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张玉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彰显国资央企使命担当

0
分享至

小新说

《新型工业化》2024年第2期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署名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彰显国资央企使命担当》。文章指出,国资央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肩负着产业报国的重要使命,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更大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小新为您分享全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彰显国资央企使命担当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张玉卓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就新型工业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专门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着力点和突破口。国资央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肩负着产业报国的重要使命,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更大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一、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筑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是新型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和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当前,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中央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必须切实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牢牢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年来,国资央企围绕“卡脖子”技术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百万名科研人员尽锐出战,攻克了飞腾CPU、“魂芯三号”DSP、高速列车受电弓技术、T800级碳纤维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力维护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但中央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必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迫切需求,扎实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与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结合起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院,突破一批标志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从源头解决我国产业体系“缺基少核”问题。

有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给各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国务院国资委分4批遴选30家产业链领军企业,指导中央企业绘制产业链图谱,深入开展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围绕深水油气装备、新型低碳冶金等重点领域加强供需对接,推进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将更好发挥中央企业作为产业领军企业作用,加快打造产业链现代服务体系,健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确保极端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

提升战略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我国战略性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其中石油、铁矿石、铬铁矿以及铜、铝、镍、钴等对外依存度接近或超过70%,这是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决定的,短期内难以改变,特别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战略能源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就需要中央企业切实发挥关键作用,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探开发投入,加快国内增储上产和产供销体系建设,增加风光储氢等清洁能源供给,优化国有资本在海外能源资源等领域布局,不断扩大我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纵深,更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

二、着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

进一步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夯实新型工业化根基的必由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中央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履行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切实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产业创新根本上要靠企业创新。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取得长足进步,2022年、2023年研发投入连续突破万亿元,约占全国投入的1/3,截至目前,拥有科技人才174万人、国内研发机构5000余个、国家级研发平台400余个,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卫星导航、核电技术等领域涌现出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健全研发投入多元筹措和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布局,更加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健全符合科技工作规律的科研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英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让他们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潜心攻关,形成更多创新创造成果。

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资央企的殷切期待。2021年以来,58家中央企业在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领域建设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行动计划,在可控核聚变、6G网络架构、二氧化碳捕集等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下一步将继续加大这方面工作力度,持续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积极参与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凝练提出国家安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重大基础理论和原创技术需求,推动解决一批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信息、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超前布局,特别是在研发周期长、攻关投入大、其他企业参与意愿不强或者缺乏相应能力的领域坚定投入,努力解决一批底层技术和根技术问题,产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强的重大科技成果。

充分发挥产学研主导作用。产业创新需要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力。近年来,中央企业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联合高校院所、国企民企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开展科技攻关,主动开放市场和场景,不断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再到国家强的通道。下一步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着眼更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更深更广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任务,在国家科技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论证制定和技术预测中发挥更大作用;强化科研攻关组织,牵头梳理产业链“堵点”“卡点”,通过大产线带动、大产品牵引,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加快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重大中试项目,强化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可靠性验证等转化服务能力,积极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促进原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加快转化。

三、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支撑载体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我国工业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面临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多重约束,迫切需要推动结构优化升级。中央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骨干中坚,必须主动担当、勇挑重担,坚持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端发力,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走在前、作表率。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中央企业超过70%的资产都集中在石油化工、冶金矿业、电力能源、建筑建材等传统领域,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不管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设备改造、技术攻关、工艺升级、产品打造等多种途径,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增加高端产品供给,不断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领域拓展延伸;带头落实能源、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开发推广更多绿色产品,抢占绿色发展先机。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国资央企启动实施产业焕新行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战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2.1%,营收占比提高3.2个百分点,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实现部分关键技术、关键标准和关键产品突破。下一步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更加突出分类施策,对于新一代移动通信、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工装备等优势领域,加强集群式发展,更好促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链竞争力;对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具有发展基础但未形成竞争优势的产业,加大布局力度,抓紧迎头赶上;对于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的领域,鼓励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宜控则控、宜参则参,努力掌握产业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

超前布局、梯次培育未来产业。未来产业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是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和创新版图最活跃的变革力量。国资央企积极开展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加快布局未来信息、未来网络、未来空间、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健康6大未来产业,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联合研究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共同开展技术预见和发展态势研判,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的技术挖掘和甄别机制;紧盯能够催生全新产品、商业模式、产业业态,有望引发产业变革拐点的技术,充分发挥央企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依托载人航天、深海深地等重大工程,打造一批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四、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新型工业化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数字技术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当今世界,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中央企业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国家队,必须敢打头阵、抢抓机遇,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更大力度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不同于消费领域,工业行业场景复杂,数字化转型面临不少难点瓶颈,需要行业龙头企业加强示范引领。中央企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建成了以航天云网、中电互联为代表的近40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17个智能工厂、326个优秀场景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中央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平均达到74.7%,高于全国平均12.5个百分点。下一步将更好发挥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多元、技术实力较强的优势,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标杆,同时针对中小企业需求推出轻量级、低成本、标准化解决方案,服务全行业转型升级和治理能力提升。

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和基础性技术。2024年上半年,国资央企启动实施AI+专项行动,聚焦算力、数据、大模型、场景应用等领域加大布局力度,初步构建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体系,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将加快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供给能力,牵引技术、资源、场景等多方主体有效合作,探索建立一批任务导向、跨所有制的产业发展共同体,以通用大模型为基础,结合通信、电力、制造、石化等国民经济主体行业数据,加快建设一批行业大模型,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一批深度应用场景,全面赋能行业发展。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企业是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主体,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底座”作用。必须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中央企业智能算力资源是我国算力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将适度超前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强化人工智能算力供给;同时构建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筑牢数字经济安全屏障。

五、着力打造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为新型工业化锻造更多“金字招牌”

品牌是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是产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产业分布不少处于“微笑曲线”底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牌竞争力还不够强。在2023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有48个中国品牌上榜,数量虽然位列第三位,但只是美国的1/4。当前,全球品牌竞争日益激烈,中央企业必须把品牌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着力打造一批立足中国、享誉世界的自主品牌,以品牌强企助力品牌强国建设。

提升产品服务质量。质量是品牌的基础,也是品牌的生命。中央企业高度重视质量管理,集团层面普遍建立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机构,积极运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持续提升企业产品服务质量,近5年获得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占全国总数83%。质量管理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中央企业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意识,建立全周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质量管理;积极制定高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水平的企业标准,及时将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融入标准,主动开展标准国际化合作,让高品质成为中央企业的价值追求。

塑造品牌良好形象。优秀品牌形象不仅能够带来资产溢价、创造丰厚回报,而且能够有效构筑“护城河”、塑造独特竞争优势。近年来,“北斗”“复兴号”“华龙一号”等一批央企品牌,有力带动了国产装备、产品、服务加快走出去。下一步将把品牌作为企业核心资产,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完善品牌管理架构,建立品牌保护机制,完善品牌资产评估、流转和授权行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优化品牌国际化运营,增进国际社会对央企品牌的认同感。

丰富品牌价值内涵。提升品牌核心价值,根本要靠创新。中央企业将着力增强品牌的科技成色,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的有效联动,大力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让创新成为企业品牌的活力之源;创新企业的产品种类,聚焦消费需求变化,增强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在供需良性互动中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品牌价值提高;促进文化的深度融合,创造性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央企品牌,挖掘凝练企业历史传承,厚植企业品牌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资央企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新型工业化推进全过程、各方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更加有利于原始创新、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制度机制,加快形成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更好助力制造强国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丨王敏涛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丨《新型工业化》期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国资小新
国资小新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10405文章数 409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