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进一步创新文化发展形态,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内涵深刻的津派文化品牌,推动天津文化强市建设。10月31日,“津派文化”学术研讨会(2024)在天津社会科学院举办。会议聚焦“创新文化发展形态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主题,围绕河海文化、工商文化、民俗文化、文博文化等文化形态内涵以及津派文化品牌建设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广泛凝聚学界业界智慧。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谭汝为详细梳理了天津方言的起源和发展,并从天津方言文化角度,总结出天津城市文化的主要特质:一是遵礼崇仁、热心公益;二是多元包容、和谐共处;三是擅长表达、幽默乐观。
天津博物馆原党委书记、研究馆员陈克提出,博物馆是城市文化深厚底蕴的重要体现,是承载天津记忆、传承天津文脉的重要载体。1905年,天津教育品陈列馆在玉皇阁正式开馆。作为我国近代以来最早建立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城市之一,天津的文博文化源远流长。
“天津城市几百年来的发展与工商业相伴始终,这种如影随形的关系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天津工商文化,体现在海纳百川的经营精神、创新求变的经营之道、诚信守约的经营伦理、爱国情怀的经营责任等。”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利民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扬天津工商文化大有可为。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马知遥认为,天津老字号文化底蕴深厚,拥有闻药制作技艺、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张氏花丝镶嵌、王氏内画、翟氏风筝、木雕、面塑、葫芦制作技艺等4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从强化标志性特点,寻求新的生长点;扩大宣传规模,打造新的品牌;调动社会力量,加强协作机制;擦亮天津皇会,让民间文化散发光彩等方面,推动天津标志性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马知遥说。
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教授王振良提出,天津文化发展脉络可分为六条线路,由天津至北京的运河,由北京至蓟州的官道,由蓟州至大沽的蓟运河和海道,由大沽至天津的海河,以及天津至蓟州、武清至宝坻至宁河两条线路,这六条线路从宏观层面串联起津派文化的发展脉络。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刘晓琴认为,严复与天津渊源深厚,在津先后任职、生活30余年,其人可作为体现天津文化特质的标志性符号。可以在严复与天津思想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严复在津日常生活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加强“严复与天津”文化品牌建设,推动天津文化传承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海洋、海河、运河在不同时期分别促进了天津河海文化的发展演变,又合力塑造了其内涵特征。“在未来,可以着力擦亮河海城市名片,提升河海文化认知度;营造河海亲水空间,提升河海文化融入度;创新河海系列活动,提升河海文化知名度,为津派文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任吉东说。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永路提出,津派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明清之前的古代时期即人文初现后的文化发展阶段;明清时期即建卫筑城后的文化雏形阶段;近代时期即中西交汇后的文化充实阶段;现代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定型阶段。天津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长期的南北融合、中西交汇的发展中,形成了特色鲜明、内涵深刻的津派文化。(今晚报记者 雷风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