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改变了我们的教育吗?职称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了吗?一直以来,我们的专家都在肯定职称的积极作用,所以职称也一直屹立不倒。尽管基层一线老师一直在呼吁,希望取消职称,但收效甚微。
近日一位网友对职称的评价可谓入木三分,让我们来看看:
这位网友说:当前的教育现状是:“晋了高级的老师已躺平,晋不上的老师在拼命,只有在晋级路上的老师在拼命,而这些老师拼命的时间只有几年,看着几年内的任课情况。职称并没有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相反,它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但积重难返,尾大不掉,很难回头。”
对此有网友还补充道:应该是这样的,晋上高级的已经躺平,晋级无望的在摆烂晋级途中的在拼命。几年后,那些拼命的要么躺平要么摆烂,这就是职称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还有网友说道:所谓的拼命也是拼自己的职称,跟教育质量没有半毛钱关系。也有网友说:拼命地不是在教学,而是在找材料。
还有网友说:故意限制名额,让老师们拼命内卷,就好比明明有很多块骨头,就扔一块骨头出来,让大家拼命抢。
不得不说,网友们说的话虽然不好听,但还是有几分道理的。那当前的职称为什么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不是那么明显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老师们追求职称,看重的是职称带来的高工资,并非真心喜欢教学喜欢研究。
教育是个长期的工程,短期很难见到成效,所以最需要老师们的爱心、耐心以及对教育的热情。也就是说,只有真心喜欢教学喜欢学生才有可能干出一番事业,才有可能改变教育,改变很多孩子的命运,但现在的老师完全不是如此。
现在的老师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评上高一级的职称,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所以他们大多数并不会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放在教学上,而是放在对职称的研究上。职称需要什么,他们就努力争取什么,至于对学生的教育是否有利,没有人考虑。所以我们看到,教育上出现了那么多公开课,那么多名师专家,那么多课题论文,对教育现状并没任何改变。反而是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
老师们研究课题、论文、上公开课并非为了教育教学,纯粹就是为了评职称,因为他们自己也清楚,这些东西对实际的教学基本没任何作用。
第二:职称把老师们分为三六九等,严重打击了老师们的积极性!
目前的老师为什么躺平、摆烂的居多,就是因为职称闹的,职称把老师们分成了三六九等,哪个老师不心寒,特别是一线老师。
干着同样的工作,教学业绩也差不多,就因为职称不同,大家的工资相差一千甚至两千元,这种现状哪个老师能心平气和的接受?最重要的是目前的职称是领导和老师一起竞争的,试问哪位老师能竞争过领导?所以我们看到,教育上很多不上课的领导、中层干部都早早评上了职称,而很多一线老师老师辛辛苦苦几十年却怎么也评不上?这让老师们还怎么去努力?
很多一线老师躺平,是不得已的,不然谁愿意自己的工资比别人每月少几千元。如果按工资来分配工作,高级的就应该多干,职称低的老师就应该少干。但现实是,越是职称高的老师工作越轻松,因为他们就算啥也不干,工资也不会少一分钱,所以为什么还要努力呢?
这就是我们的职称,已经严重打击了老师们的积极性!
大家都知道职称的弊端,但就是不改革,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其实职称的弊端人人皆知,专家也清楚,但奇怪的是,面对弊端如此多的职称,却丝毫没有改革的迹象,这难道不奇怪吗?
说白了,职称的改革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所以才迟迟不改。也就是说,职称的存在并非为了促进教育教学,也不是为了更加的公平合理,就是为了体现出某些人的高人一等。真取消了,这些人的权利和利益就不存在了。
当然,现在的职称也成了管理老师的最佳武器,看看现在的学校,什么都和职称挂钩,连继续教育、考勤、教学业绩、班主任工作等等都和职称密切相关。一个职称,就把所有老师拿捏得死死的,再无反抗之力!
教育行业最可怕的就是拼命地追求名利,对于老师如此,对于学校更是如此。但看看目前的学校,完全名利化了,教育产业化让学校越来越物质,很多学校甚至把搞钱放在了第一位。而老师们也把全部心思放在了职称上,如此下去,谁还会静心搞教学,我们的教育乱象怎会不越来越多?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