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半月谈》2024年第20期内容
陕西人民独有一种古代秦人那股“拧劲儿”。“拧”,现代汉语词典将之解释为“倔强”。“拧劲儿”一词形象逼真地刻画出秦人刚猛勇直、坚韧不拔等性格特征,饱含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事劲头,蕴含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拧劲儿”不仅成就了秦人一统天下的大业,还深刻融入陕西人的血液,演化为当代人在新征程上不断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寻秦:“拧劲儿”中刻着坚韧执着
50年前的春天,陕西临潼西杨村的农民在打抗旱井时,让秦始皇陵兵马俑重见天日。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兵马俑,让世人对“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壮举啧啧赞叹。
历史的壮举往往伴随着艰苦卓绝的奋斗。回溯历史,秦人从边陲小国,到由弱变强,再到战国争霸,最后建立大秦帝国,前后历经了500多年的艰辛过程。
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会长霍彦儒认为,秦国的统一伟业是一部吃苦史、奋斗史、创业史。“相较于当时已经发展起来的诸侯国,秦人起步晚,但不甘落后,迸发出要和东边的诸侯国平起平坐乃至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个梦想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秦人,形成了一种强势生存的‘拧劲儿’。”他说。
“九州用的秦小篆,长城铺的老秦砖。秦车秦马秦直道,一通秦鼓出秦关。秦尺秦秤亮秦胆,量了黄河量泰山。要问秦人缘何勇,浩然正气在心间……”2021年,在西安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秦腔风的《华夏颂》不仅吼出老秦人的精气神,也唱出陕西人追风赶月的“拧劲儿”。
读秦:“拧劲儿”融入老陕血液
“秦朝虽然短暂,但秦文化的底蕴和气质留下来了,表现在陕西人身上,就是豪爽粗犷,大气实诚。”霍彦儒说。
“老秦人的‘拧劲儿’就是一种不畏艰难、敢闯敢拼、能打硬仗的精气神。在生活中,这种‘拧劲儿’多表现为耿直质朴,说话不绕圈子,做事执着、有定力。”陕西师范大学文化学者傅功振说,在陕西形容人执拗往往称其为“楞娃”“犟怂”,关中人性格中的“生冷憎倔”,都可以看作秦人“拧劲儿”的生活表达。
“拧”还表现为做事认真,讲信用。关中有谚语说“应人事小,误人事大”,意思是答应别人是很容易的事儿,但若耽误了别人的事,就是大事。
观秦:“拧劲儿”注入奋斗征程
今天,这种“拧劲儿”所沉淀的力量心性,正激励三秦人民干事创业。
2021年3月,陕西省最大的科技孵化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西咸新区正式落地。西咸新区党工委负责人介绍,“秦创原”三个字寄托着陕西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不足难题的决心。
科研人员在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实验 李一博 摄
2022年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西安市委负责同志说,只要我们铆足赳赳老秦的“拧劲儿”,拿出“秦人自古耐苦战”的意志,发扬秦人“血不流干战不休”的昂扬斗志,就没有过不去的“娄山关”、攻不下的“腊子口”,就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在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梁钧看来,老秦人的“拧劲儿”像根植于中华大地上的火种,几千年来燎原不止,演化为攻坚克难、追赶超越的民族气质。“拧劲儿”中蕴含的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的执着,成为我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力量源泉。
“回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奋斗史,无不凝结着向着伟大梦想奋斗不息的‘拧劲儿’。”梁钧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奋力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特别需要发扬古代秦人身上那种“扭住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一鼓作气干到底”的“拧劲儿”。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老秦人的“拧劲儿”,永不过时!
半月谈记者:张京品 张博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