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度,是明朝初期的官员与书法家。因书法好,被明成祖朱棣录用为官,并且称赞他是“我朝(王)羲之”;沈度还被认为是明初“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其书风影响延续至清代。
可是,沈度及其擅长的“台阁体”(又称“馆阁体”),在书法史上却屡遭批评。本文将探讨其中的缘由,题目为:
明初书法家沈度,因书写“台阁体”出名,可为何又遭到非议呢?
一.因擅长书法步入仕途,并成“台阁体”代表人物
沈度,字民则,号自乐,于1357年出生,是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金山区)人。他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经史、特别爱好书法。在明朝洪武年间,曾经参加文科科举考试未成。好不容易获得举荐为官,又受他人牵连遭免职,被发配至云南。
还好岷王朱楩看重沈度的才华,礼聘他做幕僚。后他又随都督瞿能至北京。直至明成祖即位后,下诏选拔书法好手,沈度才因书法好入选,任翰林院典籍,重新踏入仕途。沈度篆、隶、楷、行等各种书体皆能,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并称“二沈先生”和“大小学士”。
明朝初期盛行的“馆阁体”(又称“台阁体”),是一种方正、光洁、乌黑而大小齐平的官场用书体。沈度因特别擅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被其誉为“我朝的王羲之”而名重一时。
明成祖不仅将沈度升为中书舍人、侍讲学士 ,而且凡朝中金版玉册,“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就连举世闻名的永乐大钟上长达 23 万余字的经文,也十分信任地交给沈度书写。
沈度的书法风格婉丽飘逸,端庄恪守度量。著名书法家董其昌对沈度兄弟赞赏有加,称他们为“文徵明、祝允明两家,是当时的楷模,然而要超越二沈却是未能实现的。”
沈度和他的兄弟沈粲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尤其在馆阁体方面崭露头角。沈度因开创了明代馆阁体书法风貌的先河,凭其出色的馆阁体书法造诣而被誉为“馆阁体第一人”!被认为是明初“台阁体”代表人物的沈度,其书风影响一直延续至清代。
沈度的传世墨迹有《敬斋箴》《四箴铭》等。《敬斋箴》,是楷书黄纸本墨迹,现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作为沈度 61岁时所书,其纵向有直界格,书法端庄雅丽,法度谨严,笔致圆润,点画精到。虽属馆阁体,但颇具晋唐古法,唯稍嫌甜熟。
后来明宣宗即位时,沈度已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一直工作到70岁,本想辞职告老还乡,但是宣宗皇帝舍不得他离开,便令他留京照常食禄,可以不上朝,有诏则入奉旨。这充分证明皇帝对他的恩宠。
二.因缺少变化,在书法史上却屡遭批评
熟悉我国书法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明清两代盛行的“馆阁体”(又称“台阁体”),虽然因其方正、光洁、乌黑而大小齐平而显得庄重华美,并且成为当时科举考试及官场上通用书体。但因其结体、笔法、墨法均缺少变化,且意趣不足、缺少变化,所以在书法史上屡遭批评。明初“馆阁体”的代表人物沈度,当然也受其拖累。
“馆阁体”在宋代开始萌芽,到了元代则成为特定文人群体中的专用字体,到了明代逐渐发展成为“台阁体”,清代则称之为“馆阁体”。
由于明成祖朱棣对馆阁体情有独钟,因此大力推崇这种字体,并将其作为官方正统字体。甚至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也最好使用馆阁体,以获得官方评委的青睐和认可。这就让馆阁体变成当时最流行的楷书字体。
馆阁体注重法度和谨严,每一笔都精确入微,清秀可观,没有一笔失误,展现了高超的技巧和精湛的艺术造诣。它散发着一种古典雅致的气息,给人以庄重而优雅的感受。这些特点通过明初“馆阁体”的代表人物沈度展露无疑。
然而,明清两代提倡的馆阁体,其最大的缺点是束缚和扼杀了书法创作的自由精神。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书法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很多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书法也开始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出现了更多样化的书体和创作风格。
而现代书法则追求个性和创新,不再受限于古代传统的规范和束缚,书法家们在创作中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艺术实验。他们的作品将结合传统楷书的要素和现代艺术的审美观念,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这些也许正是“馆阁体”在书法史上屡遭批评的基本原因。
三.编后话:
在当代,书法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字体和风格,书法家们开始尝试创新和表达个人风格。现代书法作品多样化,涵盖了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每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书法艺术已经超越了纸墨的限制,融合了绘画、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创作面貌。因此,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完全可以以开放的心态去感受其中的美感和艺术价值。无论是古代的馆阁体还是现代的书法作品,它们都是书法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都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书法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不同的书体和书法家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古代的馆阁体以其庄重优雅而闻名,而现代的书法作品则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创新的风貌。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各种书法风格,秉持开放的心态去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
总之,明初书法家沈度,因书写“台阁体”出名,而踏入仕途,且受到皇帝恩宠。后因“台阁体”束缚和扼杀了书法创作的自由精神,受到牵连并遭到非议。我们应该持开放的心态去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不要去计较个别书法家及书体的局限性。将书法艺术这一民族瑰宝不断传承与发扬光大。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