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不足反哺企业利润,企业利润下滑迫使投资就业减少,形成一个可怕的负循环。
10月27日,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降27.1%,降幅较8月扩大9.3个百分点,创下今年以来最大单月降幅,呈现连续两个月下降。
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9月份工业利润下滑,一方面是需求不足,生产者价格下降幅度加大;另一方面是8月份以来,比较基数等因素明显上升。
企业利润下滑的背后,是消费降级的直接结果。且这还会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居民端的消费降级,
受到9月企业利润下滑的拖累,1至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长0.5%转为下降3.5%,低于前值4个百分点,这也是年内首次出现累计同比下降。
企业利润的下滑,消费的降级和投资的低迷,也导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降至2023年初以来的新低点,在努力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受到危机影响的房地产行业也几乎没有企稳现象。
消费降级一定会诱发企业价格战,并最终削弱企业的利润能力,但企业利润下滑本身,可能又会反过来强化居民部门的消费降级。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
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者价格(PPI)下降幅度加大,而我国的PPI已经是连续23个月下降,这也意味着,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已经维持了差不多两年之久。
企业利润下滑,对宏观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就是贷款需求低迷,过去企业愿意贷款投资未来,是建立在对未来的信心之上,但当企业利润开始减少,竞争开始加剧的时候,企业就会更偏向于保守决策,这就会导致信贷需求低迷,即没人愿意借贷了。
无人借贷投资、消费还低迷,刺激经济的措施压力就会加大。
降价和需求疲软对企业的影响在汽车行业尤为显著。除了保时捷跌破40万之外,8月份我国的汽车行业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了21.4%,降至305亿元。
刺激消费的重要性在此刻也开始具象化。
自9月下旬以来,高层已经加大了经济刺激措施,包括降息、以确保今年的经济增长能够达到5%左右的目标,财政部也宣布将采取更多的财政刺激措施来提振经济。
消费背后关乎着企业的利润,而企业利润的高低又决定着企业是投资还是裁员,只有消费得到恢复,就业、投资和信贷才会回来。
刺激消费,力度到底有多大?
根据财新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我国可能会在未来三年内,通过特别国债筹集6万亿元以刺激经济。
而具体的金额,还是要走程序的;根据报道,今年11月4日至8日,人大将召开会议,以确定具体金额的采集措施。
这个时间节点不太是巧合,而是有意等美国大选尘埃落定。
只有先知道美国下一个四年的总统是谁,我们才能够给出针对性的刺激数字。美国的大选,看起来只关乎美国自己,但实际上关乎的却是全球局势。
从眼下美国两位候选人的发言来看,特朗普当选的危害在于他的不可预测性,而哈里斯如果当选,则更“有迹可循”。
如果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下一个四年,对我们对美国来说,可能都是历任美国总统四年任期里,于经济而言,风险最大的四年。
过去引入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其实就是对欧美开放,而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对华认知决定着他们的下一步动作,未来不管是特朗普还是哈里斯当选,对我国经济来说,压力都非常非常非常大。
别的不说,单就投资我国最多的前十大外资中,几乎清一色都是欧美国家的企业,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经贸联系有多深。
而企业,就是在大国经贸关系中一个具体的东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是主营业务年收入至少为2000万的企业,而这些中大型企业在9月份的利润暴跌双位数,已经凸显了宏观经济的复杂和严峻性。
不过就企业本身,也存在着差别。
从今年各个企业的表现来看,外资企业反而是最好的,最差的则是国有企业。根据统计局的最新分类数据,今年1至9月,国有企业利润下降了6.5%,外资企业利润增长1.5%,民营企业利润则下降了0.6%。
市场经济之下,三种不同的企业各自的禀赋不同,最终带来的结果也不同。
不过唯一相似的趋势是,利润增长艰难或下滑,正在成为一个常态。
今天宏观经济面临着两头难,一头是消费的降级趋势不可阻挡;一头是企业的利润不断下滑,最终这还会带来一个可怕的悖论。
消费降级需要我们刺激需求,需要增加居民端的收入。但居民端的收入要怎么增加呢?
这是建立在企业利润增长的背景之下的。当企业的利润都开始减少的时候,当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时候,企业不仅没有任何动力涨薪,甚至还会通过裁员和降薪的方式来度过危机。
裁员和降薪,又会进一步强化消费降级,让消费者的消费更理性。
那怎么办呢?
没消费就没利润,没利润就没投资、没新增就业岗位、没收入的上涨,看起来这好像进入了一个死结。
这个时候,就需要宏观上的刺激措施了。通过扮演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去调节市场的功能,去平衡消费和收入、利润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宏观经济回到正轨。
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是发钱,用“直升机撒钱”的模式,这是效果最好最直观的;新冠病毒的时候,大部分欧美国家都采用了这种方式,来帮助企业和家庭度过危机。
这也是美国经济能够快速在新冠病毒结束后就恢复的根本原因。
但对我们来说,直接发现金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其一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先例;其二,这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今天的思维本质上还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的思维模式,有苦要吃,没苦就硬吃。
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我认为哪怕是发国债,最终也不太可能直接发现金,这个概率接近于零。
更多的,还是各种补贴、各种消费券的形式,去刺激消费;当然,基建投资也算是“老熟人”了。
例如最近很多省份就开始补贴家电、电子产品,最高可以享受到20%的补贴;在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比较高。
明年甚至是今年,还不排除对生二胎家庭的父母给予现金补贴,这是一定会出来的刺激生育措施。
从长期来看,今天的低生育率可能是比消费降级和企业利润下降更可怕的东西。
也只有牵扯到人口这样的基石问题,可能才会拿出真金白银的现金补贴。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这句话放在企业身上也同样适用。今天的企业利润下滑收入下滑,归根结底就是消费出了问题。
一个不敢消费、一个不敢投资,最终又会带来就业、收入放缓等社会问题,要想解决这个办法,短期来看还是刺激消费真金白银补贴、消费券。
长期来看,最终还是要恢复消费者的信心。
我们的银行账户里躺着一百多万亿的家庭存款,一些消费者有钱有存款,但没有消费的信心,如何拉动这部分有钱家庭的消费信心,撬动这一百多万亿的家庭存款,可能是比短期刺激消费措施更有用的东西。
信心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只能感受到。
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21年2月达到了127的高点,然后差不多在一年后就开始断崖式下跌,从2022年3月的113.2,直接跌到了2022年4月的86.7,短短一个月时间,消费者信心指数暴跌近30点,非常可怕。
那一个月发生了什么事?
也许很多人都忘记了。2022年3月28日,一直到2022年6月1日,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经历了长达数月的防范病毒。
如今,病毒早已经过去了,但消费者信心指数,再也没有恢复到巅峰。
此后,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略有恢复,但都没有破百,一直在100以下徘徊,到2024年8月份,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只有85.8,这比那三个月期间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还要低。
时间可以磨平一切,但很难短期内抹平一个人亦或是一个群体的心理阴影;而消费这件事,看起来是短期内的享受,但其中却充斥着人们对未来长期的风险偏好和心理预期。
这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我们应当明白眼下恢复消费信心的困难程度。但难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去做,正因为难,我们才应该迎难而上。
刺激消费,既是眼下的重中之重,也是眼下最难的几件事之一。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