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是《活着》中的自序。
余华笔下的福贵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先后失去了双亲、失去一对子女、又失去妻子、最后连唯一的孙子也意外离去了,他依旧顽强的活着。
但我始终认为,人不是动物,人总该为了某些信仰而活。
信仰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大多数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但我们有最质朴的信仰,比如:“付出就有回报”,“生活会越来越好”。。。
简单地说,我们信仰美好,对未来抱有期待。
但如果,勤劳不再能致富,读书也不能再能改变命运。
那么信仰就会开始崩塌。
麻木的中年人和毕业即失业的年轻人。
绝大部分中年人,做着毫无前景的工作,又要承担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在焦虑中不敢做出改变,在哀叹中蹉跎着岁月。
年轻人更惨,现在大环境不好,失业人数攀升,内卷不断加剧。很多毕业生想找到一个靠谱的工作都很难。
而且现在结婚很难,没有钱买房买车。生孩子也很难,养育成本让很多人不堪重负。
如此这般,就别说对未来有什么期待了。
教育和需求脱节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服从,要谦让,要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读书的时候教我们赏析古文,理解伟人思想,学习各种科学原理。
而一旦离开学校,走进社会,所有人又告诉你,你的任务是要挣钱,你要竞争,你要比别人都“过得好”。
当今社会,你再有文化,学历再高,只要没有挣到大钱也是没有人认可的,甚至还会嘲讽你是书呆子,说你无能。
那我们受那么多年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教大家挣钱?
很多普通的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在没人指点方向的情况下,他们真的是满头的雾水。
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未来要去往哪里。
很多本就不爱说话的人,懵懵懂懂地跑去做销售,在无尽的内耗中变得更沉默。而那些分享欲旺盛的人去做技术类工作,枯燥的工作内容也会让他们度日如年。
教育应该因人而异。
其实没有人天生就厌学。
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只不过喜好不同,天赋也不同。
强迫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学好英语,或者要求逻辑思维很差的人学好数学,本来就是反人性的。
一开始就应该以通识教育为辅,以兴趣或者天赋为主去学习,去规划人生。
可惜大部分人意识不到,所有人都在同一条赛道上内卷,有无数人被打上“失败”的标签。
跳出去,发现更多的路。
有一种价值观:觉得做服务业就是“低人一等”;做电商、做自媒体就是不务正业。
但是有朋友在咸鱼做上门清洗家电的服务,一个月可以挣好几万;也有很多自媒体从业者,从一贫如洗到衣食无忧。
我从不鼓励别人一定要去跟风做什么,但是尝试走走不一样路,相信总是会有收获的。
加油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