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初心》
(二)
走近李葆华
1927年4月28日下午,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惨遭杀害。
讲述人 张静
李大钊为“主义而牺牲”,他的牺牲壮烈、豪迈。然而晴天霹雳,他的牺牲,对他弱妻幼子的家庭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一直以来被周作人等北大教授保护着的李大钊长子李葆华,又将如何面对父亲的遇难,如何面对未知人生呢?
闻听父亲的死讯,李葆华没有大声哭闹,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他没有给大人们添加任何担忧,然而他的懂事却让人如此心疼,他的沉稳也远远超过一个18岁孩子的承受能力。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强忍下满腔的悲愤,强咽下对父亲的思念,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他如此坚强,或许正源于对父亲视死如归、国而忘家的理解,深埋于心底。
1927年6月,在北大教授帮助下,李葆华到日本留学,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物理化学系。在日本读书期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共东京特别支部领导了留日学生的归国反抗斗争,11月,李葆华毅然弃学归国,开始了职业革命生涯。
1932年,李葆华调北平工作,担任中国共产党门头沟矿区支部书记。他创办《窑黑报》,深入矿工之中,报道工人的生活,组织他们参加革命斗争。1940年6月,李葆华率晋察冀边区七大代表团到达延安,参与七大代表资格审查工作。爱情,也在革命的征途中悄然绽放。1942年2月14日,李葆华与来自冀南地区的党代表田映萱结婚,从此,两人携手并肩,共同构筑起温馨的家庭。1943年6月2日,他们的长子李青出生,为这个革命家庭带来了新的喜悦与希望。同年8月12日,中央政治局调整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李葆华被任命为分局委员之一,与聂荣臻、程子华等并肩作战。面对新的使命,李葆华毅然告别了刚满两个月的儿子,再次踏上征途,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讲述人 张静
李葆华一家在延安生活的时候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在1944年冬天,田映萱的大姐来到延安,当她知道李青长到一岁半都没有吃过鸡蛋的时候,非常心疼这个小外甥。于是,她想办法弄了十几个鸡蛋。李青觉得这些圆溜溜的“石头”挺不错,就一个一个抓起来扔到墙上,蛋清淋了一墙。后来,田映萱小心翼翼地用手刮下干净的部分,给李青蒸了一碗鸡蛋羹,这土味鸡蛋却是李青一岁多以来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
李葆华16岁入团,在父亲带领下参加革命,留学期间化名杨震,曾用名赵化阳、赵振声。赵振声这个名字从1937调任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一直沿用。直到1948年12月,党中央决定赵振声不再用化名,赵书记才恢复了李大钊长子李葆华的身份。
新中国成立后,李葆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担任了多项职务,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工作中,他初心不渝,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他牢记着父亲为他取名葆华的深刻寓意:“葆我中华,重现青春”,并为之奋斗一生。
李葆华在担任水力部书记、副部长期间,与傅作义精诚合作,走遍祖国的大江大河,实施了治理淮河、黄河、长江三大河工程。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他栉风沐雨,一条小船闯黄河滩。
讲述人 张静
在为共和国的水利事业奋斗了12年之后,李葆华来到了安徽,在任职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期间,李葆华获得了“李青天”的称号,这个美誉又是怎样来的呢?
为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李葆华经常轻车简从到人民群众中调研;为了解粮食供应的真实情况,他亲自到粮站买粮。在解决安徽责任田的问题时,他顶住压力不搞一刀切。他走访调研征求百姓意见,直到百姓同意,才收回责任田。他的做法保护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保障了百姓有粮吃,使安徽成为当时全国粮食供应最安全稳定的省份之一,老百姓感激他,赞誉他为“李青天”。
讲述人 张静
在文化大革命这一场历史浩劫当中,李葆华身心遭受了野蛮的破坏,患了重病,直至危及生命。但是他意志坚定,始终相信党,相信真理。
当工作需要时,还在医院治疗的李葆华毅然选择“服从组织,没有意见”,他坦然前往贵州稳定局面,以贵州第二书记身份主持全面工作。在得与失、功与名面前,李葆华始终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父亲的信念。
1978年,69岁高龄的李葆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面对百废待兴的金融业务,他对金融系统进行全面的改革和补充:将银行从财政部分离出来,引入商业银行的竞争模式,完善银监会等金融管理机构,奠定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基础。
在生活中,李葆华夫妇二人粗茶淡饭,节衣缩食。住的房子是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室内装修非常简单,三合板家具、人造革蒙皮的椅子,客厅的沙发因时间过久,一坐就是一个坑。
2000年,中央有关部门要为李葆华调新房,他却说,住惯了,年纪也大了,不用调了。
讲述人 张静
在组织纪律上,李葆华对自己和子女的要求都很严格,他自己私事从不乘公车,更不让子女搭乘。子女找工作、升迁,他不打招呼、不做安排。但是得知革命老区有需要,他千方百计的张罗为百姓办事,毫不犹豫的捐款捐物,支持老区建设。李葆华就是这样,如父亲一样心心念念着人民和国家利益,守护着廉洁奉公,爱国为民的家风。
李大钊生前没有跟子女们谈过家风,但是父亲却如同一面镜子烛照着李葆华等子女的心灵。李葆华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幅对联挂在客厅中最显眼的位置,提示着自己要像父亲一样有担当,敢担当,要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
李葆华也如父亲一样热爱生活,种花、养草、读书、写字、下棋、唱歌,与妻子携手相伴,教育子女“向爷爷学习……”他对父亲的崇拜是对共产主义者的信仰,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流淌于血脉,使红色更加鲜亮。
文稿:刘晓艳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