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人民网郑州10月30日电(记者王玉兴)记者30日下午从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洛阳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引领,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治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洛阳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殷嘱托,全力构建黄河干支流防洪减灾体系。
持续完善黄河洛阳段干流河道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黄河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黄河(孟津段)荣获“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称号;实施“四水同治”,统筹抓好支流河道清淤、岸线除险加固、河岸绿化管理等重点工作,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开展险工险段和薄弱堤防治理,伊河、洛河普遍达到市区段100年一遇、县城段50年一遇、乡村段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洛阳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统筹抓好农业蓄水保水、工业节水减排、城市节水降损,走好水资源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重点河流考核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率达97.8%;增强多源化支撑保障能力,建成投用引黄入洛等引水调水工程,优化9个地下水水源地,成功入选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营造全社会节水浓厚氛围,洛阳入选省级节水型城市、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省级初验。
洛阳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工业源深度治理、移动源污染管控和面源污染防治,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优良天数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在全国率先推出“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保持100%,伊洛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持续抓好生态保护修复,湿地保护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5%、45.8%,入选全国首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
洛阳积极抢占产业新赛道,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再造“新优势”。20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一轮“三化改造”全覆盖,智能车间、绿色工厂、制造业头雁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形成“新集群”。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项目电池工厂正式投产、二期项目全面开工,加速建设千亿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光电元器件集群规模全省领先,新型耐火材料、现代农机装备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洛阳入选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未来产业多点发力、抢占“新赛道”。氢燃料发动机实现规模化产销,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产业链营收两位数增长,2023年“5+17”产业链群营收规模达4200亿元,“洛阳制造”向“先进智造”全面升级。
洛阳坚持围绕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5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荣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佳城市;做好黄河文化资源活化开发利用,实施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在全国率先打造隋唐洛阳城3.0版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样板,全市博物馆数量达102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全省第一;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新文旅特点,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2024年1-9月,接待游客1.2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近千亿元,跻身全国清明假期十大热门目的地,成为“五一”假期全国净流入旅客最多城市,上榜十大暑期“旅游外卖”热门城市。
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新红在发布会上说,近年来,洛阳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成功入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下一步,洛阳将坚决扛稳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洛阳责任”,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努力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中贡献洛阳出彩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