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作为宇宙中信息传递的速度的上限,无疑是宇宙中最严格的速度限制法则,那是因为物体的质量越高,受到光速的限制力就越强,所以也无法超过光速。
即便是发生在宇宙间的量子纠缠现象,其瞬间反应速度都超越光速,但并没有突破光速传递信息的能力,只是两者空间位置的一种自我调整,自身状态的一种更新。
但要超越光速,需要借助时空这个基石,构建时空隧道,即虫洞,才能绕过光速限制。
光速虽然阻碍着人们的探索航路,但同时也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研究课题。
因此,众多科学家纷纷试图从不同角度思考光速为何会是这个数值,又隐藏着哪些秘密。
自从万有引力理论被提出,到后来牛顿运动定律被证实,对于物质的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人们的认知才逐渐由“感性认识”升级为“理性认知”。
人们在不断地勘探中发现,无论是发生在宇宙间的宏观物质运动,还是微观粒子的运动,都遵循牛顿的运动定律,只要是物体,就有运动与否,就一定有速度大小的问题。
当物体在运动时,就一定会受到摩擦、阻力等影响,其运动速度也会发生变化,而除了外在的原因,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其速度还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人们将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与速度大小进行了研究,从而形成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而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大小是保持恒定不变的,这就构成了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有关速度问题的解题原则。
但是直到十九世纪末,人们发现光速是不可超越的,这就与牛顿运动定律的死胡同了。
人们纷纷提出质疑,不光是新的科学论断,人们开始怀疑传统科学的根基,指出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应该受到光速的限制,另外光速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此特殊以至于无法超越。
后来人们通过实验证实,光速是宇宙中信息传递的速度的上限,没有物体可以超越光速,包括宇宙飞船在内的各种“超光速”概念的设计方案,都被搁浅,因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根本就没有“超光速”的可能。
但是量子纠缠现象却证实了光速的特殊性,引起了人们对光速背后的奥秘更加浓厚的兴趣。
量子纠缠如同反常规的存在,发生在两个量子粒子之间,无论它们之间隔着多远的距离,只要一端的粒子的状态发生改变,另一端的粒子的状态就会瞬间跟着改变,就好像人体上的耳朵和被揪耳朵的尾巴不管两者之间的空间多大,耳朵总会立马感觉到尾巴被揪了一下,痛痛痛。
相对于耳朵,耳朵上的疼痛可以看做是有形的信息传递,而两个量子粒子之间的信息传递则是无形的信息传递,其痛点不止是在于两者之间传递的信息是无法被观测的,更在于其传递的速度远远超出了光速。
所以科学家们试图从两方面来解构量子纠缠中的奥秘,希望能够推翻“光速是最快速度”的质疑。
首先,科学家对量子纠缠的传递速度进行了研究,人们得出的结论是,量子纠缠具有超光速传递的性质,两个量子粒子之间的信息更新速度可能远远超过了光速三万公里每秒的速度。
这就好似一个耳朵传递的信号瞬间感知到另一个耳朵一样,即量子纠缠在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就可以瞬间检测到另一端粒子的状态更新,其反应速度是“超人类”的。
科学家对量子纠缠的信息传递速度大为感到惊讶,认为量子纠缠的超光速传递对于人类的科技探索有着巨大意义。
并且还有另一种激进的解读方式——量子纠缠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但是量子纠缠作为物质之间的“心灵感应”,其传递的信息是无法被人类利用的。
量子纠缠可以看做是人体上的耳朵,其感知到尾巴被揪的感觉是“心灵感应”,而量子纠缠传递的状态更新是“信息传递”,只有能够看见在揪尾巴的过程中,尾巴上的肉变成了青紫色,这个青紫色就是信息。
相对于“心灵感应”,就是“耳朵感应”,可以看到青紫色的信息,这是人类“感知”信息的方式。
如果没有青紫色的信息,就无法通过纯心灵感应的方式知道尾巴被揪了,同理,量子纠缠也无法通过纯粹的信息传递的方式传递信息,即量子纠缠传递的状态更新是空白的,其中并不包含任何可以被人类识别的信息,所以即使量子纠缠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但也并不能传递信息,人类也无法利用量子纠缠来进行信息传递。
那么为什么光速会是一个如此特殊、如此神秘、如此难以绕过的速度呢?
其实不光是宇宙飞船这类探索宇宙之路的巨无霸会受到光速的限制,就是人类身体中不可见的细胞和DNA等也会受到光速的限制,因此光速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不可逾越。
但也正是光速的存在,给我们创造了一部宇宙探索的“奇书”,时空,这是宇宙的基石,人们发现借助时空的事件,就可以跳出光速的限制,创造出时空隧道——虫洞,从而可以绕过光速,实现瞬间穿越宇宙的目标。
这种打破常规的行为,也增添了探索宇宙的难度,更让人们想要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光速是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率,在介质中光速会变成物质的传播速度,物质的传播速度是小于光速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太空环境中,光能以万里的速度围绕地球多圈而“无处安放”。
而在光通过各种介质时,也会受到摄入和排出的影响,因此光的速度会有所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有规律的。
科学家还曾对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进行调查,在英国的实验室中,通过对光的传播速度的无数次实验,最终得出结论:真空中的光速为每秒三十万公里。
为什么恰好是这个数值,难免让人感到有些巧合,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这个三十万公里的速度正好是宇宙中“信息传递速度”的上限,也是宇宙的“基本速度”,感到十分荒谬,会不会宇宙本身就是虚拟的,光速只是宇宙的“时间刷新”速度?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光速只是宇宙中物质的传递速度,也并非宇宙本身的速度,因此也就不会存在什么不超过光速就“刷新不了”世界的说法,光速只是宇宙给物上的限制,不一定是宇宙本身的规则。
另有一种理论,认为光速是宇宙计算机的速度上限,一旦超过了光速,就会出现信息“堆积”,导致信息不全,反而会加大宇宙的运算负担,从而使其“崩溃”。
但是这种说法也不够合理,因为光速恰好又不是宇宙的规则,宇宙并不能直接与计算机相对应,光速与计算机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地方。
在物质上,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受限的,超出其计算速度一定范围的信息量,无法被它处理,因此光速就是“信息处理速度”上限,但是宇宙不一样,因为宇宙是“自然”存在的,不像计算机一样是人为创造出来的。
在宇宙看来,其内的自然规律是没有“难度”的,因此也不需要“超大规模的计算”来“处理”,自然界一切物质的状态都是严格按照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存在规律来,因此光速只是“计算机”这个比喻性质的“超限”,并不是宇宙的“计算”速度上限。
同样的,光速也可能是宇宙间一种特殊的“平行宇宙”的真空光速的数值。
因为在数值上,“真空光速”这个数值看似有规律,但其数值的大小与宇宙中有形无形的“规则”都没有直接关系。
“真空光速”这个数值可能是宇宙中的“上帝视角”看带下宇宙的“刷新”速度,也可能是带动着宇宙中各种粒子之间的“信息”传递的速度。
然而科学家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不断尝试在实验中窥探“真空光速”这个奇异数值背后的奥秘。
在哈佛大学力学教授瓦西莫夫的实验室中,曾对光在普通材质中的传播速度进行过实验,最终得出结论:普通材质中的光速基本上是恒定的,难以改变。
但是在细心观测光的传播过程中,却发现一个巧合,实验中的一颗电子被一束粒子激光照射到了,导致电子发生跃迁,这个过程只有在棱镜中的光才有可能进行折射,而普通材质中的光则不具备折射的条件。
光是没有质量的,不可能具有“阻挡”物质的能力,同样的也不可能具有与电子的“相互作用”的能力,因此,不论是棱镜还是普通材质,光在传播过程中,都不会发生速度的改变。
唯一的改变,就是光波的“相位”和“频率”等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被人为地理解成光速的改变,但其本质仅仅是光波的状态更新。
而在科学家量子纠缠实验中,瞬间传递状态更新的现象,也正是两个量子粒子之间的电磁作用,另一个量子粒子感知到其中一个量子粒子发生了动态更新,从而自身也会发生相应的更新,这就是电子近距禦对光的“干扰” 。
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现象,在光与物体之间建立起互动和联系,从而让物体之间的距离感应到另一端的更新信息。
通过对光速的研究,可能会让人们有所欣喜,但是更多的是对自身的无知而感到羞愧,毕竟光速是宇宙的一个基本速度,人类只是刚刚触及“宇宙大门”,科学道路上的探索之路还将漫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