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383期】
编者按:十月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人声鼎沸,圆梦园“问天阁”广场上,尽管凉意渐浓,但仍然抵不住大家对中国航天的热爱,在鲜艳的五星红旗映衬下,身着蓝色工作服的航天科研工作者、五颜六色民族盛装的送行群众早已列队等候,在他们期待的注目下,神舟十九号乘组指令长蔡旭哲带领两名90后航天员宋令东、王浩泽,身着乳白色的航天服,从容地向大家招手致意,步伐铿锵地走向发射场……
2024年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出征。摄影: 王泗江
蔡旭哲首次作为指令长,带领神舟十九号乘组飞向太空,成为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史上间隔时间最短重返空间站的航天员。
参与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参与首次“太空会师”……蔡旭哲和战友们在太空中忙碌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寰宇无界,行者无疆。心怀梦想,蔡旭哲一次次向着太空坚定出发。“梦想铸就荣光,荣光催征新的梦想。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再立新功!”
1
志在蓝天舞苍穹
蔡旭哲出生在河北深州,爷爷奶奶都是老党员。3岁时,爷爷送给他一大箱子关于八路军的小人书,给他读抗日故事。后来,当兵的三叔回家探亲,四五岁的蔡旭哲用肉乎乎的小手摸着三叔军帽上的五角星说:“我长大后也要穿军装、戴军帽。”三叔高兴地说:“嗯,咱们家每代都有人当兵,这一代就看你了!”
他的家乡附近有个空军机场。听到战机的轰鸣声在头顶响起,蔡旭哲经常冲出屋来,瞪大眼睛仔细分辨飞机的形状,一直目送飞机消失不见。那时,他未曾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驾驶战鹰从无数次凝望过的天空掠过。
考入县重点中学后,蔡旭哲省吃俭用,订了一份《中国空军》杂志。每当杂志拿到手,他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航空航天知识。他对各种飞机的机型、功能、特点都非常了解,和同学们谈论起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旭哲的梦想也逐渐清晰起来:当一名空军飞行员!既实现了参军报国之梦想,又可以驾驶心爱的飞机翱翔蓝天。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到了高三,蔡旭哲一得知招收空军飞行员的消息,便第一个报了名。
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蔡旭哲如愿接到空军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19岁的他激动得直掉眼泪。
时至今日,蔡旭哲依然清晰记着在飞行学院那段难忘的拼搏岁月。漫长的北方冬日,训练结束后,他和战友们头发上冒出的汗珠结成了冰碴儿,提前打好的洗脸水也结了一层冰。在刺骨的冰水里洗脸,他们常常冻得上下牙齿直“打架”。
从飞行学院毕业时,蔡旭哲做出了一个让战友们惊讶的决定:他主动申请去当年分配意向中最艰苦的一支部队。
晴空万里,驾驶战机翱翔蓝天,是蔡旭哲最享受的时候。他对飞行的热爱,简直有点走火入魔。爱人坐月子,他休假陪护照顾。每天只要有空,他就趴在窗户前望着天空自言自语:“今天天气能见度高,适合飞行。”要么就一屁股坐在地上,铺着一张大白纸,画着密密麻麻的座舱细节图进行研究。
凭着这股痴迷劲儿,蔡旭哲逐渐成长为飞行骨干。也正因为有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数次大大小小的故障,蔡旭哲都能转危为安。上百种应急事故预案就像刻在他脑子里一样,随时可以启动。
蔡旭哲安全飞行1523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先后荣立三等功和二等功各一次。
2
踏平坎坷成大道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飞冲天,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蔡旭哲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了这则新闻,深深地被航天员这一职业所吸引。他向往飞向神秘而广袤的太空,去探索新的未知。
2010年5月5日,是蔡旭哲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和其他6名战友,经过千挑万选,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这一年7月1日,蔡旭哲和其他第二批航天员面对党旗和军旗庄严宣誓。
为祖国出征太空,这是航天员肩负的特殊使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要经历脱胎换骨般的淬炼。不但要重新走进课堂学习枯燥的基础理论,还要完成包括体质、心理、航天专业技术等上百门科目的艰苦训练。每个科目挑战的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蔡旭哲要沿着这100多个科目的登天台阶逐步攀登而上。
“我特别认同战斗英雄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也成为他在登天路上克服种种难关的制胜密码。
转椅训练曾经是他的弱项。第一次坐转椅练习时,他脸色苍白,腹内翻江倒海。考核结果为二级水平。要做就要做到优秀!回到家后,他还练习“打地转”:伸直右胳膊,将脑袋贴在右肩上,用左手摸着右耳,原地打转……渐渐地,他克服了转椅训练带来的强烈不适感,考核结果终于达到了一级水平。
水槽失重训练。穿着坚硬的水下训练服,相当于在身上套了一艘“人”形飞船,在水下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渴了饿了只能喝水,痒了也不能挠。有时,干活幅度大了,身上被服装关节的硬结构硌疼了也只能咬牙坚持。
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要求与外界彻底隔绝,在狭小密闭环境中,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期间还要忍着疲劳完成大量的工作。
48小时沙漠生存训练的经历也令蔡旭哲印象深刻。蔡旭哲所在的乘组经历了高温、沙尘暴、8级大风、大雨、强降温等各种恶劣气候。三天两夜,却像是跨过了春夏秋冬。
2019年12月,经过12年的执着与奋斗,蔡旭哲入选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即将圆梦太空,他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他也感受到如山的责任和压力。他们面临首次实现对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运行管理,工作量巨增,也面临许多新的技术状态。
蔡旭哲深知每个操作、每个细节都关系任务成败,地面训练更要分秒不差,毫厘不失。每次大型试验、大项操作,蔡旭哲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对任务流程、操作手册一遍遍推演、一遍遍练习,反复背记、烂熟于心。
3
星河灿烂耀天宫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驾乘飞船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在轨驻留6个月。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以来情况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航天员乘组工作量最大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也被网友称为“最忙乘组”——
蔡旭哲和队友们经历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首次经历两个乘组在轨轮换;完成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和3次出舱任务;开展大量空间站平台巡检测试、设备维护、维修验证、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等工作;进行两个实验舱多个实验机柜的解锁安装,按计划实施了多项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这意味着会有大量的琐碎事项。据蔡旭哲说,他们经常忙得废寝忘食。工作量大时,光是在舱内手动拧螺钉,每天就要拧1000多个。
2022年9月17日13时35分,蔡旭哲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舱门,执行他的首次出舱任务。在这次出舱活动中,他还要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即首次舱外救援验证。任务中,蔡旭哲模拟失去工作能力的航天员,陈冬将其从舱外带回出舱口。整个过程持续约20分钟。
为了更加逼真地模拟特情,蔡旭哲将原本紧紧握着舱壁扶手的双手松开。那一刻,他唯一的安全装置就是系在同伴腰上的一个挂钩。
是什么给了蔡旭哲无穷的胆量,让他勇敢地放开了手?除了对同伴的信任,对地面支持团队的信任和对载人航天工程的信任之外,更因为“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使命和“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铮铮誓言。
2022年11月17日,蔡旭哲和陈冬再度搭档出舱,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出舱活动。他们在问天舱和梦天舱之间架设起舱间连接装置“天桥”。
蔡旭哲和陈冬各连接“天桥”的一端,共固定十几道锁。这些锁一环扣一环,结构非常复杂。为了稳妥高效完成这个任务,蔡旭哲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反复研究这些锁。
“天桥”搭好后,为了验证安全性和稳固性,蔡旭哲还要进行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在悬空的“天桥”上攀爬,下方是“深不见底的黑”,每“走”一步,都充满风险和挑战。
站在机械臂上的陈冬以及在舱内支持的刘洋,看着“天桥”在微微晃动,心里着实替他捏了一把汗。蔡旭哲则小心翼翼地坚定前行,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天桥”很牢固!请后续队友放心,请科研人员放心,请祖国放心!
蔡旭哲还是一个收获颇丰的“太空菜农”。他携带了一些生菜、西红柿和小麦种子,每天仔细观察植物生长状态,及时调整种植方法。
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这些植物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给空间站舱内增添了绿意和生命力。尤其是太空生菜长势良好,成为太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一道菜。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抵达中国空间站,和神舟十四号乘组经历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太空“会师”。随着镜头定格的瞬间,这一画面载入中国航天史册,也成为蔡旭哲人生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蔡旭哲返回地球,出舱时说道:“星河灿烂,一览无余。希望有朝一日能重返太空家园。”
4
斗罢艰险又出发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蔡旭哲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蔡旭哲并没有在鲜花和掌声中迷失,他只有一个信念:“我要早日返回太空。”
他迅速将心理和身体状态全部归零,半年后,就投入正常任务训练。凭着优异的表现,蔡旭哲被选入神舟十九号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第一次飞天,他准备了12年;第二次飞天,他仅准备了22个月。
正是有了十多年的潜心磨砺、积蓄力量,才能厚积薄发,成就非凡。
以指令长的新角色受领新的任务,蔡旭哲不仅要磨砺好任务所需技能,还要照顾好两位新队友,确保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回。
这次任务中,乘组要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进行多次出舱活动以及超过半数以上的新实验、新项目。他们在地面进行了出舱活动水下训练、出舱活动程序训练、空间站任务出舱程序虚拟现实训练等大量的出舱相关训练。针对新实验,他们和科研人员沟通交流,反复推演实验的每个环节,提高实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确保实验能在太空顺利开展。
“学习不能放过一丝疑问,训练不能有一丝懈怠,操作不能有一丝疏忽,遇到困难不能有一丝退缩。”蔡旭哲对乘组提出“四个一”要求。每次训练完,他都会带着队友们复盘,总结经验。
富有飞行经验的蔡旭哲带领两人备战训练一年多,他们配合默契,齐心协力,凝聚起攥指成拳的团队合力。
据蔡旭哲介绍,两名90后年轻航天员乐观自信、开朗活泼。训练中,他们常传出欢声笑语,但涉及关键操作时,他们也绝不含糊、严肃认真。
宋令东原本是歼击机飞行员,心理素质好,操作能力强,操作习惯好,善于动脑筋,遇到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法;王浩泽是搞科研出身,理论功底深厚,对飞行手册理解得透彻,在训练中能够及时发现容易操作失误的步骤,并提出优化方案。在两位年轻队友眼里,指令长话虽不多,但心里有数。看问题总能抓住关键,找准要害。
蔡旭哲生肖属龙,另两位90后队友生肖均属马。这一次,本命年的蔡旭哲带领“龙马乘组”奔赴太空,他也期待他们在此次太空驻留任务中“龙腾盛世,马到成功”。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占康
编辑 | 芦恬莹
校对 | 倪佳晨
主编 | 张文军
副主编 | 麻雨洁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