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锅来重庆,看打架去成都”道出20多年来川渝火锅的内外纷争。从攻“成”到新老派系对线,2024年,重庆火锅重回社区巷战。
来源丨商界杂志(ID:shangjiezz)
作者丨涂 婧
编辑丨谭 亚
1991年,聂五夫妇在重庆南岸区南滨路的金辉铜元道开了家“聂五火锅”,那一年,刘健还在四川宜宾上学。
23年后,当刘健操起锅铲、拴着围腰亲自炒起火锅底料,把4张桌子安在重庆南岸区南坪六院大门的梯坎下时,“四桌火锅”开始飘香十里正式迎客。
“聂五”和“四桌”的直线距离不过几公里,桌子都不多、门店都不大、店址都不临街,做的都是居民楼的生意,煮的也都是地道重庆老火锅。它们被唤作社区火锅店,命运偶有交集,但又走出截然不同的轨迹,尤其在最近5年。
就在聂五出生的头一年,同样出自社区的重庆火锅前辈们开始攻“成”,在成都街头燃起硝烟。时隔30年,正是在他们让出的社区位上,靠一锅正宗重庆老火锅味,一些社区店正在经历新一轮巷战。
这桩生意逐渐把自己活成了一朵镜中花:看上去依旧“小而美”,但镜子前的江湖早就换了规矩。
社区火锅30年河西
重庆火锅不论哪门哪派,大家最早都姓“社区”。
上世纪90年代,从几张桌子开始,重庆最早的火锅店老板就敢把店开出来,其中一些经营思路灵活、胆子更肥的人借早期资本之手,把店一家一家开出犄角旮旯,走向品牌扩张、连锁经营的模式。
这些先行者中不乏当年以火锅皇后何永智为代表的攻“成”(成都)种子选手,留守阵营中,德庄算最早的一哥。
1999年,德庄第一家火锅店在重庆石桥铺开业,在单店打天下的开店模式下,德庄却率先尝试连锁加盟,在一个空白领域迅速积累品牌影响力。
此举很快就吸引了大批追随者。秦妈老火锅、奇火锅、刘一手火锅等基本都延续了这一套加盟体系,各自仅从底料、菜品等运营方面作了微调。
1997年重庆直辖后,逐渐放开的市场政策红利再次让这些本土火锅看到更大的空间。一批大店扎堆涌现,不差钱的老板们一个比一个豪。把店开“大”还不满足,很多人开始在选址上刻意拉出差距,很快在重庆一些知名景点、商圈等客流量较大的地方,开始支出“xx火锅”这样明晃晃的招牌。
就这样,从店型店态、辐射半径和价格定位等运营层面,重庆火锅就格局初定。
1、连锁品牌店盘踞在中高端市场,扯着嗓子吆喝,积累品牌;2、留在社区的小店把持着方圆一公里的生意,伺候着街坊四邻口腹脾胃。这里还不得不提另外一个细分派系:以枇杷园、鲜龙井、猪圈火锅等为单独一脉的南山派系。它们一开始就不打算和大哥们掰手腕,早早就远走闹市、独占山头。
在重庆市场夯实内功后,很多老板瞄准离重庆最近的成都市场。因此,“火锅江湖1.0 的战事”在2001年~2002年爆发,以孔亮、刘一手为先头部队的重庆火锅品牌以“8632价格战”和“招商加盟体系”荡平成都市场后,部分大佬乘势追击,进军全国。
《商界》杂志曾于2009年6月报道过攻“成”记的精彩过程,这也是发迹于社区的重庆火锅的一块重要里程碑,被业界称作外卡战。就在众品牌在成都战场激烈火拼时,2001年,发明“鸳鸯锅”的火锅皇后小天鹅何永智牵头成立重庆火锅协会、协调各方关系,缔造了火锅界的“联合国”。14年后,围绕底料炒制的原料和工艺派生的新老火锅之争,又点燃了一场在“联合国”里上演的、丝毫不亚于攻成之战的重庆火锅“内战”。
激烈的生存和发展带给火锅人的焦虑,充斥在2014年“火锅江湖2.0战事”的各个角落。这场战火烧毁了一些品牌,同时也让另一些老板得以涅槃,最后留给市场和食客的是“高温”熬制后更百花齐放的锅底。
2014年成了重庆火锅的第二块重要里程碑,从社区开出去的火锅出走十几年后带着满身武艺,以更地道的味道和更多元的供应能力归来。
一些老板开始趁着内战的余温寻找新机会,刘健的“四桌火锅”就在这时点火上桌。
流量涌进社区前夜
2014年,刘健在重庆南岸区南坪六院附近的一坡梯坎下摆了4张桌子,把社区店做到“最小规模”,“4桌”在刘健看来已是社区店的最小经营单位,也代表着他对社区店的极致经营追求。
开业不到1年,店里都只有他和厨师2个人。但只要到店消费过的客人,几乎都会对这个老板和这4张桌子留下印象,通常都会添加微信。
过于佛系的经营方式还是没让四桌过上好日子,门店很快遇到瓶颈。开业4个月后,生意一直不见起色,刘健很快就做了决定,将一纸“本店装修”的公告贴在紧闭的大门上。歇业4个月后,街坊四邻发现,刘健摆在梯坎下的4张桌子又悄悄支出来了。
刘健不服气,他四处奔走,寻求高人指点。四桌仍延续社区店模式,并且在运营层面进一步精进,以一些近乎“苛刻”的细节来要求自己。“只服务少数人、惜桌如金”,成了重张后的经营原则。
找到明确定位,刘健更加坚定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他苦练内功,不仅拜师学炒料,还仔细盘了盘四桌的“菜单”,为每一道菜命名讲故事,从菜品味道、情绪服务等方面摸索差异化竞争。
包括刘健在内的多数人根本都没想到,这几个动作在10多年后竟成了许多网红火锅店的开店方法论,抄作业的老板比比皆是。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套流量大法。
一直凭着直觉做事,刘健并没有想太多。最早在朋友圈打卡晒日常也是从他开始的,而这是很多老板很难抄走的作业。
每天凌晨2点去菜市场买菜、在火锅店2楼写字作画、店门口架台手机支个镜头亲自炒料等等日常,刘健都会精心编辑文案、配成九宫格晒出来。这成了四桌火锅吆喝回头客、提升复购和增强与消费者黏度的重要抓手。
客人给刘健提建议,他也照单全收,还能跟人唠个不停。菜单上有16个由食客命名的菜,刘健大手一挥,由食客命名的菜品,本人到店免费畅享。
2016年的某一天,正在炒料的刘健刷开屏幕,发现自己“火”了。一篇推文《陈坤捧红的火锅他不要 藏在小巷慢慢慢慢慢慢地熬火锅》爆了,阅读量达到18w+。本是朋友兴至所作,却让刘健第一次尝到流量红利。各路媒体蜂拥而至,挤进这爿50平方米的小店。
食客排到了梯坎上,刘健不得不在店外的空位上再摆几张桌子。泼天的富贵往下砸,刘健却只想“稳住这个盘子”。不加盟、不扩张、不在店里打广告,坚持“小步慢慢走”,这时他继续做了以下3件事。
1、品质:每天凌晨买菜,挑“尖儿货”,店内明厨现切,打造极致手工菜。店前架 一铁锅,手工炒料。精准把握底料炒制的每个细节,力求衬托食材原味。刘健认为红油醇厚,何以甘当配角?这是高端玩家的高阶游戏;
2、服务:刘健往日手写菜单赠予食客留作纪念,唤作“药方”。后发觉太过费时且不易保存,转送扇子。在夹楼挥毫泼墨,当面赠予食客。正反皆盖印章,传达品牌理念。刘健透露,一年光是买扇子的钱就要花1万多元,且不提所用墨水皆为顶级,目的就是让扇子“拿得出手”;
3、火锅文化:刘健潜心研究重庆火锅文化,在四川美术学院的课堂上讲、在纪录片里讲、和来往食客畅谈,他也是首个提出大麻大辣大爽“火锅暴力美学”概念的人,比如店里的特色菜“厚切腰片”,蘸上秘制的干辣椒,麻、辣、鲜、香在口中爆炸。
3招过后,一时间四桌火锅在社区单店中已无敌手。食客和媒体络绎不绝,羡煞同行。在火锅的红海浮沉中,“四桌”这口锅底也照见一场全新战役的爆发。
巷战硝烟起
2018年前后,重庆都市旅游被短视频带火,重庆逐渐成为新一代网红城市的典型代表,同时被带火的还有这张最知名的美食名片——火锅。据相关统计,这一年重庆有约3万家火锅店。
一大批网红火锅店开始涌现,在社交平台声势浩荡。而这时,社区店再次成了它们抄作业的模版。
从四桌这样的门店中找灵感,网红店开始各出奇招,依靠修旧如旧的装修风格、创意菜品或营销手段在前期迅速吸引大量顾客。但由于味道和服务跟不上,想搞流量却被社交媒体上的评价反噬。
外地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网红店很快倒掉一批。
新一轮流量开始卷向真正的社区店,“小巷子里的火锅才是正宗的重庆火锅”等内容扎堆出现。但这一波操作又被一些品牌火锅店截了胡。
以开社区加盟店的模式重新做火锅。2022年前后,刘一手率先推出了刘口水耙牛肉火锅店,主打市井风格和耙菜系列,面向90后的消费群体。紧接着,小龙坎全方位发力社区店模式,目前已在全国布局超100家社区门店……
这一波“反向”操作唤醒了一批新势力品牌,多路开店生力军各出奇招,把老火锅味道端进居民楼小巷和一些临街的社区底商,势要接住泼天流量。
一批全新品牌迅速在重庆拉开战局。其中,一家“年代嘿久远、味道嘿日白”的社区火锅仅开放加盟1年,就在重庆开出27家店,把社区店的加盟生意做出名堂,引发行业关注。这匹黑马叫“年白老火锅”,它通过一套独创的开店拳法重新定义了社区火锅。
把“四桌”装进“聂五”
说到这里,另一个主角将正式登场。2019年12月,久居“深巷”的聂五火锅已奄奄一息。老板是南岸区的一对老夫妻,他们对市场的变化浑然不知,眼看火锅店生意越来越差,在机缘巧合之下,两人把店转给了侄子陈俊。
陈俊何许人也?土生土长重庆人,当过兵,开过车,还管过地产公司销售部。江湖中从未听过这号人物,实实在在的餐饮小白,但他有重庆男人身上最普遍的餐饮梦。
接走老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换名字,聂五成了“年白老火锅”。陈俊少年白头,本想给火锅店取名叫“少年白老火锅”,但多一个字做门店的牌子要多五百块钱,他索性去掉“少”字,定为“年白老火锅”。客人吃饭时调侃火锅店的名字,无意说出一句“年代嘿久远,味道嘿日白”。陈俊一拍大腿,将这句话定为品牌slogan。
开店第一年要解决生存问题。他每天干14个小时以上,摸透了店里每一个岗位。陈俊喜欢拍抖音,他把门店的日常拍成短视频,每次发布都要@重庆有名气的2位探店博主。2020年4月的一天,被他@烦了,其中一位博主联系上陈俊问他原因。两人不“打”不相识,很快成了朋友,博主帮陈俊拍了一条探店视频,很快就爆了。
就像捡到了一本武林秘籍,这一年陈俊把重庆所有的博主都找了个遍。必须用遍所有手段主动吆喝。他很快摸到“社区店”的流量命门:以前藏得太深了。
在陈俊改造年白首店的同时,重庆很多真资格的老社区火锅店也在完成交接,店二代店三代纷纷从父辈手里接棒。更多门店成了改造的母本,等着品牌升级和流量的眷顾。
竞争愈发激烈,陈俊的改造力度更深、步伐更快。以“30年老店”为主要卖点,四桌老刘在菜品、菜单上的经营手法被陈俊用在“聂五”身上,先后开发出“年白特色大鱿鱼”等爆品和网红饮品等引流王牌。
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营销也被陈俊逐一玩了个遍。他是最早利用抖音等平台把社区店主动搬到流量池里的人,免费的、给钱的,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年白。
手机上刚刷到这个站在店门口吆喝的男人,马上就能在轻轨、小区电梯、火车站和公交车站牌上和他再次相遇。一时间,重庆消费者发现,哪里都能看到这家火锅店。
从铜元局社区走出去的老店在江对面的黄泥磅社区爆了,一起引爆的还有火箭鱿鱼等菜品,抄作业的老板排起队,甚至直接找陈俊当供应商。门口排队的消费者让陈俊看到更大的市场,几个月后,他开启了更快的扩张。
今年7月,《商界》记者联系上陈俊采访时,他透露,正在调试的社区门店2.0版本,在店内就餐的大理石桌面上全部印上了企业文化和品牌的logo。开出3家直营店以后,陈俊在2023年3月开放了年白的加盟,截至目前在重庆共有27家店,在成都有2家店。今年5月,年白相继与逮虾记、馨田火锅油碟达成战略合作,武汉的第一家旗舰店预计在下半年开业。
在保证味道的基础上,不管免费还是花钱,拿出营业额的3-5个点来做宣传,把流量搞出名堂。在保留合理利润空间的基础上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陈俊给了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声音的社区店另一种开法。
他以矿泉水为例,进价是1块钱,便利店卖2块,火锅店卖3块。为什么要卖3块?因为需要足够的利润来支撑其它的费用。这多出来的1块钱不能揣进老板兜里,要用出去。但这1块钱怎么花出去大有学问。
陈俊表示,可以少摆1张桌子,做自助调料台;菜的分量大一点,提高性价比;增加免费的小吃;让空调的制冷更好;让厕所更干净;给顾客送点小福利……这一块钱就应该拿出去反馈给消费者,这才是最核心的东西。
记者手记:社区店的江湖之远
借着火锅前辈们在2000年前后出走重庆那股拼劲,社区新势力品牌发展势头迅猛,勇敢走出老地方,走向全国。创新是这届社区火锅掌门人的核心竞争力,最大的特点就是根除“扎根”某个据点的惰性,不停打破自己,把更新换代的周期缩短至3个月。
比如把店开得到处都是的年白,已经开始带着社区店的灵魂向商圈靠近,走出重庆后的年白的选址策略是离商圈100 ~200米的位置。
总结来看,被年白们重新定义的社区火锅,主打重庆老火锅味道,是一种定位亲民、投资低、模型轻的餐饮形式,面积一般不超130平方米,开店成本控制在40万~70万元。摒弃那些装修简单、独门独店,靠等来的口碑打天下的传统模式,新派社区店有了自己的江湖规矩。
“别来沾边”曾经是一句极具挑衅的话,出自“我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的某位说唱歌手之口,大意是行业自有规矩,“跨界”选手别瞎掺合。
天生一身反骨的重庆火锅老板,偏要到处沾边,让社区店一次次重返“战场”,可以预见,未来的硝烟只会更盛。我们静观众妙。
来源:商界杂志(ID:shangjiezz)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原创平台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