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种植物,它曾在南方广泛种植。
而且其使用千年都不会腐烂,曾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却无人问津了。
你知道这种植物是什么吗?它又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呢?
一、该植物的历史
这种植物就是苎麻,有着差不多五千年的栽培历史。
在浙江钱山漾,考古学家们挖出了4700百多年前的苎麻布和细麻绳,这就说明苎麻在古代纺织业里是赫赫有名的大腕儿。
早在先秦时期,苎麻就在扬州、豫州这些地方扎下了根,还是朝廷的贡品。
《诗经》里头都有记载,说“东门之池,可以沤苎”,意思就是说那时候的人们已经在广泛种植苎麻了。
到了汉代,苎麻的势力范围那是越来越大,陕西、河南、湖南、四川这些地儿都种上了。
三国那会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的苎麻长得跟野草似的,一年能收三茬,简直是规模化种植的典型。
唐代以后,苎麻更是成了南方的明星作物,四川、湖北、湖南这些地方,还有江西、安徽等地,哪儿都有它的身影。
到了明清时期,苎麻成了南方的重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很大,纺织品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苎麻不仅用于纺织,它的叶子可以作为饲料喂养动物,种子还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根部能提取出抗癌和抗病毒的化合物,苎麻素。
在纺织的世界里,苎麻是个好东西,它做出来的细麻布和夏布非常舒适。
一提到麻织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那种硬邦邦、粗糙得很的感觉。
但夏布不一样,它柔暖细腻,穿在身上很舒服,完全打破了人们对麻织物粗糙的固有印象。
还有细麻布,质地细腻,颜色淡雅,看着就让人心里舒服。
它透气性好得不得了,夏天穿着凉快,冬天又能保暖,简直就是四季皆宜的宝贝,特别是南方的小伙伴,家里头少了这细麻布还真不行!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蚊子了。
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高科技的驱蚊产品,全靠手做的蚊帐来保驾护航,那蚊帐就是用苎麻做的。
得先种麻、砍麻,然后刮麻皮、晒干、剽洗,再绩纺、织纺、缝制,这一道道工序下来,得花多少心血。
蚊帐用起来很结实,一用就是一二十年,而且一点都不会坏。
所以说苎麻的制品是真的耐用,不像现在有些东西,看着光鲜亮丽,用起来却没多久就坏了。
二、苎麻的落寞为何?
这苎麻在以前是个宝,可耐用了,织出来的布又结实又好看,还特别透气,但是好东西也有它的命数。
这西方工业革命一来,就像是打开了个新世界的大门,市场上的棉、毛、丝等新型纺织原料就像是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这些材料不光种类多,款式还丰富,最关键的是价格还不贵,这样一来,老百姓们更愿意买这些便宜又好看的新布料了。
那些资本家们拼了命地生产这些新型纺织品,就想着多赚点钱,这下子苎麻纺织品的市场需求就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苎麻本身品质是好,可价格上没什么优势,再加上款式单一,跟那些五花八门的新型纺织品比起来,就显得有点单调了。
更关键的是,苎麻制成的产品实在是太耐用了!一个蚊帐能用上一二十年,一件衣服穿个几十年,那商家们还怎么赚钱呢?
他们得靠不断更新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才能赚更多的钱,所以苎麻纺织品虽然好,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还是慢慢被边缘化了。
那些资本家们为了赚钱,想尽办法推陈出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过这也怨不得他们,毕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就像现在用的手机、电脑这些高科技产品,也是一直在更新换代,那些老旧的产品自然就被淘汰了。
苎麻虽然做出来的产品坚固耐用,深得老一辈人的喜爱,但种植、加工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成本很高,产量还跟不上。
先说说种植吧,要想种好苎麻,那可不是撒把种子、浇浇水就能搞定的事。
它得需要大量的人工和物力,从播种到收获,那中间的过程繁琐得让人头疼。
就说剥麻、刮麻这些工序,那都得靠手工来完成,不仅耗时耗力,还特别考验人的耐心和手艺。
要是碰上天气不好,比如刮风、下雨等,那更是得提心吊胆,生怕这些辛苦种出来的苎麻被老天爷给糟蹋了。
苎麻的纤维虽然硬实,但要把它们加工成可以用的布料或者纺织品,那又是一番折腾。
浸泡、脱胶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这些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恶臭,对环境造成不小的污染。
有时候还得用大量的水和化学品来处理,结果不仅纤维可能会受损,环境也得跟着遭殃。
现在大家伙儿都讲究环保,这也导致苎麻产业雪上加霜,处境艰难。
而且别的产业都在使劲儿往前冲,努力提高生产效率,跟上市场的变化,可苎麻产业好像还在原地踏步。
种植、收获、加工这些环节还是依赖传统的手工劳动,你说这怎么能行呢?现在可是个讲究效率的时代,慢一步就得被淘汰。
苎麻产业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要想继续发展下去,那就得想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丰富品种和款式。
不然的话,恐怕这古老的苎麻文化就要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三、苎麻的重新出现
虽然苎麻产业这些年遇到了不少难题,但好消息是,国家政策开始大力扶持了,给它带来了新的生机。
今年9月2日-9月3日,就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举办了一个叫首届中国(大竹)苎麻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的活动。
会上国家苎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还给大竹县发了个“苎麻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牌子。
这意味着国家要在苎麻新品种研发、技术改造、产业集群发展这些方面,给大竹县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说起大竹县,那是个苎麻种植的老地方了,号称“中国苎麻之乡”。
这些年,他们种苎麻的规模越来越大,除了种植面积外,还涌现出好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
苎麻产业也慢慢发展成了全产业链,从种苎麻到脱胶、纺纱、织布、做衣服,啥环节都有,越来越完善了。
为了提高苎麻的产量和质量,那些科研机构和企业也是拼了,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和技术提升。
就比如说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他们培育的“川苎11号”“川苎16号”“川苎18号”这些新品种,那可真是不一般。
鲜皮出麻率高、成龄麻平均亩产也高,单纤细度还细,关键是抗病、抗旱、抗倒,有很多优点。
还有那些脱胶和纺纱的企业,也是不断改进工艺,让精干麻的胶质和含杂率都降低了,纱线品质也提升了。
苎麻这东西不仅能在纺织上用,还有好多其他用途。
比如说它的叶子可以作为饲料喂牲口,根部还能提取药用成分,麻骨更是能酿酒、制糖、做家具和纤维板。
苎麻纤维还能用到家纺、纸张、工业用品的制作上,满足市场的多元化和高端化需求。
四、苎麻文化
苎麻不仅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还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艺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端午节,一些地方会在门前摆放艾草、茱萸等植物,用苎麻编织成各种形状的挂饰,用来驱邪避凶,祈求平安。
潮汕人对丧事是非常重视的,他们认为这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缅怀,在这样的场合里,孝子们有一项特别的装扮,那就是穿苎麻衣。
苎麻衣,现在的小朋友们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它在潮汕丧事仪式中可是个重要角色。
这种衣服是用苎麻纤维制成的,质地粗糙,颜色也偏暗,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孝子们穿上它,不仅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更是为了让自己在丧期中保持一种谦逊、低调的态度。
这些习俗和记忆让苎麻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对于很多农村长大的人来说,苎麻是他们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时候,村里的老奶奶们经常会采回一大筐苎麻,在门口支上一条板凳,大家一边聊天一边搓苎麻。
苎麻加工搓成的麻绳质量很好又耐用,拉力也很强,是古时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必备的。
虽然现在农村种植苎麻的越来越少,但这些记忆仍然让很多人怀念不已。
结语:
苎麻曾在中国南方广泛种植、使用千年不腐烂,如今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陌生而遥远,但它的辉煌历史和广泛应用仍然值得我们铭记。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规模化种植与全产业链的发展、品种改良与技术提升以及多元化应用与市场需求的拓展,苎麻有望在未来的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