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软件技术已成为信息技术的核心驱动力,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成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软件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对于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建设与研究,不仅关系到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软件技术正成为全球竞争的新高地。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建设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国家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本研究聚焦于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建设与实施,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行业发展趋势、技术革新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高效实用的专业群建设路径。
二、软件技术专业群概述
软件技术专业群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是由多个相关联的软件技术专业组成的集合体。它不仅是一个在线社区或讨论组,汇聚了对软件技术感兴趣或从事相关工作的人群,更是一个旨在通过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来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平台。在这个专业群体中,成员们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包括知识分享、项目协作、资源推荐与共享等,从而共同推动软件技术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三、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
专业群建设在个人成长、组织发展乃至整个行业进步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推动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
专业群建设能够依托各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百花齐放”的教育格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还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多样化、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专业群建设,可以整合和优化各类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专业群还能通过实行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软件技术人才。
(3)适应日益变化的现代社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专业群建设能够打破传统行业之间的壁垒,推动专业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通过构建更具优势的专业群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日益变化的现代社会需求,为软件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专业群建设内容
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涵盖九个关键领域,具体如下:
4.1 落实立德树人,推行“1+N导师制”三全育人模式
4.1.1 优化“1+N”导师制
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困惑,如大一学生的迷茫、大二学生的学术方向、大三学生的实践需求、大四学生的就业准备,学院制定了《“1+N”导师制三全育人建设方案》和《“1+N”导师制实施办法》。通过这一系列培训,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从“教师”到“导师”的角色转变,构建由1名主导导师和多名辅导导师组成的导师团队,实施全面的育人教育。
4.1.2 打造文化育人“新课堂”
结合实际情况,导师团队可以组织电子海报设计大赛、职场礼仪大赛、趣味运动会、新技术讲座等活动,以培养信息技术文化;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实训中心,开展“技能训练+创新实践+创新创业大赛”的进阶式培养,促进数字技术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有效结合,培养创新文化;通过党建长廊教育周、百年党史寻初心故事会、读红色书籍等活动,培养红色文化;构建一个融合“思想教育、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的文化育人体系,打造一个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化育人“新课堂”。
4.1.3 打造课程育人“全课堂”
导师团队可以创新“点线面结合”的课程思政设计模式,根据专业群“平台课、岗位课、拓展课、项目课”的思政目标要求,构建“六进设计、三入导向、四化融合、五维并举”的“6345”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具体来说:
六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与资源、教案课件、课程教学、课程考核。
三入: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四化:推动思政化、模块化、项目化、数字化。
五维:通过学思想、强培训、抓改革、促协作、重激励的系统化设计,实现课程育人的全面覆盖。
通过这些措施,专业群建设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提升专业技能,也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4.2 深化三教改革,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4.2.1 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
为提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体系设计、模块化教学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将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通过“理念方法培训—过程针对性指导—成果评审论证”的全环节精准指导服务,增强骨干团队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力,确保专业群建设目标与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4.2.2 校企合作开发数字化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我们将与企业合作,针对网络运维、云部署和管理、数据分析与应用、软件设计开发、APP开发等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X”职业技能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等元素融入教材内容。共同开发和完善校本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动画、微课、仿真实训等数字化资源,满足不同学习者和学习模式的需求。同时,引入行业真实项目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制定模块化教学实施方案,应用校企合作共建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开发数字化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4.2.3 实施“项目化+混合式”教法改革
通过企业实践、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专周实训、卓越班、创新创业实践等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依托学校的超星平台、智慧教室、网络教室,营造“人人、处处、时时”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实时互动,通过小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实现学生课业评价的全覆盖,营造沟通无界的育人环境。引入企业资源,结合虚拟仿真资源或平台,营造资源无界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实现在时间上、空间上、资源上、沟通上的“无界课堂”。
4.3 创新育人模式,实施“多元协同、项目贯穿”人才培养模式
4.3.1 共建产业学院
(1) 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产业学院,对典型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全面掌握专业群面向的行业技术、产业和人才发展动态。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行业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以此动态优化软件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2) 汇聚行企优质育人资源
通过产业对接企业项目,将特色项目与理论讲授相结合,形成一系列优质的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升了教师的项目化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提供了更贴近实际工作的学习体验。
4.3.2 校际合作交流项目建设
(1) 建立中高职人才培养联合体
结合专业群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特色,与中职院校建立中高职人才培养联合体。明确合作院校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学分互认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中高职衔接取得实质成效,打通技术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
(2) 实现教师、教学资源校际共享
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课程开发、信息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校际交流。加强校际之间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交流,突出高水平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团队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3) 实现专本街接人才培养
通过“专升本”项目,与本科学校合作进行专本衔接人才培养。与本科学校联合制定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联合设计专本衔接课程体系,并积极完善与本科学校的学分互认机制,帮助学生顺利走上提升学历和增强能力的本科之路。
4.4 创新育人环境,推进专业群教学资源建设
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堂评价等多个维度出发,制定一套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评价标准。依据专业群目标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职业标准,将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同时,吸纳新一代IT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在线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远程教学,实施学生“互联网+”学习模式,营造一个“空间无界、沟通无界、资源无界”的育人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4.5 创新运行机制,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创新型教学团队
4.5.1 创新团队运行机制
实施“团队负责人、专业带头人、课程模块负责人”三层纵向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度,以及“培训、管理、考核评价”三级制度横向推进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旨在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和教学质量。
4.5.2 优化团队成员结构
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将新技术、新标准及时融入教学过程。同时,选聘产业导师,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优化团队人员结构,组建校企“双师型”教学团队,并建立校企校际兼职教师库,以增强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联系。
4.5.3 建立团队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提升教师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完善团队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流动站。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岗位需求,专任教师将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的技术技能,也能帮助中小微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
4.6 行企共建共享,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4.6.1 建设产教融合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中心
依托信息技术教学实训中心和信创产业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中心。为了实现教学情境与岗位实际的紧密结合,以及教学过程与岗位需求的有机结合,根据专业群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新要求,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6S管理,体现“6真”特性。在教学及生产实践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建立真实的工作环境,设立真实岗位,完成真实任务,实施真实要求,锻炼真实员工,生产真实产品。这将严格规范教学及生产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4.6.2 实训基地校际合作项目建设
以智慧工程与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大数据应用等实训室的特色资源为主,辅以实训中心资源,构建跨学校、跨区域多主体的“实训基地共享”协作运行模式。
4.7 对接产业需求,开展“产学研创”全方位社会服务
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载体,与企业、学校共建专业群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技术研发和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为区域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
4.8 完善建设机制,保障专业群持续稳定发展
成立专业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星级专业和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专业层面与课程层面的实际“学习产出”评估工作。建立一个全方位评价体系,包括学生、教师、同行、领导、校外导师与专家、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与校友的参与,形成课内循环、校内循环与校外循环的质量持续改进闭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