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议,应该叫‘火箭军’,这是一支不同于海陆空三大军种的特殊部队。”
1956年,钱学森院士激动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但却被周总理一口否定。
为什么?最后又改成了什么名字呢-?
“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1956年1月,在陈赓大将的安排下,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海军司令员肖劲光、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上将、炮兵司令员陈锡联等当时各个兵种的司令员齐聚一堂,参加由钱学森做主讲人的“导弹武器知识演讲”。
在会场上,钱学森提出“火箭军”,称其应该是导弹核武器部队的名字,一定能在现代化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
他的设想不是没有道理。
当时,我国导弹事业刚起步,也如其他新建制的海空两军一样,算是一个新的兵种,不仅需要发展武器,也需要培养相关军事人才。
钱学森还补充说道:“叫‘火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
不少人都非常认可他的话,毕竟,要说在新中国时期谁是导弹行家,也非钱学森莫属了!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这一趟回国之旅,对他以及我国而言,算得上艰难万分。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百废待兴,而国外的爱国学子们则迫不及待地回国效力,钱学森就是其中一个。
当时的他研修物理学,已经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还参与了美国航空、火箭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而这样一个人才,美国绝对不会轻易允许他回国的。
“钱学森抵得上一个师,绝对不能放他回中国。”美国使出了浑身解数,威逼利诱,甚至以莫须有的“证据”,将他监禁起来。
据钱学森讲述,拘留期间遭受了十分不公平给的对待,不仅被探照灯24小时照着,而且每隔10分钟就有士兵巡逻,以至于最后出狱时足足瘦了15公斤。
在钱学森回国无门的过程中,我国也在积极地展开营救行动,以释放4名飞行员及11名美国间谍做交易,并通过钱学森的一封求救信,迫使白宫不得不收回无理行径。
终于,钱学森努力了5年,踏上了阔别20多年的故土。但他没有休息,直奔导弹研究基地,并在4年后发射成功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此后,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卫星,以及第一次“两弹试验。
如果没有钱学森的加入,中国的航天事业恐怕要推迟几个年头。也因此,他在导弹领域的话语权很大。
可周总理却不同意钱学森设立“火箭军”的想法。
原因也很简单“树大招风”。
低调发展,惊艳所有人
新中国成立后,美西方却没有打消蚕食我国偌大领土的念头,一边怂恿在台湾地区的蒋介石“分裂”,另一边又燃起朝鲜半岛的战火,试图烧到我国东北边境。
而且,在美国得知我国涉足导弹领域时,严禁各国向我国提供导弹相关的材料与技术。
在美国用尽一切办法阻止中国发展壮大之际,若我国再搞出建立“火箭军”这样的大动作,势必会引人注意,遭到西方的更多的恶意针对。
周总理思考后,提出了另一个能够有效保密的解决办法:第二炮兵。
1966年,第二炮兵部队正式成立,实际上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如今也被称为“利刃”。
他们鲜少露脸,却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钱学森去世,但无数物理人才继承了他的爱国精神,继续为我国导弹事业贡献力量。
2024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一枚12000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
祖国的强大,就是国人们的底气。而我们能有如今的太平盛世,更不要忘记无数先辈们的付出与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