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公元 1555 年),战争史上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53 个倭寇从浙江上虞登岸,在随后的 80 多天里,如入无人之境,横行浙江、安徽、江苏三省,洗劫了包括杭州、严州、徽州、宁州、太平县等在内的 20 多个州县,一路杀到明朝留都南京。
他们前后行经上千里,杀伤杀死明朝官兵合计 4000 余人,其中还有 1 个御史、2 个县丞、2 个指挥、2 个把总,最终被明朝官兵剿灭。这并非虚构的故事,而是确凿的史实,《明史》等文献均有记载。
据《明史 列传 卷二百一十 日本》记载,当时倭寇势力猖獗,江浙地区深受其害。这批倭寇自杭州北新关西剽淳安,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过泾县趋南陵,遂达芜湖。烧南岸奔太平府,犯江宁镇径侵南京。倭红衣黄盖,率众犯大安德门及夹冈,后趋秣陵关而去,由溧水流劫溧阳、宜兴。闻官兵自太湖出,遂越武进,抵无锡驻惠山。一昼夜奔百八十余里,抵浒墅为官军所围,追及于杨林桥而被歼。此役中贼不过六七十人,却行经数千里,杀戮战伤者几四千人,历时八十余日。
嘉靖时期是有明一朝倭寇最为严重的阶段。据统计嘉靖一朝,倭寇骚扰明朝多达 628 次,占明朝倭寇总骚扰次数的 80%,江浙一带更是重灾区。这 53 个倭寇从上虞登陆后,一路烧杀抢掠。他们在长江南岸纵火,进攻江宁镇直逼南京。南京作为明朝的留都,地位仅次于北京,却被 53 个倭寇突袭,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张时彻下令关闭城门 3 天,让百姓自备粮食、器械登城守卫。城内有大量明军和百姓,倭寇攻城 2 天,虽未成功却击杀明军近千人,包括二把总指挥,自身毫无伤亡,且离开时从容不迫,南京守军竟不敢追击,还紧闭城门一天。事后张时彻被御史弹劾辞职。
倭寇离开南京后,继续流窜,又洗劫了溧阳和宜兴等多地。最终在浒墅被官军包围,追至杨林桥被歼灭,此时才发现人数只有六七十人。关于倭寇人数,《筹海图编》记载为 53 人,该书由明朝兵部尚书胡宗宪主编,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等人参与,一般以胡宗宪的记载为准。
那么53 个倭寇何以能有如此惊人之举呢?倭寇自身较为精锐,这 53 个倭寇被视为精锐中的精锐,类似特种部队。他们既有谋略又骁勇善战,并非普通倭寇。《明世宗实录》记载在南陵县,明军包围倭寇时,用箭射向他们,倭寇竟能用手接住箭,明军惊愕溃败。尽管徒手接箭可能存在夸张成分,但也能反映出这批倭寇的不凡。不过,即使他们是精锐,在冷兵器时代,仅凭 53 人要纵横三省、击杀数千明军也并非易事。
明军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嘉靖时期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嘉靖帝 20 余年不朝,朝中政治腐败贪污成风,地方豪强势力膨胀,侵夺土地房产士兵军饷短缺、粮食不足,导致明军战斗力极弱无心应战。嘉靖年间倭寇之乱持续数十年,给沿海地区造成毁灭性破坏,杀伤人民百余万,明军死伤无数武将战死达 107 人。戚继光组建军队对抗倭寇时,因明军战斗力太差,不从明军中抽调,而是招募义乌矿工和农民重新训练,保证军饷才使其有战斗力。
明朝的海禁政策也是重要原因因争贡之役,明朝废除与日本的贸易,贸易转入地下。部分沿海居民因利益受损与倭寇联合,倭寇并非全是日本人,还有不少明朝沿海人及东南亚人,如著名的倭寇头子汪直就是明朝人。他反对海禁诉求是恢复贸易,明朝官方称倭寇中 70% 是明朝人30% 是日本人。53 个倭寇能长驱直入到南京,很可能有明朝人做内应,他们对江浙一带熟悉,海禁政策激化了矛盾,导致倭寇屡禁不止。
这一事件是明朝的耻辱,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好在戚继光后来基本肃清了沿海一带的倭寇,给这段历史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这一事件所反映出的明朝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海禁政策的利弊,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历史、借鉴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启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