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以“相信科技,相信未来”为主题的2024联想创投CEO年会在天津举行,汇聚了天津市政府领导、LP和来自全球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科技创业者及联想集团高管等400余位嘉宾,共同探索如何以坚定的信心、持久的耐心,抓住新技术范式转移、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会上,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桂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管理合伙人贺志强,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等嘉宾在大会发表精彩演讲。会议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以及宏观经济、并购、企业发展周期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懂的通信CEO王帅博士也受邀出席,就“从汽车到机器人”主题接受现场访谈。
访谈中,王帅博士首次讲述了与联想的初遇故事,揭秘联想懂的通信创立背后的四个因子,并提出“AI浪潮汹涌,具身智能会催发机器人行业大爆发、大洗牌,智能驾驶已成现实,智能汽车下一阶段——车即机器人时代正加速到来。”
以下为访谈全文:
记者:9年前,还是人联网盛行的时代,联想懂的通信另辟智能物联网和车联网赛道,如今已成为行业先锋。能否揭秘懂的通信创立背景,以及您为什么选择懂的通信?
王帅:说起我与联想的缘分,还要回溯到2001年。当时我在中国网通深圳分公司工作,办公室在深圳联想大厦。也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联想少帅杨元庆。那时候,20多岁的我还没意识到,再过14年,我自己也将会成为联想一员。
2015年,新能源汽车正兴起;国家对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发放;联想集团智能服务的转型;出海即全球化浪潮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战略的共识和主流。4个因子碰撞下,懂的通信也应运而生。我有幸加入联想,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牵头负责懂的通信创办工作。
关于我为什么选择联想懂的通信?其实是和特斯拉进中国密切相关。2012年我还在联通工作,正赶上特斯拉在中国寻找网络供应商,并找到我们接洽。
当时,中国运营商提供的基础网络,只是一个标准服务。面对车联网的服务,缺乏一个功能强大、对网络连接进行管理的平台,只能去引进美国Cisco旗下的jasper平台。
引进特斯拉,还要引进美国的车联网/物联网平台。那时候,我就动了创业念头——一定要做中国自己的jasper。一方面,我们确实要积极去引进美国先进产品;另一方面,也要打造中国更领先的物联网和车联网平台。
带着这个想法,我加入联想,选择了联想懂的通信,招兵买马,和行业专家一起进行开发探讨。我们第一个国内客户就是蔚来,后来,又把小鹏、理想、哪吒、零跑纳入,当时新势力市场占有率超过80%。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取得了传统车厂的信任,与比亚迪、长安、上汽、北汽、广汽等主流车企达成战略合作。
期间,我们跟特斯拉车联网总监在美国总部进行访谈,探讨平台如何达到行业领先,也跟蔚来、小鹏一同去探讨,如何通过多APN、多生命周期、多应用域、智能eSIM等能力,去打造更贴近客户的功能体验,现在我们的多项技术能力已赶超行业标准。
目前,懂的通信已有50+个合作车厂,并积极进行出海布局,为比亚迪、奇瑞、长安、上汽、北汽、广汽、蔚来、哪吒、零跑等十几家车企出海提供智能车联服务,在车联网出海市场份额占比第一。
记者:当前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根据对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目前的价格战及低毛利行业现状的判断,您预计何时会出现拐点?
王帅:从宏观经济学上讲,拐点的出现就是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市场失灵,政策力量介入,这是较大的变量。当前欧盟正在征收高额关税,假设我们车出海受到了限制,国内竞争会更加激烈,这时候市场失灵,政策力量可能会增加。
第二个因素就是市场进行了充分竞争。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都完成洗牌,供需达到了均衡。这时,不管是供应商还是主机厂,基本形成多寡头形势。
如果市场进行了充分竞争、欧洲市场合作也在继续推进,我预计得再过两年,才能迈入拐点;如果政策力量介入,可能明年就会出现拐点。
记者:新能源车整车是否还有新车创业公司跑出来的机会?整车行业如果是淘汰赛,预计今后大致什么格局?
王帅:车的竞争,更像手机和PC竞争的慢动作及美国汽车竞争史相似版,呈现三个鲜明特点,即品牌逐渐集中,品牌全球布局,重点市场深耕。
我看来最多还有一到两家新车企出现,它会具备一些明显特征,就是四个资源俱佳,一是科技、第二是创新、第三是资本,第四是营销。
以小米为例,它就符合以上四项特征,才能杀入汽车市场。
今后格局会是什么样的?这个手机和车市场不一样,手机基本上是完全2C的市场,但是车它有2C、2B、2G这三大类型市场地域及结构的差异。另外,车的区域性更强,车的消费者结构也会更加丰富,所以国内会形成央企、地方国企、区域民企、少量海外品牌并存的格局。
记者:当前,车部件行业,除电池以外,其他Tier-1巨头仍然以国际巨头为主,国内Tier-1是否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如果有这样的机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禀赋或资源,较有可能突破的是哪些车部件?
王帅:车的零部件供应链演变规律,同样也可以参考手机和PC的供应链演变规律。我是从手机通信、转到联想做PC,再进入车行业。不能不承认,我们确实要多一些对这个行业的敬畏,它比起PC和手机会更复杂,周期更长,变量会更多一些。
我们对Copy to China已经轻车熟路,接下来应该更多需要innovation in China。
有些新质零部件如传感器、激光雷达、新材料的座舱如石墨烯座椅部件,我们比标世界领先的技术和成本,包括懂的通信目前推出的一些新产品如智能eSIM 服务、5G车载智能模组,新材料智舱产品,我们有信心在较短时间做到国产替代。有些则没这么容易,比如汽车音响,即使在技术指标上做到最好,但是涉及到艺术以及品牌体验的部分差距还是很大的。要实现赶超、替代的周期要更长,原因更复杂。
领先的T1要具备四个资源,一定需要以科技为核心,艺术、创新为两翼。领先主机厂的长期联盟为托底,这4个资源禀赋。
如果没有主机厂长期的支持,公司做出的新产品被人抄袭,价格再往下一打,就没法往前走了。所以懂的通信引进一汽和东风的战略投资,形成联想和一汽、东风三方支撑。如果零部件厂商要长期发展,最好也要寻求主机厂战略投资,形成长期战略联盟进行托底。
记者:AI具身智能对机器人行业有产生什么影响,您怎么看机器人在汽车行业的合作发展?
王帅:简单而言,具身智能会催发机器人行业大爆发,然后大洗牌。具身智能会使得机器人行业,先后进入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机器人与汽车的合作关系表达更简洁了,可以四个词概括:
造车——从规划设计到制造,机器人帮主机厂进行造车;
卖车——通过数智化服务帮主机厂营销;
上车——机器人本身会成为车的零部件以及周边服务的提供商;
即车——车就是机器人;
未来,智能汽车就是数量庞大的机器人,机器人是变身形态的智能汽车。具身智能迎来风口,智能驾驶则已成现实。
记者:联想懂的通信已经成为车联网出海服务的先锋品牌,懂的通信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您怎么看待车部件及机器人的出海?
王帅:联想最近在出海论坛上,提出“不仅要走出去,还需走进去、走上去”。这句话,在汽车行业同样受用。懂的通信始终坚持在“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道路。依托联想集团全球化的品牌优势及服务支撑,懂的通信在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中东、东南亚、日本都设立子公司,并整合了全球上百家运营商资源,共同致力于保障植入智能连接一一Lenovo AIConnect 服务的各种海量物联网设备:汽车、笔记本电脑、自动售货机、无人机、机器人等在全球平稳在线运行……
海外车联网服务中,我们需要符合海外各地合规要求,为车企出海提供本地化的智能连接及运营服务等。相信在车部件和机器人出海,同样面临合规性、本土化的要求,我看来,出海是一种逐步本地化的全球化,需要做到三点:
一是通过本地化产品创新构建全球知名品牌;
二是通过本地制造能力合作,构建韧性供应链;
三是加强ESG 治理,塑造当地市场企业公民形象。
本次访谈,恰逢联想集团创立40周年,也是王帅博士加入联想的第九个年头。王帅博士以一句对联想的祝词作为这次访谈故事收尾:“往事历历在目,前路步步踏实。四十而砺,拾光而行,拥抱AI科技新时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