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拿起仓央嘉措的诗集,又随手翻了一页,写到:“独坐菩提树下,静默不语,前世,今生,来世,一袭袈裟,一缕梵唱,一世别殇”就不得不感叹仓央嘉措真是天生感情缠绵的情诗大家,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就不得不扯出另一位佛门大咖----鸠摩罗什,他,离红尘最近的高僧,中国佛教的八宗之祖。
鸠摩罗什,父叫做鸠摩罗炎,是古天竺国相国的儿子,但罗炎不愿子承父业,一心求法,来到龟兹国,龟兹国王敬慕其佛法,就将鸠摩罗炎迎为国师,并且将自己的妹妹耆婆嫁给了罗炎,耆婆天资聪颖,对佛法有自己的见解。鸠摩罗什的到来更是使她慧敏,据说耆婆在怀孕时,竟是无师自通天竺语,记忆力与理解能力惊为天人,有佛果罗汉曾预言:“耆婆怀的将是下一个释迦摩尼”。公元344年,鸠摩罗什出生,耆婆的的记忆力,理解力大大降低,就连无师自通的天竺语也消失,但耆婆凭借着对佛法的信念,将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
鸠摩罗什生来就天资聪颖,半岁时就可以说话,三岁便能识字,五岁就能“日诵千偈”。在鸠摩罗什7岁之时,耆婆在出游的路上看到遍野枯骨,突然顿悟,于是就发愿落发为尼,皈依佛门。起初鸠摩罗炎万般阻拦,但耆婆绝食六日以明其志,气若游丝。这时,鸠摩罗炎才慢慢明白妻子对佛法的的信念如此之深,不得不忍痛割爱随了妻子的愿望。耆婆皈依次日便带着儿子鸠摩罗什出家修行。
鸠摩罗什不仅样貌清秀俊美,文笔更是洒脱自若,而且佛法高深。鸠摩罗什的名字流传坊间。秦皇帝苻坚爱才深切,于是就想得到这人间佛陀便发兵龟兹,传说前秦和后秦为争夺这佛陀开战,致使鸠摩罗什滞留凉州将近16年。之后,后秦入住长安,成了天下之主,便才接了鸠摩罗什到长安。
鸠摩罗什精通佛教三藏(经,律,论),通学大,小乘佛教,又通天竺语和汉语,更是运用自如,不愧是三藏第一人。停住长安,后秦皇帝姚兴安排鸠摩罗什居于长安城西南的“逍遥园”,又因此处处“茅茨筑屋,草苫屋顶”,故名为草堂寺,于是在此开坛讲法译经。据记载有“三千弟子共翻经”之说,可见鸠摩罗什在人们心中地位之崇。
然而这样的高僧在历史上也是争议颇多,人间佛陀破戒结婚,而且不止一婚,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总是让人猜测不已。鸠摩罗什在被俘虏凉州的前秦时期,前秦皇帝苻坚为了让鸠摩罗什还俗当他的国师就逼迫与龟兹公主喜结连理。佛家戒律清规,人生信念信条怎能从。于是骁骑将军吕光设法将罗什灌得酩酊大醉,将龟兹公主与罗什关在密室,成天人之好,青年佛陀毕竟是凡体肉胎,此为第一段婚姻。
受人争议的第一段婚姻的风波还未平息,后秦皇帝姚兴颇为仰慕鸠摩罗什学识,经常听罗什讲经,有次姚兴对罗什说道:“大师聪明超凡,但可惜的是您却无后,这样优秀的人一旦去世,法种怕是要灭绝了啊”。于是皇帝以保种之名将多位女子送与罗什,这就是他的第二次姻缘。
此后,僧人们纷纷效仿罗什娶妻生子。翌日,鸠摩罗什召集众位弟子并拿出一个装满绣花针的钵盂,对弟子们说道:“如果谁能学我,可以把这些针吃掉,就可以学我一样娶妻生子。”说完,他便安然自得的吃完了那一钵盂的绣花针,举座皆惊。
晚年的鸠摩罗什深感愧对佛门清规,在讲经说法时常说到“臭泥中的莲花”以此来自我嘲讽,以此来警示后人,不可学他,希望后辈可以在佛土净地开出圣洁之莲。可见,滚滚红尘却是鸠摩罗什最为不堪的回忆,愿梵音在你心头开出圣洁之莲,还了那净土一片宁静,这是那个手举红尘,心中顿悟的高僧,这已不是我等凡俗之人了开悟的梵洁之诗。愿世人字句斟酌,可口吐莲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