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我国首都,在很早之前也叫北平,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每年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既然提到北京,那就必须得说一说天安门了,我想应该没有人不想去参观天安门的吧。
去过天安门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天安门城楼正中悬挂的毛主席画像。
看到这幅画像的许多人发现,当你站在这幅毛主席画像前方时,不管站在什么位置,都会感觉到画像中毛主席那慈祥而又庄严的目光似乎在一直注视着自己。
这是很奇特的一种感觉,所有人的心中都感觉到无比的温暖。
于是,很多人都对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感到十分好奇,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这背后还有许许多多有趣而又感人的故事。
有人甚至还发现,天安门城楼上曾经悬挂的毛主席画像只有一个耳朵,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之后,到底有多少为人所不知的故事呢?
▶毛主席画像“只有一个耳朵”
明永乐十五年,即1417年,天安门开始修建,在1420年修建完成,这时候它的名字还不叫天安门,而是承天门。
1651年,清朝改建承天门,并将其改名为所有人都熟知的天安门,此后天安门经历过多次修缮,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还曾炮轰天安门。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天安门也被人民解放军接收。
北平和平解放
因为天安门承载了特殊的历史意义,因此人民解放军接收后就立马对其进行重点保护。
1949年2月12日,北平举行大会庆祝和平解放,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无数百姓走出家门欢呼雀跃,庆祝着北平的解放,非常激动。
“解放了,解放了!”
他们欢呼着,全都不由自主地走到天安门城楼前方,随后看到天安门城墙上悬挂着几幅巨大的画像。
第一版毛主席画像悬挂
毛主席的画像悬挂在城墙正中,朱德、聂荣臻、林彪、叶剑英等人的画像也悬挂在城墙上。
这是毛主席的画像首次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作为第一版毛主席画像,在当时所有人都很重视,其作者自然也很厉害。
这一版毛主席画像的作者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希文,他还在1949年1月画了《北平解放》这幅大型水粉画。
董希文
除了第一版,第二版毛主席画像也是董希文画的,是在1949年7月7日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选择在49年7月7日悬挂第二版毛主席画像,也是为了纪念七七事变十二周年。
卢沟桥事变
除了毛主席的画像,朱德的画像同样也被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第二版画像
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共有八版,建国前悬挂的便是这两版,剩下的六版都是在建国后悬挂的。
毛主席的第三版画像是在1949年10月1日前夕悬挂的,在创作这版画像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1949年9月,开国大典就要开始,周总理思考后,决定仍旧将毛主席的画像挂在天安门上。
开国大典
为了这幅悬挂的画像,周总理可是操了不少心。
他多次派记者给毛主席拍了好几张正面的肖像照片,毛主席的秘书就把这些照片拿给主席看,让他挑选一张合适的作为画像悬挂在天安门上。
周总理
毛主席看了之后,并不是很满意,于是他对负责的工作人员说道。
“这些一本正经的照片我看着不喜欢,要是一定要把我的照片挂在天安门上,就选一张平时随便拍的吧,那些照片多自然,大家看到也会很喜欢的嘛。”
得知了毛主席的建议后,周总理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让人找到了毛主席在战争时期拍的照片,决定从这里面找到一张合适的。
看了这些照片后,他们发现了一张毛主席和朱瑞的合照,觉得非常合适。
当毛主席看到这张照片后,不由得想到了当时拍照的场景。
那时候是在秋天,一天早上他和朱瑞在河边散步聊天,旁边的摄影师就用相机记录了这难忘的一幕。
想到这个画面,毛主席不由得想起了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朱瑞,感到有些伤心。
朱瑞
1948年10月1日,在攻打义县的战斗中,为了战斗胜利,朱瑞不幸触雷牺牲,他是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模范。
最终,根据毛主席的建议,周令钊将这张合照中的毛主席放大创作,在9月30日悬挂在了天安门城墙上,这就是第三版毛主席画像。
第三版毛主席画像
周令钊在画领袖像上有不小的名气,国共和平谈判等重要地点的毛主席画像大多都是他画的。
在这版的毛主席画像中,毛主席带着八角帽,脸上带着很自然的微笑,一看到就会感到十分的亲切。
这版的毛主席画像宽4.6米,高6米,足足重1.5吨,创作的过程可谓非常困难。
只有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才能进行绘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极度投入,要把毛主席的印象印在脑海里。
因为十分投入,创作的周令钊有时候甚至会从梯子上掉下来,摔得很严重。
周令钊
但他们却没有一个抱怨,想要放弃的,对这些人来说,能够为伟大的毛主席创作画像,绝对是一种莫大的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荣誉。
第三版毛主席画像很好,不过在1950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有人觉得这版画像上毛主席带着帽子不太合适,因此有人建议画一张毛主席不带帽子的画像悬挂在天安门上。
于是胡乔木便邀请了当时的知名画家辛莽,来创作新的毛主席画像。
胡乔木
辛莽的绘画技术十分高超,甚至还曾担任过延安的美术教员,当时在人民美术工作室工作。
接到邀请后的辛莽十分激动,立即到达中南海进行创作。
在仔细挑选之后,辛莽选择了毛主席一张没有戴帽子的半侧脸照片进行创作。
因为工作量巨大,辛莽请左辉等人协助他一起创作。
在创作的过程中,左辉等人站在梯子上绘画,辛莽则站在远处把控整体,指挥他们进行创作。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新的毛主席画像终于创作完成了,这就是第四版毛主席画像。
第四版毛主席画像
不过这一版的毛主席画像悬挂在天安门上的时间,却非常非常短。
这是因为在1950年5月1日悬挂后,很快就有群众发现这幅画像中的毛主席只有一个耳朵,会让人产生一种毛主席“偏听偏信”的错觉。
在得知群众的意见后,有关领导在认真商量后,当即撤下了第四版画像,并决定尽快更换新一版的毛主席画像。
▶第八版画像沿用至今
第五版的画像仍旧让辛莽等原班人马创作,他们吸取了第四版的教训,在选择图片上非常认真。
不过由于当时并没有一张毛主席的免冠照,所以在照片的选择上遇到了些困难。
1950年八月份左右,新闻总署副署长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陈石林。
陈石林
陈石林接到这个任务后,收集了建国后毛主席的全部照片,从中找取一张适合的来制作毛主席的标准免冠照。
在对所有照片一张张地查看后,最终选择了毛主席在1950年9月份与战斗英雄的合照。
随后,他们根据这一张照片,进行非常认真的制作,最终制作出了毛主席第一幅标准照。
这个时候,辛莽也根据这张标准照进行创作,最终在1950年10月1日前几天完成了第五版画像的创作,并将它挂在了天安门上。
毛主席第五版画像
这一版画像中的毛主席既庄重而又慈祥,许多人都很满意,一直用到了1952年五一。
不过仍旧有人觉得这一版的毛主席画像不太好,再加上多年以来毛主席画像频繁更换,因此有人提出能否创作一副可以长期不用更换的毛主席画像。
为此,有人特意请张振仕来完成这个任务,创作出可以长期使用的第六版毛主席画像。
张振仕
张振仕出生于1914年,和许多画家不同,他的画作大多有非常明显的讽刺特征,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
1937年,张振仕在北平漫画展上的作品《打回老家去》,便十分明显地讽刺了日本侵略者和其走狗。
像这样的画作,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了不少,他以漫画为武器,进行抗日宣传,鼓舞了无数军民,受到了无数人的敬仰。
建国后,他便负责画领袖画像,每次进行评定时,他的领袖画像都是数一数二的。
因此在1952年十一前夕,便由张振仕主笔,以毛主席第二张标准像为摹本创作了第六版的毛主席画像,并在52年国庆的前几天悬挂在了天安门上。
毛主席第六版画像
这一版的毛主席画像吸收了前面“只有一个耳朵”的建议,画像中的毛主席既庄重又亲切,效果非常好。
正因如此,这一版的毛主席画像用了很久,一直用到1963年的五一,才进行了更换。
1963年十一,由于第六版的毛主席画像获得了全国民众的喜欢,因此第七版的画像仍由张振仕主笔。
第七版毛主席画像
第七版的毛主席画像同样用了很久,一直用到1967年9月30日,之后悬挂的便是第八版了。
第八版毛主席画像本来计划仍旧让张振仕主笔的,不过这时候张振仕已经五十岁了。
他常常为了画领袖像通宵达旦非常辛苦,身体很不好。
考虑到这方面,最终组织决定让王国栋担任第八版的主笔。
王国栋
王国栋以毛主席第四张标准像为摹本进行创作,最终创作出了第八版毛主席画像,并在1967年10月1日前夕悬挂在了天安门上。
这也是最后一版毛主席画像,并一直沿用到了现在。
这一版参考了毛主席的年龄、穿着等诸多特征,将毛主席的形象完美地展现了出来,从画像前方的任何位置看起来都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第八版毛主席画像
正因为如此,这版画像才一直沿用至今。
从这幅画就可以看出主笔的王国栋,对毛主席的形象把控得多好。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曾在天安门城楼接见过王国栋。
王国栋还建立了专门的领袖像绘画组,以非常严格的要求招收了十几个徒弟,将领袖画这门手艺传承了下去。
邢秋成父子与老师王国栋
不仅如此,他还做过许多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建国初期公私合营,他把自己的十七间房产全部交给了组织。
后来自己从事肖像画,获得了不少版权费和稿费,他却都捐给了国家。
1992年,他获得了国务院津贴,有机会获得一套房子。
他却主动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己则住在仅仅只有十几平的房子里,一直到2019年去世。
这些所作所为,怎能不令人感动。
王国栋自己多次说过,他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画领袖像。
是啊,正是因为一生沉迷于一件事,才能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生活,只想着国家和人民。
正是有王国栋这样令人钦佩的前辈,毛主席的思想才不断地传承了下来,我们的国家才越来越强大。
提到毛主席思想传承,我们就不得不提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件有关天安门毛主席画像的事情。
▶邓小平接受采访:永远保留毛主席画像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逝世,全国无数人民都无法接受这个沉重的消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邓小平
国内的毛主席画像减少了许多,这样的现象甚至引起了国外某些人的关注,甚至有人觉得可以更换天安门上毛主席的画像了。
对此,邓小平在一次面对外国记者的采访上做出了令人感动的回复。
法拉奇,意大利著名记者,曾采访过邓小平、基辛格、阮文绍等几十位国际知名人物。
法拉奇
不过她却是让国际上诸多政治家都非常头疼,不愿接受采访的记者。
因为她和一般记者不同,她的采访常常咄咄逼人,甚至会和被采访者进行争论,并在这些争论中不经意间布下陷阱。
许多人都曾中了她的陷阱,说出令自己十分懊悔的话,其中最著名的必然要数基辛格了。
基辛格
1972年,基辛格接受了法拉奇的采访,这位当时在国际上如日中天的美国国务卿却在法拉奇的采访中吃尽了苦头。
在法拉奇布下的陷阱中,他不得不承认越南战争是毫无益处的,而且他还表示了自己不怕失去群众,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点头同意不在乎美国总统尼克松。
尼克松
这些话不仅让他得罪了美国总统,还惹怒了美国群众,后来他自己也承认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是他做过最为愚蠢的事情。
这件事情过去后,更是鲜有人敢接受法拉奇的采访。
1980年,意大利总统访问中国,法拉奇获得了采访的机会。
法拉奇坚持她一贯的作风,直接申请采访邓小平。
当这个申请到达邓小平的手里后,他没有拒绝,而是直接同意了。
1980年8月21日,邓小平正式接受了法拉奇的采访。
人民大会堂
采访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刚开始法拉奇把录音机放在桌子上,笑着对邓小平说道。
“邓先生,您的生日就要到了,很高兴能够采访您。”
面对法拉奇的祝福,邓小平回答得很幽默,他说自己都不知道生日就要到了。
寒暄之后,法拉奇便直接毫不客气地朝邓小平发问了。
“邓先生,我认为现在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上次我来中国的时候还见过满大街都是毛主席的画像,这次来却根本找不到,只在天安门上看到唯一的一副,那么你们以后还准备保留毛主席的画像吗?”
邓小平一下子就明白了法拉奇的真实目的,立马斩钉截铁地回答。
“毛主席的画像我们一定会永远保留下去。”
法拉奇采访邓小平(剧照)
邓小平的语气十分坚定,令法拉奇都十分意外。
接下来邓小平继续说道,他说毛主席永远是人民的伟大领袖,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无论到什么时候毛主席的精神也将永远保留下去。
之后,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永远保留毛主席的画像,永远传承毛主席的思想和传承。
邓小平的回答让法拉奇根本没有办法设下陷阱,也感动了无数国人。
天安门上毛主席的画像到现在也一直保存着,永远不会消失。
毛主席的精神我们所有人也永远不会遗忘,他永远是人民的领袖,永远都活在人民的心中!
我们每个人也要积极学习继承毛主席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强大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接受法拉奇采访
中工网:解读64年来天安门上毛泽东画像的多种版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