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是“地球之癣”。吉林省西部地区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这里的盐碱地因盐分重、碱化度高,农作物难以正常生长,曾被称为“八百里瀚海”。
吉林省下大力气开展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全省670多万亩盐碱地,已整治开发了200多万亩。如今,“八百里瀚海”变“国之粮仓” ,变“鱼米之乡”。
镇赉县域内半数以上耕地为盐碱地,曾被风沙常伴、旱涝急转、地僻人穷等长期限制发展。穷则思变的镇赉在探索中形成“以稻治碱、以稻治涝、以稻致富”发展理念,从“不毛之地”一跃“鱼米之乡”,成为吉林省水稻生产第一大县。
今年10月10日,在镇赉县建平乡金山堡村镇赉县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改善水田一期项目现场,经过收割、运输、称重,含水量测定,按水稻高产创建实产验收办法以及专家论证确认后,测产结果首年改良水稻亩产达到548.6公斤,该模式实现了盐碱地规模化首年改良破千斤,创造了镇赉县新开重度盐碱水田(pH值>10,含盐量>5‰)规模化改良首年产量新纪录。
过去的大安市,土地沙化、碱化、退化较为严重。从2015年开始,当地遵循“以水定地”原则,实施盐碱地改良,到2023年连续9年粮食稳产20亿斤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从“水瓶颈”变为“水支撑”,盐碱地成为大安粮食生产的重要增长极。
在水稻收割现场,无人收割机格外引人注意,在手机端操控,就可以让收割机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自动驾驶收割。之后再将稻谷传送到无人驾驶的拖拉机上,拖拉机按照路线将稻谷运送至仓库。
这些智慧管理系统的研发应用得益于年轻的新农人们的加入。新农人带来了改变农作方式的新技术,植保无人机天上飞,无人插秧机地里跑,农情监测点田中立,物联大数据掌中握。
除了水稻,曾经的江南水乡特产,大闸蟹、小龙虾,也在这片盐碱地上“安了家”。
今年夏天,镇赉县在嫩江流域的小龙虾养殖实验项目取得成功!小龙虾在嫩江流域安家落户,这项技术不仅克服了地域差异带来的挑战,更充分发挥了嫩江流域弱碱水质的独特优势,为小龙虾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生长环境。
近日,镇赉县东屏镇又传来喜讯,该镇澳洲蓝色淡水小龙虾养殖项目取得了突破性成功。与普通小龙虾相比,这种澳洲蓝色淡水小龙虾在出肉率和营养价值上均表现出色,成为市场新宠。
养殖户李莹介绍说:“我今年养殖了22亩水域面积的小龙虾,大约每亩产出200—270斤左右,目前市场供不应求,长春、齐齐哈尔等地的人都在等着取货。明年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让小龙虾实现稳定供应。”
今年秋天,大安市牛心套保湿地一片繁忙景象。
从退化为光秃秃的盐碱地,再恢复到如今的芦苇满塘、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大安市牛心套保湿地的蜕变,是吉林盐碱地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牛心套保通过长效补水机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持续打造苇蟹稻生态复合模式,大力发展湿地产业经济,为当地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除了水产,还有在互联网上被称为吉林“隐藏款”特产的茭白。
近年来,镇赉县依托茭白在盐碱地上长势良好,其释放的草酸能够有效中和碱性土壤等特性,突破种种技术壁垒,大力推广茭白的规模化种植,有效推动了当地盐碱地改良工作。
今年10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邀请专家组,对位于白城市镇赉县建平乡的“基于茭白种植的盐碱地改良与利用关键技术”千亩示范区进行了田间测产评价,结果显示,技术示范田茭白产量为每亩1109.98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规模化种植茭白并丰产,让盐碱地改良与利用收获了新希望。
目前,镇赉县委县政府计划推动万亩茭白产业园建设,依托科技团队技术支撑,由企业牵头,力争在镇赉打造茭白全产业链。
来源:吉祥新闻
编辑:秦楚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