的味,于是认为味道是从舌根生出的。
那到底是从空中生?还是从舌根生?还是从食物生呢?接着佛就会告诉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尝与味二俱虚妄”,没有处所。
「阿难,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祗有一舌,其舌尔时已成酥味,遇黑石蜜,应不推移。若不变移,不名知味。若变移者,舌非多体。云何多味,一舌之知?」
「译文」“阿难,若是这个味道是从你舌头中生出来的。在你口中,只有一个舌头,前面舌头食酥时已尝过酥味,再尝黑石蜜的时候,应当味道不会变移成黑石蜜的味道。若是味道不变移成黑石蜜的话,就不能说舌头知道味道。如果味道变成黑石蜜的话,舌头又不是有很多个,一个舌头怎么能知道这么多的味道呢?”
「解读」这是破味道从舌根生。我们只有一个舌头,你现在吃辣椒时,生出的是辣味,此时舌头已经变成辣味了。
如果是舌根生出味道的话,那么当你再吃苦瓜时,你应该感受不到苦味。如果你感受不到苦味,就说明你不知道味道。
如果你感受到了苦味,就说明味道从辣味变成了苦味。如果这个味道可以改变,就说明舌头有很多个。
可是我们只有一个舌头,所以味道并不是从舌根生出的。但同时味道也不离舌根,确实是舌尝味。
其实如果舌头能生味的话,那还要食物干嘛?舌头自己就能生味道了,但实际上你如果不吃到食物,就不能知道味道。
所以这个味,非从舌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