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激发乡村活力,全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10月29日—30日,山东省社科联系统乡村文化振兴理论宣讲活动走进滨州市阳信县劳店镇、信城街道办事处九龙湖社区,通过“理论宣讲+戏曲展演”的创新模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科学知识,将传统文化带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在享受娱乐的同时获取知识,感悟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丰富内涵,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讲好基层担当聚民心 “双向奔赴”激发青春力量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信城街道的宣讲现场,全省社科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理论宣讲员、信城街道青年干部徐琰以《青年担当新作为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题作乡村振兴主题宣讲。她从百年前的新青年运动讲起,通过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先驱者的事迹,回望青年人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奋斗足迹;以“深山信使”王顺友、“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当代雷锋”郭明义为例,展现了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以冬奥健儿苏翊鸣、抗疫一线白衣天使、“00后”戍边烈士陈祥榕等为镜,折射出新时代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
作为一名“00后”选调生、网格党支部书记助理,徐琰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基层一线的工作体会。从走访调研到慰问群众,从建设农村书屋到丰富文化产业,从帮助老人咨询政策到申请临时补助,点点滴滴都体现着青年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初心。“当我的努力换来了群众发自内心的笑容和认可,当我们的阳信变得越来越好,当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便铸成了中国梦的宏伟诗篇。”徐琰的宣讲,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干部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担当作为,也彰显了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听了徐姐姐的宣讲,我感觉心潮澎湃,干劲十足”,现场刚毕业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李晴晴说,“我认为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会扎根,在田间地头‘接地气’‘沾泥土’,在乡村治理最前沿甘于奉献、敢作敢为,做乡村振兴的青春‘领跑者’,唱响乡村振兴的青春之歌。”
弘扬优良家风树榜样 “以身作则”传承红色基因
“这是一张普通的革命烈士证书。这位革命烈士的名字叫肖思义,是当时一名中共地下党员,1937年不幸被捕,因拒不交出党的会议材料,被当时汉奸刘部用铡刀将头颅铡下,英勇就义,时年34岁。”10月29日,山东省社科联系统乡村文化振兴理论宣讲活动走进阳信县劳店镇,一句普通的开场白,阳信县“红色社科”宣讲志愿者肖天慧将现场群众带到了那个炮火纷飞、保家卫国的战争年代,和大家一起追忆祖辈的那段革命岁月,听听她的家风传承故事。她讲述了老爷爷的英勇事迹、祖父母及父母的以身作则及为人处世之道、个人在言传身教下的身体力行,一个个故事,照见了革命家庭的家风传承。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谈及父亲的高尚品质,习近平同志在家书里这样写道。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更是为了“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劳店镇一位刘大姐说:“之前觉得不知道如何践行,今天听了肖老师的宣讲,感觉找到了方向,家风不再抽象,家风就藏在生活的细节中,我应从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做起,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
今年,阳信县社科联深入挖掘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典型事件、感人事迹,对遗址遗迹、历史事件、红色故事、时代模范进行挖掘、宣传,抢救性修缮李桥会议旧址,建成“郑德章”红色小院,挖掘《肖思义的故事》《全国退役军人模范王宝义》先进事迹2起,绘制“阳信红色社科驿站”地图,聘请红色社科专家、红色社科宣讲志愿者38人,依托红色社科驿站,开展主题党日、研学等活动280余场次,参与人数6.8万人次,以“红色社科”讲好阳信故事,凝聚民心、砥砺奋进。
“戏”说移风易俗育新风 “活态传承”焕发文化魅力
为深化群众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本次宣讲活动创新采用“理论宣讲+戏曲展演”的形式,在本土社科专家宣讲的基础上,还邀请了来自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济南市京剧院的艺术家们现场为群众表演了京剧大戏《锁麟囊》和《秦香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让群众不仅思想上受启发触动,而且还享受到艺术盛宴,增强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让基层老百姓过足了戏瘾,惩恶扬善、舍生取义、执法如山、恩德互报、仁爱善举的高尚美德情怀在现场每一位观众的心里都埋下了种子。
在劳店镇专场,阳信县社科理论宣讲服务队成员、县非遗中心演员李双印、于华、丁学文表演了东路梆子小戏《谁迷糊》。该剧讲述了村主任运用智慧化解鱼塘承包纠纷、揭露腐败行为的故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法治文化、弘扬清廉理念,讲文明、树新风。作为山东省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东路梆子曾一度濒临灭绝,近年来,阳信县积极开展挖掘保护工作,已整理多部经典剧目,创作了《外甥找舅》《谁迷糊》《军号嘹亮》《除夕夜》等新作品。《谁迷糊》更是在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评选中荣获金奖,展现了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在理论宣讲中的独特形式。
在信城街道专场,阳信县社科理论宣讲服务队成员、县鼓书院演员王秀兰、王秀花带来的西河大鼓《老调解争树》,以一场关于老槐树的纠纷为切入点,通过老调解员老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过程,展现了基层调解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责任担当。这部作品不仅成功入选“中华颂”第十三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更在基层群众中引发强烈共鸣,让广大群众在娱乐之余接受法治文化熏陶,领略传统文化精髓,筑牢道德法治防线,在享受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接受党的教育,在春风化雨中传播党的好声音。
赋能文化发展促振兴 “常态推进”提升社科质效
近年来,山东社科联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实际,团结带领广大社科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走进基层,广泛开展社科普及和志愿服务活动。省市县层层组建社科普及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创新开设“双月课堂”,打造乡村文化振兴“四个一百”工程,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社科普及活动。
滨州市社科联积极贯彻落实省社科联工作部署,创新构建社科普及新体系,全力抓好社科普及微视频创作大赛、社科专家走基层、数字化社科普及平台打造等重点活动,全市社科普及工作亮点纷呈,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阳信县社科联以“理响阳信”社科品牌建设为抓手,组建1294人的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队,创新开展各类社科普及活动近300场,社科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成效显著。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拓展路径渠道,以社科普及‘十进’‘双月课堂’等社科活动为主线,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受众群体,在场馆参观、集中宣讲等传统模式基础上,继续探索‘文艺+社科’‘集市+社科’‘数据+社科’宣讲模式,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阳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荆红燕表示,要继续深化打造乡村文化振兴“四个一百”工程,通过红色社科、社科村村到等品牌活动,进一步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书写社科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
(山东省社科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