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也走了,喜欢海棠花的主人都走了,你们认为可以发表就发表,作为我的遗作,是对恩来的回忆和缅怀,否则,就烧掉。”
这是1988年4月的一天,邓颖超吩咐工作人员的话。
在这段时间里,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写下了《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这不仅是对自己余生的交待,更是对丈夫周恩来的纪念。
也是邓颖超这种对生死离去的超脱勇气,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今天的简史档案馆就跟大家聊聊邓颖超面对生死之事的勇气的故事。
邓颖超退休之后的生活
1988年,邓颖超辞去了全国政协主席的职务,毕竟岁月不饶人,邓颖超也觉得自己是真的开始力不从心了。
退下来后,邓颖超开始着手操办自己之前从来没有办过的事情,例如中秋节聚会,现在退下来了,邓颖超立马决定请大家来做客。
中秋那天,
邓颖超吩咐工作人员把客厅内外从来不开的灯全部打开
,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晚上7点半,客人们都来了,有平时的同事,也有工作人员带着自己的伴侣,成群结伴的,好不热闹!
邓颖超也高兴极了,立马招呼大家一起合影,合影结束后,邓颖超又招呼大家吃东西,喝茶聊天,闲聊之余,邓颖超主动起身感谢了大家的服务,在西花厅40多年来,多亏了大家的帮忙。
其实邓颖超和周恩来向来是不喜欢凑热闹的人,但是组织这次中秋晚会,还是成为了邓颖超一生中最为自豪的时刻。
除了组织中秋晚会,邓颖超在退休后还坚持读书,从没有一日放弃,没事就喜欢看书读报,花开的时候就赏花,花落的时候就读书,总是不消一刻清闲。
有一次,邓颖超要去迎接外宾,可是邓颖超没有几件好衣服,衬衣是用白布做的,衬裤也是工作人员用花布条做的,虽然外衣有三套,但是一套是灰花呢子的,一套是咖啡色花呢子的,一套是黑花呢子的,早就不时兴了。
不过邓颖超并不在乎这些,反而黑花呢子的衣服破了之后,邓颖超还舍不得扔掉,吩咐工作人员补好,等将来走了之后再穿,反正穿什么都会烧掉。
虽然邓颖超对自己很节俭,但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却从来不斤斤计较。
有一次邓颖超的护士石惠民得了甲状腺炎,每天都发低烧,半个多月都不见好,人都瘦了一大圈。
邓颖超知道后,亲自安排石惠民在西花厅养病,还让厨师给石惠民做好吃的,多补一补身体。
石惠民于心不忍,觉得太麻烦大家了,于是对邓颖超说道:
“安师傅一天买菜,做饭,再照顾我太累,我心里很不安。”
邓颖超心里明白,也不愿意让石惠民有愧疚,同意了石惠民回家养病的申请,后来石惠民再次高烧不退时,邓颖超立马安排住进305医院,还经常亲自去看望,也是在邓颖超的关心下,石惠民很快就好转了。
说是退休休养,可是邓颖超也没有闲下来呢!
邓颖超多次修改和增加遗嘱
退休之后,除了操办着身边人的事情,邓颖超也开始为自己打算起来,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
其实早在1978年的时候,邓颖超就已经在平时的言行中交代了身后事,从火化一直到穿什么衣服,几乎是面面俱到。
但是邓颖超明白,总归还是要有一个具体的明细,不然只会给大家添上许多麻烦,于是邓颖超决定,留下文字。
这天一大早,邓颖超就提笔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对自己的后事进行了安排,讲了五点遗嘱:
第一、遗体解剖后火化;
第二、骨灰不保留,撒掉,这是在1956年决定实行火葬后,我和周恩来同志约定的;
第三、不搞遗体告别;
第四、不开追悼会;
第五、公布这些要求,作为我已逝世的消息。
直到4年后,也就是1982年的时候,邓颖超再次把这份遗嘱拿出来细看,根据当时的情况又补充了两点,也就是第六点和第七点,大致如下:
第六、我所住的房舍,原同周恩来共住的,是全民所有,应交公使用,万勿搞什么故居和纪念等,这是我和周恩来同志生前就反对的;
第七、对周恩来同志的亲属,要求党组织和有关单位领导们,勿因周恩来同志的关系,给予照顾安排,此点对端正党风,是非常必要的。
知道邓颖超又写下两点遗嘱,身边的工作人员心情都十分难受,纷纷劝谏邓颖超,写的太早了,现在还不是时候啊。
邓颖超则是看的很开,反过来安慰工作人员,毕竟邓颖超最不愿意的就是给大家添上许多麻烦。
或许是觉得没有交待清楚,邓颖超在写下这七点遗嘱后,又写下了一份字条,也就是第二份遗嘱,邓颖超吩咐,把处理身后事交托给六个人,分别是:
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杨德中;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李琦;
保健医生张佐良;
警卫秘书高振普;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
秘书赵炜;
这份字条,也就是第二份遗嘱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与第一份遗嘱合并在一起:
第八、我患病后,万勿采取抢救,以免延长病患痛苦,以及造成党组织和医疗人员负担;
第九、未用完的工资,全部交党费;
第十、所住的房子,由原公家分配,交公处理;
第十一、所有图书出版物,除了中办发给周恩来的大字理论和历史书籍,仍退还给原机关外,其余交给共青团分给青少年阅读单位;
第十二、我的文书、通讯等文件,交由中央文献办公研究,照片之类的也交由中央文献办公;
第十三、有些遗物能交公的都交公,或者交给有关单位使用;
第十四、我个人遗物、杂物交给身边工作同志和亲属,留念使用。
纵观以来,还没有哪位领导人或者革命前辈像邓颖超这般事无巨细,不论哪一处都想到了处理办法。
可是面对此举,邓颖超的秘书赵炜十分生气,她气的是大姐活得好好的,干嘛要提前立下遗嘱,这实在是不吉利啊。
可是邓颖超之所以会提前留下遗嘱,也是因为想让大家处理起来更加方便,仅此而已,不想给大家添麻烦罢了,赵炜得知原因后也是忍不住的落泪。
后来在邓颖超去世后,大家便是按照这14点遗嘱进行分配处理,邓颖超的安排,也实实在在的为大家省下了许多工作。
邓颖超写信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当然,邓颖超之所以能够坦然交待自己的身后事,是因为邓颖超是一个绝对的唯物主义者,对生死已经有一种豁达的态度,把生死问题看的很透。
不过在社会上,大家对于安乐死的问题争执很大,邓颖超得知后,立马旗帜鲜明的表示支持安乐死。
1988年的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一档叫做《午间半小时》的节目,这期节目里有一位北京首都医院的大夫谈论安乐死。
邓颖超很感兴趣,一字不漏地听完了整个节目,听完后,邓颖超还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栏目的工作人员写了一封信:
今天你们勇敢的播出关于安乐死的问题,并希望展开讨论,我非常赞成,首都医院那位大夫的意见,我很拥护,我认为安乐死这个问题,是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我在几年前,已经留下遗嘱,当我的生命要结束,用不着人工和药物延长寿命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抢救的办法。
这作为一个听众参加你们讨论的一点意见。
邓颖超
1988年1月22日
有了邓颖超的支持,《午间半小时》栏目也继续坚持做着节目,后来经过邓颖超的同意,节目将这封信播放了出去。
播出后,许多人都为邓颖超这种面对生死的豁达和坦诚态度而感动。
秘书赵炜得知后,
还故意开玩笑询问邓颖超,说大姐难道不怕死吗?
邓颖超听后认真的回答并不怕死,这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什么情况下都不怕死,能活到今天是没想到的,死是自然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在1989年10月16日的时候,邓颖超还向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表达了意见,那就是生命结束时,不要抢救,批准安乐死。
如此豁达胸襟,当真令人敬佩!
邓颖超的身体出现衰竭
1991年7月27日,邓颖超住进了医院,这次是因为突发肺炎引起的高烧不退。
记得上次住院,还是因为邓颖超做胆结石手术的时候,当时邓颖超除了患有胆结石,还患上了老年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病的症状。
因此邓颖超总是控制不住的发脾气,但是幸好治疗及时,抑郁症仅仅3个月后,就有所好转,而胆结石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救治。
因此这一次,大家都觉得邓颖超一定能像上次一样,勇敢地挺过去。
但是住院后,邓颖超的高烧一直不退,因此在住院第5天后,经过中央批准,邓颖超接受了一次手术。
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到了8月17日的时候,邓颖超又开始出现肾衰竭,万幸经过抢救,脱离了危险。
病情好转之后,许多人也来医院纷纷探望邓颖超,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莫尼克公主也前来探望,这让邓颖超很是高兴。
1992年1月23日,这一天是邓颖超的88岁生日。
生日当天,来的人格外多,大家都瞒着邓颖超,把隔壁房间布置得喜气洋洋,这一切邓颖超都不知道。
等到房间布置好了之后,秘书赵炜才推着邓颖超来到隔壁房间里,告诉这是为邓颖超准备的惊喜。
邓颖超笑着说道:
“你们就爱搞这个,我最不爱过生日了。”
秘书赵炜也解释道,88岁可是个好生日呢,叫做米寿,是个吉祥的好日子,当然要好好过了。
这一天,邓颖超在大家的祝贺声中过得很是愉快。
1992年夏天,或许是炎热导致,邓颖超的身体极不稳定,身体多有炎症的出现,全身器官功能出现紊乱。
清醒的时候,邓颖超就吩咐大家不要再照顾她了,也要关心其他的同志们。
7月初,邓颖超的情况更糟了,脉搏加快,呼吸缓慢,医院急忙向中央报告。
1992年7月11日6时55分,邓颖超在平静中停止了呼吸,走得很突然,但是也很安详,没有受什么罪,这或许也是一种福气。
当晚7时,电视里传出哀乐声,播音员也以沉痛的心情宣告了
“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同志逝世”
的不幸消息。
7月17日上午,按照邓颖超生前要求的“丧事从简”的遗愿,只举行了简短的告别仪式,8名战士抬着邓颖超的灵柩走出告别室,送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邓颖超安卧在鲜花和长青盆景簇拥着的水晶棺材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是那样安详。
7月18日,邓颖超的骨灰从北京运往天津,因为天津在邓颖超的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除了是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更是在那里遇到了自己相知相许一辈子的亲人。
因此在邓颖超的心里,天津就是她的第二故乡。
当灵车进入天津后,很多群众已经早早地等候在马路两旁,佩戴着白花手举着横幅站立着,他们是为了来送邓颖超一程啊!
随后在天津市大礼堂,大家对邓颖超的骨灰进行了最后的祭奠之后,邓颖超的骨灰也被送上了“新海门”号轮船。
12时15分,随着“新海门”号的汽笛长鸣,海河上的所有轮船都拉响了悲哀的汽笛,纷纷为邓颖超的离去感到默哀。
接着,伴着海风的吹拂,邓颖超的骨灰撒向海河里,这下,邓颖超才算是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热爱的天津海河。
这份情,撼天动地,荡气回肠;
这份爱,缠绵百转,余味无穷;
有人曾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道路上孤零零的流浪者,而这条人生道路明确分为两条路,一条是能回头的路,一条是绝对不能回头的路。
而邓颖超,则是这条人生道路上的勇者,硬生生为自己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而这份勇气和坚持,一定会流芳百世。
致敬邓颖超前辈!
声明:本文为头条号简史档案馆原创文章,任何未经允许的转载、抄袭、洗稿行为发现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