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得汗位,代善和继母大妃私会,遭人举报损失惨重。努尔哈赤一死,大臣再次推举代善继位,他却说:我支持皇太极。
阿巴亥比努尔哈赤小了31岁,努尔哈赤非常喜欢这个小娇妻,和她接连生了好几个孩子,多尔衮就是其中之一。
代善清楚父汗的喜好,自己又和阿巴亥年龄相仿,私会起来没有半点难度。
与此同时,代善也格外注意自己的功勋,一上战场都绞尽脑汁打胜仗、要功劳,还不忘训练自己的子侄们,壮大自己这一脉的势力。
于是,到了努尔哈赤的耳朵里,大臣们说代善有勇有谋,儿子们说代善顾念兄弟情,就连老婆阿巴亥也在夸代善。
一时间,努尔哈赤对自己第二次选的这个储君,非常满意。
可还没等这种满意维持多久,后院的一罐“醋坛子”就引发了大灾难。
代善的次子硕托失踪了,大家都在传硕托“叛逃”投奔明朝去了。就连代善自己,也一口咬定,硕托就是叛逃。
结果等到硕托被找到后,大家才知道,原来他是受不了父亲代善的虐待,所以才出走的。
可这时候,代善根本不知悔改,只想着往硕托身上泼脏水,只要儿子身上够“黑”,自己就能被洗白。
努尔哈赤看出了代善的手段,心里非常失望:就算硕托是前妻的儿子,你也不能这么对待他,虎毒还不食子呢!对亲生儿子尚且如此,我还能指望你对幼弟好到哪里去?
八月十二日,阿巴亥护送努尔哈赤的灵柩回到了宫里,还没得歇息一下,代善和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就闯了进来。
没有寒暄,没有问候,他们直接就拿出了一副遗诏: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
意思很明确,要阿巴亥殉葬。
这架势,不管阿巴亥心里有多少疑问,有多少不甘,都只能“殉葬”。
代善冷冷看着自己昔日的情人,没有丝毫动容。
最终,阿巴亥“殉葬”,此时距离努尔哈赤去世还不到24小时。
可是,被推举的代善却突然表示,自己不愿意当这个大汗,甚至还主动提出要拥立四弟皇太极。
《八旗通志·礼亲王代善传》代善及子岳托、萨哈廉,共作议书,诣朝。以书示大贝勒阿敏等,言推戴太宗文皇帝嗣统。众皆喜。太宗让至再三,众让坚不可却,然后从之。
既然“老大哥”代善都发话了,其他的旗主也跟着附和,皇太极在推辞了几句之后,也就开开心心接受了大家的选举,直接登位。
所有的情况,都在透露一个信息,努尔哈赤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
曾经的“香饽饽”变成了“烂摊子”,代善自然不愿意轻易接下担子。
第二,兄弟们虎视眈眈,相当不好控制。
在推举大汗的时候,大家都愿意直接选代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心悦诚服。
莽古尔泰,狠辣不服输;皇太极,城府很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更是跃跃欲试……甚至还有出自旁枝的阿敏,也感觉自己能够分一杯羹。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当上了大汗,也不一定能够真正控制后金。尤其是努尔哈赤晚年,还搞出了一个八王议政。
比起其他兄弟,皇太极略微仁善,并且有勇有谋,在能力上应该也是最强的。如果由他来带领后金,或许控制局面、入关建国还是有希望的。
最为重要的是,代善平素与皇太极关系不错,他的两个儿子岳托、萨哈廉也都是皇太极的亲近之人。如果推举皇太极,他们家的未来基本算是有保障了。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代善的如意算盘打得非常划算。
不仅皇太极,后来整个爱新觉罗嫡系都非常优待代善一族,康熙甚至还遗诏里嘱咐雍正:
“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1635年,皇太极统一了漠南蒙古,得到了传国玉玺,把族名统一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祭天,践天子位,并把国号改为“大清”。从此开始,满清才有了皇位。
所以,当初代善放弃的不是皇位,而是汗位。
至于后来,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主要竞争者是豪格和多尔衮,多铎在会上虽然提了一句“代善”,但那不过是一句玩笑话。
豫亲王又曰:“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取自《清史稿》)
那个时候,代善已经年迈,没有人会真正把一个60来岁的人,放进皇位继承之列。
以后人的眼光来看,代善的“放弃”还是非常划算的。
力挺皇太极的结果,就是满清越来越好,而代善也成为了满清一脉三个铁帽子王的传奇。
他的礼亲王爵位,岳托的多罗克勤郡爵位王,勒克德浑的多罗顺承郡王爵位,都将世世代代传给他们的后代。(勒克德浑是萨哈廉的儿子)
这笔买卖,换作你,你愿意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