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与世长辞。
这位改变了中国命运、震撼了整个世界的一代伟人永远地离开了人间。毛主席的去世,让全国人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而他的后事也成为了当务之急。
对于毛主席的遗体处理,华国锋提出了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设想:永久保存毛主席的遗体,让后代人都能够瞻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华国锋迅速下令安排三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第二,制造水晶棺;第三,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毛主席纪念堂。
从1976年毛主席逝世到一年后的纪念日,在这紧张而关键的时间里,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各项工作。
这座承载着历史使命的建筑——毛主席纪念堂,就这样在众人的努力下拔地而起。华国锋看到这神一般的建设速度,也深感欣慰和感动。
由于时间紧迫,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尽快完成,以确保毛主席纪念堂能够如期开放。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唯一的汉白玉雕像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开采问题。
为了开采出巨大的汉白玉,工作人员将开采地点选在了北京房山县西南部的山区。尽管这个任务的数据已经很大,但现在要求在短短4个月之内完成1500立方米的开采任务,用于毛主席纪念堂汉白玉坐像备用。
负责放炮的工人不畏艰难,卷起袖子,在冰冷的泥水中,将碎石一块一块地搬走,然后用大锤把几十吨的石头慢慢破开。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双手承受了巨大的劳动力,但他们毫无怨言,只为了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工作人员成功挖土48000立方米,开出方石4600立方米,然后用重型卡车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珍贵的石料一步一步送到北京市区。
与此同时,毛主席雕像的设计图还在争议中,一直没有定稿。中央对几个设计图都不满意,觉得存在欠缺之处。
在最初的讨论中,近百个设计图中,毛主席像的形式多种多样。
最先被毙掉的是所有的站像。其中有很多设计图展现了毛主席穿着中山装、穿着大衣的形象,还有一个设计图参考了当年家喻户晓的毛主席在北戴河的留影。
尽管这些站像都表达了人们对毛主席的爱戴和崇拜之情,但在巨大的画作背景前,这种站像更适合在室外的广场上,而不适合室内。在这种室内空间里,站立的毛主席像会让人感到不协调。
剩下的就只有坐像了。
然而,在坐像中,最先被毙掉的是叶毓山提出的“毛主席翘腿”的坐姿。
叶毓山的“翘腿”设计图之所以被否决,是因为大家觉得不太雅观。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认知中,跷二郎腿被视为对人不礼貌的表现。何况毛主席是一国领袖,人们来到纪念堂是为了怀念他,如果看到一个翘腿的领袖,确实会感觉不太合适。
但叶毓山却有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虽然翘腿在传统观念中可能不太好,但毛主席是我们的领袖,从他的照片上可以发现,他不管在接见外宾还是面对群众时,都会翘一只腿,轻松自然,落落大方,而且给人十分的慈祥和亲切之感,更不失一种幽默感,丝毫没有摆架子的意思。
就这样,叶毓山的“翘腿”方案被重新拿了出来。
华国锋也认为叶毓山的“翘腿”设计让人感到更加亲切,这样能够把毛主席他老人家本来的真实面目展现给大家。
1977年8月,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终于完成。
10号这天,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被安放在纪念堂北大厅。刚安放好,工作人员就忍不住落泪了。因为毛主席的坐像放在巨大的刺绣作品面前,简直就和真人一样,慈祥而和蔼。
有人感慨地说:“这座巨大的汉白玉雕像,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像是毛主席在和我们说话,他像是坐在那里,听着后人的汇报,注视着祖国的儿女们长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