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啥,虽说人类的躯体在大自然中并不是最强大的,相反,还可以说是很脆弱,可是却对战争这种事情情有独钟,据统计,人类历史上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打架,也是够了。
而我们华夏,作为上一个战斗民族,那自然也是此道高手了,虽说指挥百万大军的难度确实是无比之大,但我中华历史悠久,这种人物还是有的。
林彪元帅
林彪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三,抗战胜利之后,解放战争即将爆发,当时在河南的林彪元帅接到中央命令,任命其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刚率军入东北时,林彪元帅只有区区十三万的兵力,所以前期与国民党的作战屡屡落在下方。
林彪元帅痛定思痛,根据战场形势变化,缩短战线,建立了数个根据地,亲自指挥几场大战,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东北民主联军正式更名东北人民解放军,到了辽沈战役打响之时,林彪元帅直接指挥的军队已经达到了103万人之多。
兵仙韩信
在《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刘邦问韩信,你看我可以指挥多少兵马啊?韩信言道:大王可以指挥十万。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道,我嘛,那自然是多多益善。”
其实一个将领,指挥的军队当然是越多越好对吧,而且一个将领的指挥能力越大,给士兵们的增幅就越大,但军队人数要是超过你的指挥上限,那么非但不能让他们更能打,还会因为指挥混乱的问题掉战斗力。
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句话并非空谈,观韩信一生,政治能力基本为零,但是他的军事能力简直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 ,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 。
虽说韩信带的最多兵力也就垓下之战的六十万大军,但是,在这场战斗中,韩信指挥如神啊,把这六十万人都玩出花来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一系列的花式操作,简直震惊了后世的一系列名将。
故此,韩信能指挥的兵力保守估计绝对是超过一百万的,不过话说项羽是真的强啊,让韩信指挥三十万人都没有信心取胜。
韩信是兵仙,一贯喜欢走钢丝弄险,还屡屡成功,这个本事强在细节的把控,历史上学韩信的大多数都把自己玩死了,很多就是死在微操不行。
林总恰恰是偏保守的,打仗喜欢求稳,打锦州,打长春都是太求稳了,以至于有点看不清大局。就是塔山阻击战,对面总指挥侯镜如就是共谍的情况下林还担心得不行。
要论喜好兵行险着来说,彭、徐、粟,甚至刘都比林要更贴切一些。
比开疆拓土的战绩,林丝毫不逊色于韩信,所谓“三大战役有其二,渡江战役有其半”,四野从东北到海南岛的跨度还不够牛?~
比能力,1,带兵,韩信带兵多多益善都被说烂了,但林是真的指挥过百万雄兵,而不是史书上的灌水!
治军和带将是他长项中的长项,四野的作战素质是公认的翘楚,而且猛将极多,韩先楚,邓华,梁兴初等等等等。
他手下的几个集团军:38、39、54,那是PLA王牌中的王牌,38在曹县打出了万岁军的美名。
2,谋略,林早期在游击战和武装割据思想等方面与耄不谋而合,这才深受耄的喜爱;刚到东北时就提出和谈靠不住,还反对坚守四平,要从农村抓起,事实证明完全正确。所以大撤退后耄把党,政,军三项大权都给了他,好几个ZZ局大佬围着他转,这在TG历史上仅此一例。
四平之后,林彪就指出东北战局会经历三个阶段,“敌人进攻,我们运动防御并主动撤出一些地区,这是第一阶段;敌人占领了城市,进攻迟缓下来,我们则在运动中伺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并开始局部反攻,这是第二阶段;我们发动全面反攻,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把剩余敌人孤立在几个点和线上,最后加以消灭,这是第三个阶段” 如果对解放战争有研究的就会发现,东北战局最后就是如此发展的。
3,军事理论,提出了六项基本战术原则,比较出名的有三三制。
毛还发电报亲自问过他什么是“一点两面”。
比职位。韩信年少成名,但林同样是天之骄子,耄最喜欢的属下。23岁就是主力军军长,25岁主力军团军团长,抗战主力师师长,指挥平型关时也才30岁。后来又成了东北王,全国二把手,比韩信厉害多。
所以,时代不同不好比,但林肯定不输给韩信!!!
补充一点:林是TG起家时就在,韩信是后来空降。我发现很多人只知道解放战争,但其实奠定林后来地位的,恰恰是红军时期 。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后面的直罗镇战役,都是他率领红一打出来的。
更新:老有人说林没大局观,放个教员的评价吧!
看到一个关于东北战场很多林黑都爱拿这个说事儿,证明林意志不坚定、眼光短浅,可从逻辑上这些人都回答不了一个问题:意志如钢铁、雄韬伟略的教员和其他大佬为啥就敢在反围*剿时把王牌交给一个遇到困难就消极、悲观的家伙?不怕他投降???事实上竹溪1930年1月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6月份林就升职为主力红四军的军长(时年23岁),你觉得竹溪很对他很有意见么?
如果仔细研究过就会发现,林从来就没有问过红旗能打多久!!!你把原始资料翻遍也没有林说过、写过这句话的记载,胖帅的回忆、教员的“星星之火”原文,都没这个说法。拿后来的欲加之罪批判,不过是欺负死人不会说话罢了!其实林当年反对的是革命高潮就将到来这个错误的判断以及一年占领江西的左倾战略!!!他的想法是在全国先发动群众建根据地,等待时机,最后的历史已经说明了谁对谁错。
毛主席多次在公开场合,称呼周恩来为“周公”,敬重之情可见一斑;称呼朱德为“朱老总”,是对朱德在军队中地位的认可;称呼邓小平等人,多是用“邓小平同志”等称谓表示尊敬。但他独独在说到林彪时,喜欢用“娃娃”这个词。
比如在红军时期,毛泽东批评林彪时喜欢说:“你这个娃娃,你懂什么。”看到林彪取得成绩,便夸他:“这个娃娃,能当大任。”建国之后,为了对身居高位的林彪表示尊敬,毛主席一般都会称呼他为“林彪同志”,但每到关键时刻着急起来,还是会脱口而出“你这个娃娃……”
可以说,“娃娃”这个词,代表着毛主席对林彪的一种期待,“孺子可教”便是这个意思。另一方面,这种亲昵的称呼也意味着,毛泽东自始至终,都将林彪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学生,甚至是思想上的接班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毛泽东第一次对林彪有好感,是在井冈山时期。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看到一个小年轻在给自己的部下讲话:
“不管是土匪,还是军阀,只要有枪,就有一块天下。我们有枪,也能坐天下!”
这番讲话,正好和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江山”的战略思路一致,顿时被毛泽东看上:“这娃娃有政治头脑,能堪大任!”
井冈山会师之后,黄埔系的学生,在部队里面总是很难合众。他们的军事常识和知识面非常丰富,理论基础扎实,但又往往自视甚高,推崇硬桥硬马的战斗方式,接受不了红军随机应变的“跑、逃、偷袭”式打法,在部队里面造成了一定的分裂。
但黄埔四期毕业的林彪,却能和红军这种灵活善变的作战方式无缝对接,并多次发表看法,支持“红色割据”理论,这无疑让毛泽东引为知己。
后来在三打永新、龙源口战役,林彪都有不俗发挥,尤其是彬州之战中,林彪率先攻破敌营,拿下首功,让毛泽东感叹,这个娃娃不仅有想法,有思路,还善打胜仗,打硬仗。
从此之后,这个不善言辞、不会拉关系的林彪,在毛泽东的特殊照顾下,如坐上了火箭一般,在军队中的地位步步高升。而他也从不辜负毛泽东的信任,无论何时,他所在的部队,总是最硬的一支。每到关键时刻,毛泽东第一个想起来的人,也总是他。
第一次反围剿,歼灭张辉瓒的18师,已是红四军军长的林彪,起了关键作用。
第二次反围剿,林彪又是五战五捷,多次以少胜多。
第三次反围剿,林彪击溃国民党7个师,俘虏对方17个团,战功显赫。
第四次反围剿,林彪更是擅改军令,伏击歼灭了蒋介石引以为傲的嫡系三个师,让蒋介石气得跳脚。
直至后来的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时风卷残云般的东北战役、平津战役。
每次毛泽东遇到困难时,林彪都会第一个挺身而出,比如宁都会议时,毛泽东被解除兵权,人人避之不及,只有林彪天天跑去见他。后来毛泽东再次被错误夺权,林彪听说后,第一时间写信给毛泽东,说你必须留下来,只有你,才能纠正红军的错误。
可以说,林彪就像是毛泽东投射在我党军队历史上的影子一样,参与并见证了毛泽东的半生之路和所有起起伏伏。所以毛泽东才在建国后,一度将林彪作为接班人培养。
在毛泽东心中,林彪就像自己的子侄一般,偶尔也会淘气调皮不听话,但无论如何,都是自己的亲人。
但林彪有时候,也会气得毛泽东破口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