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长的河流,自西向东流经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后注入东海。
作为我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流域生存着400多种鱼类,其中有183种是长江特有的鱼类。
除了最常见的“四大家鱼”外,还有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
而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早在1993年就已经启动了,在2003年开始完成首次蓄水,至今三峡大坝已经蓄水了20年时间。
随着三峡大坝蓄水,以及我们实施禁渔政策,加大了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现在三峡水库已经成为了众多淡水鱼类等生物生活的天堂。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峡大坝里的鱼类休养生息,很多鱼类的种群规模不断壮大,它们的体型也是越长越大了,那有没有百斤重的大鱼呢?
在前段时间,有一个这样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在湖北宜昌三峡坝区,有网友发现了不计其数的鲢鳙与鳡鱼。这些重达几十斤甚至达到上百斤的大鱼随处可见,在水里时隐时现。
据说有一些鳡鱼的体型比较大,体长接近2米,体重超过了100斤。看到这些体型庞大的鱼类数量这么多,有一些网友担心长江流域的鱼类生态系统可能会遭到破坏。
因为对于一般的鱼类来说,重达几十斤、上百斤的鱼类无疑是无敌般的存在,特别是性情凶猛的鳡鱼,这种鱼属于顶级掠食性鱼类,体型庞大,攻击性比较强,经常袭击或者捕食其他的鱼类,再加上消化能力很强,吞下去的鱼类很快就会被消化掉,所以鳡鱼的食量相当惊人。
所以有不少人都担心鳡鱼的爆发式增长可能会导致其他的鱼类走向绝境,不少人呼吁采取措施来控制鳡鱼的生长,比如说定期捕捞一些大型的鳡鱼,从而控制水里的鳡鱼的数量,从而保护并维护水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这一个担忧,专家表示鱼群的不断壮大其实是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修复的积极信号,正在长江流域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为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在自然状态下,也就是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一些鱼群出现所谓的“泛滥”就是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自然修复的表现。不过这样的“泛滥”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鳡鱼的数量增加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而是属于“短期优势种群”现象,随着鳡鱼繁殖期结束以及完整生态链的自我修复,长江流域最终会达到物种平衡,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干预。
三峡大坝里的鱼类数量越来越多,这其实是好事情,这意味着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正在恢复。长江10年禁渔期已经过去了差不多2年时间,那长江流域最大的鱼能长到多大呢?
与我们常见的鱼相比,长达2米左右的鳡鱼确实是比较大了,但是在长江流域里,鳡鱼并不是最大的鱼类,因为还有一些鱼比鳡鱼大得多。例如体重可达500公斤左右的中华鲟是长江流域中最大的鱼,被誉为“长江鱼王”。
作为“长江鱼王”,中华鲟的体型非常大,最大体长达到5米左右,体重可以达到500公斤以上。中华鲟寿命相当长,最长的寿命可以达到40年左右,是一种稀有的“活化石”,最早出在1.5亿年前的中生代。在民间有一句这样的谚语“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这句话中的“腊子”说的就是中华鲟。
中华鲟是鲟形目鲟科鲟属的鱼类动物,属于底层、洄游或半洄游性鱼类,在我国分布范围比较广,不仅长江流域,珠江口也有中华鲟的踪迹,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以及近海海域,每年5-6月份,这些中华鲟就会聚集在江口、河口,在秋季就会洄游到上游,找地方产卵。
虽然中华鲟的寿命很长、体型庞大,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1.5亿年,但是现在中华鲟的现状不容乐观,数量很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所以,有必要加大对中华鲟之类的珍稀动物的保护力度,因为如果不加以保护,那这些珍稀动物在未来的某一天可能就会从地球上消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