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京李大钊和上海陈独秀的“联络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曾是毛主席在北大图书馆里工作时的顶头上司,是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他参与创办黄埔军校,是第一期所有黄埔学生的老师;他曾因反对与国民党合作而与主流政见相悖,一气之下退党。
他曾在清华和北大都担任过教授,是罗素哲学中国第一人;他参与创办民盟和农工党,是民主党派里的元老人物;解放战争中他因发表了一篇不合时宜的“呼吁和平”文章,被我党斥责,从此被政治界封杀,一直到去世。这位传奇的中共,民盟,农工党和哲学界的“元始天尊”到底到底是谁?
张申府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除了一大中的十六位创始人外,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创始人,他叫张申府。
张申府1893年出生于河北献县的一个农村,他有个弟弟叫张岱年,后来张岱年成为当代的哲学泰斗。张申府兄弟虽然出生于农村,他的家庭却是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和伯伯都是晚清进士。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张申府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当时北大有一个便捷的升学通道,就是可以通过北大预科班(附属高中)直接免试入学。张申府就是先考了北大的附中,然后上了北大的本科。张申府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李大钊管理下的图书馆里工作过,当过代主任。期间毛主席也在此担任过书记员,那时,张申府刚好是毛主席的领导。就这样,学哲学的张申府和最先接触共产主义的李大钊结识并无话不谈。
北大图书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张申府参与创办《每周评论》,并担任大名鼎鼎的《新青年》编委。与此同时,李大钊在北京积极筹备中国共产党的组建工作,陈独秀在上海负责相关的组建工作。在那个通讯不便利和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张申府就充当了“南陈北李”的信使。
1920年8月,关于党的名称是叫共产党还是社会党,陈独秀写信给张申府征求其意见。张申府和李大钊商量之后给陈独秀写信说,就叫共产党吧。
李大钊影视形象
之后张申府受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委托,来到法国发展海外党组织。在法国,张申府介绍了周恩来和刘清扬等加入了共产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本来应该参加一大的张申府因为路途遥远,没有参加这次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中共一大。1922年张申府和周恩来以及刘清扬来到德国,又介绍了在德国留学的朱德加入了共产党。
后来张申府回到国内,当时恰逢国共第一次合作,他参与创办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副主任。在担任政治部领导职务期间,张申府与校长蒋介石接触之后发现此人十分不可靠,两人对革命的理念相去甚远。不久之后,张申府离开了黄埔军校,同时介绍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
黄埔军校
1925年初,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当时国内的政治大环境是国共合作。但是接触过蒋介石的张申府早就判断出蒋有可能不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于是就在大会上反对同国民党合作。张申府和蔡和森张太雷等发生争执,然后一气之下就走出会场,决意要退党。周恩来在会场过道里拦住张申府,希望其不要退出,但没有成功。
后来李大钊也劝张申府不要退党,余怒未消的张申府说只要党内大多数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自己就不退党,结果没能如其所愿。
作为一个传统“士大夫”思想影响的文人,张申府“宁折不弯”,他虽然愤然退出,但是他对于自己一手参与创办的共产党并没有改变初衷。张申府表示他会继续在党外和共产党保持紧密的联系,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暂时退出政治舞台的张申府又来到了文化界,他先后在中国大学,北大,清华大学任教,教授罗素哲学和逻辑学。在清华哲学系,张申府和冯友兰、金岳霖、邓以蛰合称清华哲学“四大金刚”。
1935年,张申府和刘清扬等领导了著名的“一二九”学潮,反对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主张的对日妥协投降政策,国民党一怒之下将张申府和刘清扬等逮捕入狱。张申府出狱后刚回到清华工作了两个月,就被国民党威慑下的清华校方解除了工作关系。
1936年,张申府决定再次回到政治舞台,他同沈钧儒等创办了民盟,并担任主要负责人。张申府还与邓演达,章伯钧等创办了农工党。之后张申府作为民主人士参加了国民党主办的国民参政会。张申府和蒋介石再次见面,“宁折不弯”的张申府作为参政员,直言不讳地骂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蒋介石大怒,回骂了张申府,又撤销了其参政员职务。
后来,张申府领导民盟积极参加抗日爱国运动,大力配合共产党的抗日斗争。但是张申府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犯了一个让他遗憾终生的错误。
上文讲到,张申府极力推崇罗素哲学,他在学术界立足也是依靠罗素学说。罗素有一个核心的哲学思想,他认为主宰我们人类生活的有三类简单又极其强烈的情感,分别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痛苦的难以承受的怜悯之心。
罗素
张申府认为主动发动战争的一方都是缺乏“对人类痛苦的难以承受的怜悯之心”,这是违背人性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是不正义的一方,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承受”的灾难,所以这激起了全国人民以及国共两党对于这种难以承受之痛苦的怜悯,国共两党虽然政见不同,但是对于消除这种苦痛的愿望是一致的。
这也能解释当初张申府极力反对蒋介石破坏团结的原因,共产主义信念是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蒋介石的反革命不利于消除日本侵华所带来的“难以承受”之苦痛。
所以在张申府看来,任何主动发起战争的一方都是在制造人类“难以承受”之苦痛,这是违背人性的。所以在1948年,我党领导的解放军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正在势如破竹般地“将革命进行到底”之时,张申府很不合时宜地发表了一篇《呼吁和平》的文章。
后来张申府对于此事的解释是:当时自己被困在北平,消息闭塞不知道当时的战争形势,他还以为国民党实力占据优势,自己发表这篇文章是为了阻止内战发生,为了和平早一点到来,文章主要是针对国民党的;另外,当时自己没有收入,流行刊物《观察》给予了自己丰厚的稿费,生活所迫,是不得已的事情。
但是无论如何,当时这篇文章是在质疑解放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合理性,蛊惑了人心和军心,对解放军战斗的士气造成了影响。内战是国民党一方主动挑起的,蒋介石一开始就试图将革命彻底扼杀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那个时候张申府没有发表呼吁和平的呼声,反而在解放战争快要胜利的时候喊出那样的口号,他的解释很难让人信服。
于是张申府因为这篇文章受到了全社会的反感,他的妻子刘清扬首先站出来,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要彻底与丈夫张申府断绝夫妻关系。我党对于张申府公开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民盟也将张申府彻底开除出籍。
张申府刘清扬夫妇
从此,张申府基本从中国的政治舞台中消失,建国后曾一度没有工作,后来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去了北京图书馆做了管理员。之后张申府又毫无悬念地被打成了右派,受到冲击。1979年,张申府被平反,并担任了两届政协委员。1986年张申府逝世,享年93岁。
张申府一开始的个人条件是非常优越的,他作为当初党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其贡献和地位都是非常之高的。虽然其共产主义的信念足够强烈,但是他的性格太过于刚硬,缺乏韧性。革命的道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宁折不弯的个性不足于处理所有的难题,它即使不在四大上让张申府愤而退党,也有可能在“反围剿”中退出,更有可能在“肃反”中失去理智。
总之,性格决定命运,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有道理的。张申府拿得一手好牌,最终却没有打好,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