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记者走进王书平画室时,看到:他用蘸饱墨的大笔,在宣纸上挥毫,以情驱笔,画出冲天气势。很快,一幅《祖国颂》画毕,画中雄鹰与松树搭配,象征着中华民族万象更新、一往无前的精神。这幅画作是王书平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而绘画的力作。王书平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画家,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当选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多次荣获省、国家级美术奖项、荣誉称号,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以及世界许多一流博物馆和美术馆及80多个国外机构收藏,并永久性陈列展出。
1971年,年仅16岁的王书平以优异的成绩被天津美术学院录取,并转入中国画专业,成为班里年纪最小的一名新生。其间,他向杨德树、陈冬至、白庚延、吕云所、郑庆衡、韩文来等多位老师学习中国人物画,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他酷爱花鸟画,在每次深入山村一草一木以及淳朴的乡间景色时,梦中的美景总是能激起他的艺术灵感和创作素材。他的进取精神深为孙其峰教授所赏识,破例收他为入室弟子。从此,王书平如沐春风,深得艺术大师的亲传。孙其峰老师襟怀豁达的人品、出神入韵的艺术风格,为王书平的人生之路树起了一座丰碑。
1975年,他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市文化局创评室美术组(文联和美协的前身)工作,1979年随着市文联的恢复被转到市文联所属的市美术家协会工作一直到今。王书平以花鸟画著称于世,尤其喜爱画鹰,每到一处,速写本中都会留下对鹰的所见、所想、所得,致使笔下的鹰出神入化堪称一绝。经过几十年的熟识鹰性,察其情态,他已然使鹰从由境中之物变为心中之物,尔后成为画中之物,堪称“笔随心运,心翔手追”。
他画鹰,既注重“形”的神似,又追求“意”的内涵,以达到“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在用笔上特别讲求力度,突出动的流向、势的冲发,给人以情怀博大、气势浩荡强烈视觉冲击力;使观者观之共鸣,赏之动情,充分展示了中国绘画艺术所长于表现的特色与境界。他善将雄鹰之神韵融汇于人类的生活之中,在表现上采用“人格化”的手法,以鹰拟人、以人绘神、以鹰寄情、以情托物,从而使描绘鹰的作品具有绝妙的气韵之美、深邃的灵魂之美、雄浑的艺术之美。“画风淳朴,笔墨酣畅,既散发着传统笔墨的芳香,又涌动着社会进步的脉搏,洋溢着时代发展的风采。”孙其峰先生如是对王书平绘画艺术的赞许。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以及国内外许多重要报刊杂志和电视台都多次采访报道、拍摄播放了介绍其艺术成就的文章和专题片。特别是先后应邀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和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的大型个人画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被海外誉为“东方鹰王”。美国、德国、俄罗斯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为王书平举办过画展和巡展以及一些国家的作品收藏仪式,受到各国观众的广泛赞誉。
2007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中国著名画家王书平作品展"展览期间,会见王书平,还饶有兴趣地听取了王书平介绍中国画艺术特点。2011年12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了王书平画展在法国举办的消息。2015年8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重点报道了王书平,称他把美术创作与文艺志愿服务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之中的优秀艺术家。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于生产生活一线进行艺术创作,用自己的画笔生动记录下了新时代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和新面貌。2016年、2017年,他又先后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以及“2016年度艺术公益中国行”等活动中荣膺“最美志愿者”和“公益人物·最美艺术家”称号。
王书平把人民形象成为“画中人”,把人民生活成为“画中事”,用美术的形式,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紧跟人民的脚步,让自己的心永远跟随人民的心而跳动,用绘画艺术记录时代发展的细微变化,记录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人民群众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创作激情,用手中画笔描绘出更多更加精彩展现祖国和天津的历史之美、山河之美、城市之美、精神之美、文化之美的精品力作。(今晚报记者吕献峰 附图为王书平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