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温度的感知虽直观却不易界定,它悄然而至,不经意间影响着我们的着装风格。若周遭暖意融融,我们便称其为“热”;反之,身体感到寒意,则谓之“冷”,此乃生活之常理。
那么,温度究竟何物?
简单而言,温度无非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指标。倘若面前有两盆水,一盆冰冷至0度,另一盆温暖至40度。
将手浸入0度的水中,再移至40度的水中,第一盆水的清凉与第二盆水的暖意形成鲜明对比,温度似乎仅是冷与热的二元概念。
然而,微观角度看,温度实为物体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表征。正是分子的热运动造就了温度,分子运动越是剧烈,物体的温度也就越高。此种微观运动之剧烈程度,直接决定了物质的温度,总而言之,温度乃是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体现(谨记此处指平均动能,非单个或少数分子之动能)。
科研工作者揭示,地球上的极端高温藏于地核深处,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以上,甚至超越太阳表面的温度,这归因于地内心巨大的压力,压力升高,物质温度亦随之攀升。
然而,放眼整个太阳系,这个温度便显得不那么极端了,因为太阳才是温度的王者,其内核温度高达2000万摄氏度。
虽然太阳内核的高温令人咋舌,但在广袤宇宙中,存在着比太阳更为庞大的恒星和星球,质量越大的恒星温度通常也越高。因此,某些恒星的温度可能远超太阳,科学家们由此推断,温度或许无上限。
真的如此吗?
温度的本质实为粒子热运动之动能,粒子运动导致动能变化,换言之,温度的波动实为动能的变化。依据狭义相对论,随着速度逼近光速,动能将趋于无穷大,但这并不代表温度可以无限上升。
粒子热运动所产生的动能有其极限,即为光速,故温度不可能无限升高。
科学家们将温度的极限称作普朗克温度,其数值之高超乎想象,然而,现实中这种高温仅存在于理论,可能仅在宇宙诞生之初的奇点大爆炸瞬间达到。
何为宇宙中的最高温度?
宇宙大爆炸理论,作为宇宙起源的主流观点,不仅被天文物理学家广泛接受,亦由星体红移现象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实证所支持。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起始于一无空间的奇点,密度无穷大、温度无穷高,体积则无限小。此奇点爆炸瞬间,被视为宇宙史上最高温度,在量子物理学中,此温度即为普朗克温度。
普朗克温度,即大爆炸后第一个普朗克时间里的宇宙温度,高达1.416833(85) × 10的32次方K,大约是1.4亿亿亿亿度,此为理论上推测的宇宙最高温度。
另一方面,最低温度,亦即绝对零度,数值为—273.15摄氏度,此为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绝对零度的提出与探索历程。
阿蒙顿,16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发现水沸点以下,温度与气体压力呈正比,认为压强有极限,故温度亦有下限,计算得出最低温度为—246℃。
后来,科学家发现气体体积与压力和温度相关,当压力增加或温度降低时,体积则缩小。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尔斯提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恒定压强下,温度每下降1℃,体积则缩减为0℃时体积的1/273。由此,得出最低温度为—273.15摄氏度,即绝对零度。
然而,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无法触及。
为何我们不能达到绝对零度?
温度的本质乃粒子热运动所产生的动能,当粒子停止运动,静止不动时,依理应为最低温度。
但随着量子力学的进展,我们得知微观粒子拥有波粒二象性,其行为与宏观世界大相径庭,具有不确定性和概率性。
因此,微观粒子不可能完全静止,粒子的运动永远不会停止,温度亦然,无法降至绝对零度。实际上,绝对零度就像光速一般(粒子加速器虽能将粒子加速至99.999%光速,却永远无法达到光速),我们只能无限接近而无法真正触及。
因此,绝对零度便是宇宙的最低温度,宇宙间所有温度皆高于绝对零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