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证指数将5日、10日、20日均线全部跌穿,但总体上看,还是属于在3270点附近振荡,符合我之前的预判,即短期内上证指数会走出一个振荡行情。
还是那句老话,如果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点位都在上述3根均线的下方,那么上证指数就将开始向下的趋势了,不然就还是继续振荡。
今日看到上交所发布“鼓励上市公司高质量并购重组,始终对不当并购从严监管”的文章,实在是忍不住失笑了,这怎么可能呢?跟我们普通人也想有王健林那样的小目标一样可笑。
就问上交所一句话,高质量的并购重组自A 股上市设立以来,有哪一次并购重组是够得上高质量的?每次炒重组概念都炒到天上去,最后都是一地鸡毛。
别说A股了,放眼主要的经济体国家,现在哪家世界一流的公司是依靠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的?苹果、英伟达、微软,亚马逊,可口可乐,还是索尼、大金、还是奔驰、宝马?老实说,如果一家公司的主要经营者,总想着我公司搞烂了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收购一家好公司继续搞下去,这样的企业是根本不可能搞好的,所以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高质量的并购重组,更何况我神奇的大A了。
在现在5000多家公司,2亿多股民,这么大的市场容量中,上市公司的股价都无法通过市场的博弈给出一个公道的价格,何况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只是一家公司要卖,一家上市公司要买,能给出一个公道的价格那就真是做梦了。
因为所有的卖家都知道,上市公司来收购重组,拿的根本不是自己的钱,而是编故事让股民掏钱,所以他们肯压价吗?根本不可能,反正烂壳了,想要买好资产装点门面的上市公司多得是,所以,上市公司买资产根本拿不到合理的估值,所以我们看到所收购的资产都是价格奇高的,之前媒体经常报道,购买的资产不过成立几年,估值就有了十倍甚至是几十倍的增长,以不可思议的高价卖给上市公司。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暴风收购啥欧洲的拥有体育赛事转播权的公司,连个尽调也不做,几千万定金就交出去,整个计划就是银行先发理财产品,帮上市公司把这家公司拿下,然后装入上市公司再包装一下,就可以至少涨一倍卖给广大股民了。还好那次重组时间拖得久了一点,结果还没等交易进上市公司,目标公司的业绩就已经烂掉了,结果是把银行理财客户给坑进去了。
当然,现在针对收购烂公司一事,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措施,那就是卖家要给出三年内的业绩保证。但是这条规则很容易绕过去,反正收购前没上市,账目不需要公布,目标公司完全可以先把利润做低点,然后慢慢释放。保住三年的业绩后,卖家的股票全部脱手后,业绩再变烂也完全没影响。更狠的是,不达标业绩也没问题,反正我早就拿到超过真实估值的现金了,什么股票作废的规定就让它作废好了。
总之,收购重组就相当于给老鼠们一个漏洞百出的大粮仓,然后我们的猫们还信誓旦旦地说:所有的老鼠们要遵守规则,不可以偷吃粮仓里的粮食哈。
哪怕是中国南北车的兼并重组,在收购价上相对公允的情况下,大家可以看一下,合并前双方是5到8元的股价,重组题材一出,股价炒到了37元以上(消息前后上涨8倍),但是现在呢,合并后的股价也还是回到8元左右,净资产收益率也一直在7%左右,别说更伟大了,基本上连更优秀都没有做到——因为合并前的2014年,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分别是南车108.15亿元,北车54.92亿元,合计163亿多元,但是合并后十年来,中国中车净利润最高的一年才118.2亿元!从未超过合并前的两家公司的加总!
这样的兼并重组,如果不是为了猫腻,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要鼓励!
兼并重组更加荒谬的地方在于:老股东认为是一门好生意,愿意出手收购,但是付钱的却是新股东(用增发的钱去收购),这种花别人的钱进行采购的行为,早已经被经济学界证明为是最不合算的交易,却在我们这个法制并不健全的国家受到鼓励,这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值得怀疑的事情,奉劝各位读者不要头脑发热。
事实上,重组的利益链一直是这样的:目标公司最先套现收割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通过定增,收割机构,机构通过与上市公司合作炒作题材,最后收割散户,目标公司、上市公司与机构吃饱了都走掉了,而散户因为没人继续接盘,只能不断割肉,或者等待这家公司再烂下去,再去寻找新的目标公司。
哪里有可能会认真去经营公司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