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有一句名言,叫做“齐而不齐三角觚”。
其《国画之民学》云:“天生的东西决不会都是整齐的,所以要不齐,要不齐之齐,齐而不齐,才是美。《易》云:‘可观莫如树。’树木的花叶枝干,正合以上所说的标准,所以可观。”
他在不同的场合或著作里经常反复强调这个观点:
:"凡是天生的东西,没有绝对的方或圆,拆开来看都是由许多不齐的弧三角合成的。三角的形状多,变化大,所以美。"
又说:"一个整整齐齐的三角形也不会美。天生的东西绝不会都是整齐的,所以要不齐,要不齐之齐,齐而不齐,才是美。"
从以上说法看,他讲的齐而不齐三角觚应该是指所画事物对象的造型,事物的形状天生没有绝对整齐的,大都是参差不齐但却又和谐统一的。
他认为很多天生的东西都是由“由许多不齐的弧三角合成的”,这也说明他讲的齐而不齐三角觚是指物象的造型而言。
觚是个什么东西呢?原来是古代的一种酒器,形状由两个三角形的上下两部分组成。来看看实物图:
但实际上齐而不齐三角觚不仅仅是指造型,也可用之于章法布局。
这一点被潘天寿先生慧眼识珠,指出在章法布局中,一幅画的四边四角空白处,往往与里面的物象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而这种布局,往往最具审美性。这已在大量作品中证实了的。
边三角
边三角
边三角
其实宾翁当然也知道齐而不齐三角觚不仅能用之于物象的造型,也可用之于布局章法。
边三角
边三角
他有论述说:“内美外美,美既不齐。丑中有美,尤当类别。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俯仰断续;齐而不齐,是为内美。”
这里的参差离合,无疑正是指章而法言的。
关于齐而不齐三角觚在实际中的应用,宾翁的确在自己的作品中把这一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树木齐而不齐
树木齐而不齐
树木齐而不齐
树木齐而不齐
无论是造型的齐而不齐,还是章法的齐而不齐,都实实在在的在他的画中运用自如,随处可见。
但这一齐而不齐三角觚的理念是否为衡量造型与布局的唯一标准?可以奉为圭臬而不移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在宾翁之前二百多年,有一位名震古今的画家,早就反其道而行之,他就偏偏不追求参差不齐,齐而不齐,反而处处追求个整齐,岂直是整齐,简直是大整大齐。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八大山人。
宾翁引用易经说:可观莫若木。
因为树木的枝叶往往是参差不齐的,枝条长短不一,尤其是叶子,从远处看,整棵树的树冠更是参差不齐,斑斑驳驳,犬牙交错,比曲折的海岸线还要曲折多了。这恰好符合宾翁说的齐而不齐。
但是八大呢,其无论是物象造型,还是章法布局,完全相反,偏偏求个大整大齐。
看看八大画的树,本来是有长有短的枝条,被他刻意剪裁,该省的省,该去的去,一顿砍削,一棵树只剩下主干和一两枝逸出的枝干,由乱条横斜一下子变得整整齐齐了。
本来是密叶参差,也被他刻意剪裁,一顿取舍,只剩下寥寥数片,三五成组,齐齐整整,干净利落。
至于章法布局,八大更是讲个大整大齐。
他有意把一些树的枝干轮廓当作切割线一般,把空间分成不同的部分,每一部分,或大黑,或大白。大黑处可以密不通风,大白处竟至空无一物。
其画荷也是如此,往往把荷花修长的茎当作画面布白的切割分界线。
而黑白交界处,其分界线整整齐齐,夸张点说,比非洲很多国家的国界线的整齐成度不遑多让。
正是这种整齐的分割布白,使得八大的画构图大开大合,大黑大白,大有大无,而又泾渭分明,整齐利落,和谐统一。
也正是这种造型的整整齐齐(相对来说),使得八大的画,造型往往干净利索,不枝不蔓,奇简无比却又主次分明,简而不觉其少,非有深厚功力不易致之。
总之,宾翁的齐而不齐三角觚,齐而不齐,是尊重物象天然,注重自然美而升华为内美。
而八大的大整大齐,是对物象剪裁取舍,意匠经营却又巧夺天工,这两种主张与形式可谓双峰并峙,各有风光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