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
今年也是“小叶子”与进博会
携手走过的第七个年头
来自上海各高校的他们
为何选择成为“小叶子”?
有哪些珍贵的进博限定回忆?
和团团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吧~
当年为别人撑伞的“小叶子”
如今仍在努力撑起一片天
六年光阴流转
倪嘉妤至今仍能清晰地回忆起
飘落在国家会展中心
中央露天广场上空的雨
还有那一把把及时为观众撑开的伞
于她而言
进博会不仅是
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舞台
更是她汲取宝贵人生经验的沃土
2018年11月9日
首届进博会进行到第五天
而那一天上海下起了雨
国家会展中心内
展商和观众正陆续
乘自动扶梯进入展厅
此处的自动扶梯恰好处于
“四叶草”的中心露天位置
由于上方无遮挡
没带伞的展商和观众
在乘自动扶梯时就有可能被雨淋湿
当值的倪嘉妤注意到这种情况后
立刻与小伙伴商量
给路过的人撑伞
左右两侧,两两一组
半小时一轮换
过路者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并口头致谢
这对于一年级“小叶子”倪嘉妤来说
是“非常大的认可”
秉持着对“小叶子”身份的深切认同
当学校第二年
再次选拔进博会志愿者时
倪嘉妤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在第二届进博会中
她担任起了
学校100名展务志愿者的
总负责人、大巴车长
毕业后,倪嘉妤入职
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
担任项目经理一职
她深刻感受到
现在的工作内容
与在进博会担任志愿者的经历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都需要出色的沟通协作能力
正是进博会“小叶子”的历练
让她在抗压能力与责任感方面
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被“百度”出过往经历
是什么体验?
被一群00后新生“百度”自己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是惊讶,是害羞
但还有那么一点点自豪
——这是严文雯的独特经历
今年,她成功留校
成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的新生辅导员
从本科到硕士毕业
严文雯四赴进博之约
在“小叶子”界堪称“四朝元老”
这些年里
严文雯从共青团员成长为中共党员
从班车“微党课”的聆听者
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
从在校生进化为“社会人”
一年又一年的进博会
见证着她每一步蜕变与成长
严文雯用行动书写的“小叶子”故事
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也因此在互联网上留下了
被自己学生发现的印记
进博记忆里
严文雯最难忘的要属
上岗期间
班车“微党课”的设计备课经历
自第二届进博会起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便开创了
班车“微党课”品牌活动
每天从学校前往国家会展中心的
通勤班车上
授课声、回答声、掌声和歌声交织
走“新”又走“心”的宣讲活动
一小时车程化作了
薪火相传的学习之旅
这一创新活动
让进博会志愿服务
成为生动的思政第二课堂
让党性修养这个“大主题”
通过“微党课”深入人心
在每天清晨的大巴车上
理想信念是唤醒“小叶子”
一天精气神的“养分”
严文雯从听众
逐渐成长为这一活动的
组织者、设计者和讲授者
她接过主创人员的接力棒
负责每日党课的课程设计和内容准备
今年6月
严文雯毕业留校任职
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也由此承担起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从大学校园到儿童医院
“3+2”的特别缘分
“参加一次可能是新鲜、好奇、热情
但连续参加五次
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18级护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唐平
与进博会有着一段“3+2”的特别缘分
在一次次见证大国外交
展现青年风貌的旅程中
唐平感受到了志愿奉献的喜悦
也获得了精彩的人生体验
2018年10月
首届进博会开始在各大高校
开启志愿者招募
一向热衷于志愿服务的唐平报了名
成为外宾接待岗位的一名“小叶子”
有了第一年的经验
唐平应对工作更为自如
作为第二届进博会
核心接待组的志愿者
她用脚步丈量
国家会展中心的每一寸土地
做到对每个场馆的布局和结构
都了然于胸
“只要告诉我目的地
脑袋中会即时规划出一条最佳路线”
这份坚持转化为工作中的卓越表现
唐平不仅成功完成了
当届进博会30个团的接待任务
还荣获了团市委颁发的
“优秀志愿者”称号
这无疑是对她
专业能力和热情服务的最好褒奖
第三年“小叶子”的时光
唐平是在进博会新闻中心
前台岗位上度过的
她给中外记者提供各类资讯和指引
帮助他们掌握更准确的信息
让进博的好声音
更快速地传向全世界
“身体会累,脚会累
但心不会累!”
时光流转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
有进博会志愿者的绚烂光彩
这让唐平深感自豪
也成为她“研途”最美好的回忆
2021年里
她有了一个新的身份
——上海市儿童医院护士
这个角色的转变
让她在工作中更显成熟稳重
并且掌握了宝贵的紧急救护技能
2021年和2022年
唐平化身为红十字会的急救员
身穿红马甲,持证上岗
同样加入进博会
肩负起保障场馆内人员
生命安全的重任
“每一个岗位都有意义
要在自己的角色上做好自己的工作
进博会里学到的这种持续责任感
也在我如今的工作中时刻鞭策我”
从“小叶子”走过青葱岁月
工作岗位上的唐平依然绽放光芒
进博会打开了自己的
“志愿服务开关”
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召开时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
阿拉伯语系大三学生刘奕洋
和同寝室的三位舍友
同时成为进博志愿者
让他们的这个“阿语寝室”出了名
3年后再次见到刘奕洋
作为上外阿拉伯语系
区域国别研究方向的研二学生
他将被学校公派到阿尔及利亚
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深造
刘奕洋说
正是在进博会的“小叶子”经历
开启了他之后的志愿服务生涯
刘奕洋当时的主要工作岗位
是在新闻中心负责前台接待
需要对各个场馆的布置烂熟于心
也要能灵活应对
一些紧急突发的情况
工作看上去不复杂
但需要非常细致
“进博会这样大规模展会的志愿经历
给我带来的不光是语言上的锻炼
更是和各种人的沟通协调能力
包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这些综合能力
在任何工作中都是适用的”
正是因为收获满满
刘奕洋自此开启了“志愿者模式”
大四和研一,他都作为
上外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的志愿者
为来宾提供接待和翻译工作
今年6月份,他成为了
世界5人制大学生足球锦标赛的
志愿者
去年9月和今年9月
他还成为了
华为全联接大会的志愿者
两年都是接待来自黎巴嫩的团队
在进博会志愿服务中
刘奕洋发现
与外国朋友的沟通交流
语言方面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从语言的背后
去透析文化
“进博会给我带来的成长
不仅仅是语言方面
更是从理念上、思想上
让我对我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那是刘奕洋第一次走进四叶草
也是第一次见识到进博会的规模
“进博会给世界带来了
多么大的中外交流的平台
我那时一下子就有了实感”
这也让他坚定了
未来要成为中外交流“桥梁”的目标
熟背3万字讲解稿件
场馆内“为爱发电”
00后的赵晨曦
曾是第五届进博会“小叶子”
当时
作为上海师范大学派出的志愿者
她来到当年进博会全新的地标
——进博文化展示中心
成为讲解团的一员
如今,赵晨曦在北京大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读研究生
正在准备申请博士
她的进博记忆从未淡忘
并总在每年的11月达到思念的峰值
画线、荧光笔标记、补充延伸内容
这份近3万字
双面打印有89页的讲解词
是上海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大四学生赵晨曦的宝贝
这名以学校专业第一名的成绩
推免至北京大学的“小叶子”
在两年前的进博会上
服务于进博文化展示中心的讲解岗位
“能接触到进博文化
最为核心的展厅讲解
我很自豪
新建场馆并没有成文讲稿
也没有前届的经验可供参考
可以说,是讲解团队群策群力
在最短时间以集体智慧形成了讲稿”
一次在进博会新闻中心大厅的偶遇
赵晨曦的讲解词手稿
被《青年报》率先进行了
背后故事的报道
此后,更多媒体也对她冠以
“最强大脑”“超强记忆”的褒奖
“这是对青年志愿者的
关注、关怀和激励
但这又何尝不是
新闻人与进博好故事的一场奔赴?”
赵晨曦说
这场偶然的经历让她相信
众多为进博的成功举办
而拼搏与努力的人们
都会彼此照见
而这也坚定了她
想要加入传播行业工作的信念
“我期待
将青年力量和国家话语传播建设
融合在一起
持续不断地把在进博会当中
积累的经验和本领
运用于更多的实践场合
通过不同的转化更好地表述
国家战略、上海精神和进博文化”
如今,赵晨曦越发感到
这其实和当年她在进博会
讲解岗位所做工作的实质上
有很强的共性
“和进博的不断链接
让我明确了自己向社科靠近的初心
它还像一面镜子
让我时刻能通过进博
不断和当时的自己对话”
赵晨曦说
从“小叶子”到职场“萌新”
刘盛磊有一个
延续了六届进博会的身份
——志愿者“小叶子”
也是至2023年第六届进博会时
唯一一名“六年级生”
今年此时
已经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他
坐在深圳的办公室里
作为职场人开启新的人生
勇于挑战,尽责尽力
适用于曾经的“小叶子”身份
也适用于如今的职场“萌新”身份
第二届进博会
刘盛磊是分论坛岗位志愿者
负责分论坛开幕式
第三届进博会时
他第一次担任
虹桥论坛会员联络岗的小队长
第四届进博会
已是资深“小叶子”的他
定岗在翻译处
而后两年,作为储备志愿者的他
虽然遗憾未在进博会现场服务
但他也成为了
进博志愿服务的专属解答官
将志愿经验分享给了更多“小叶子”
如今,刘盛磊的“小叶子”身份
被职场新人代替
今年3月,刘盛磊从上海交大毕业
选择了深圳这座对他而言
崭新的城市
成为荣耀手机产品经理
刘盛磊说
他对上海感情很深
内心更倾向于留在上海
但同时也想让自己有更广阔的平台
选择深圳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小叶子”的经历
对刘盛磊参加面试有很大的帮助
“志愿服务期间会面对
各国参展商、嘉宾
我练就了
面对陌生人能从容自信回答问题
这与面试过程中
和面试官的沟通交流
是一脉相承的
不会因为紧张突然磕巴
可以自信准确地表达想法”
进博会举办地国展中心十分庞大
作为“小叶子”
除了要熟悉各大场馆的主题内容
更要关心洗手间、餐饮店
交通枢纽的位置
这些是展商、观众最关注的问题
“第一天大家难免都会紧张
可以慢慢调整心态
新的志愿者也可以问问
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进博会志愿者能向各国嘉宾
展现中国青年的精气神
要珍惜这难得的经历”
刘盛磊说
从巴黎奥运赛场
到上海进博舞台
7月的巴黎奥运会上
来自上海的00后姑娘许婧怡
是奥运会志愿者
四个月后
她站上了第七届进博会的舞台
成为一名“一年级小叶子”
半年里两次国际重大赛事盛会的
志愿者经历
让这名上海外国语大学
法语专业的学生
信心满满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
暨志愿者临时党、团组织成立仪式上
有五名“一年级小叶子”代表
作为领誓人带领全场进博会志愿者
齐声喊出铮铮誓言
许婧怡是其中之一
笑容明媚,说话大方得体
上海小囡许婧怡进入大学后
逐步接触志愿工作
了解志愿精神
就在7月的巴黎奥运会上
她成为了上海法盟在上海选拔出的
两位巴黎奥运志愿者之一
并“人品爆棚”
成为了中国队的引导志愿者
怀着激动的心情
许婧怡为中国队执牌
引导中国队登船
心中也倍感骄傲自豪
巴黎奥运会开幕后
许婧怡最主要的工作是
对接埃塞俄比亚代表团
了解他们所需,做好翻译工作
在得知她来自中国上海后
代表团的一位官员
还特别热情地提到了进博会
许婧怡说
“作为上海人
我也热情地欢迎他下次来上海
在进博会上相见”
许婧怡是个认真负责的姑娘
当时参加巴黎奥运会志愿者选拔
从简历筛选到动机性撰写
再到最具挑战的
中英法三语30分钟面试环节
她准备了十几页的文稿
而面对进博会
她深知需要做更多准备
根据辅导材料、网上信息
询问有经验的“小叶子”
以及巡馆实训
她基本搞清了
国展中心0米层、8米层
和16米层展馆的分布情况
对洗手间、餐厅等
也做了位置和路线研究
当然,擅长法语的她
更期待能在进博会现场
用中英法三种语言为进博服务
第七届进博会就在眼前
他们也送上了真诚寄语:
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珍惜进博会这个宝贵的平台,享受这次难得的志愿服务体验。
我一直认为进博“大舞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实践平台,是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拓展实践育人空间的生动写照,是广大青年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新舞台和磨炼场。
怀揣梦想,勇敢前行!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是一次自我超越的旅程,它赋予你们的不仅仅是技能和经验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成长与升华。敬请珍惜,尽情享受当志愿者的快乐吧。
我觉得每一位志愿者都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届进博会,因为进博会的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希望大家不管是在哪一个岗位,都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去多交流,多长见识,同时站好每一班岗,传递我们中国自己的声音。
以青春之姿、奉献之心为祖国挺膺担当,是荣耀,是使命,能被这个大舞台所青睐,也是年轻的生命中极为自豪的时刻。所以,去珍惜、去学习,也尽情去融入、观察和感悟进博会的各个侧影吧!
好好把握机会,通过进博志愿的平台结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说不定会收获一辈子的朋友。
巴黎奥运会期间,我遇到了各个年龄层的志愿者,每一个人的勤恳服务,让我感受到志愿服务不单单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更是一种拧成一股绳的集体观念的表现。希望这次在进博会舞台上,我也能发挥自己语言的优势,认识更多新朋友,大家一起发光发热,为国家盛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年时评
七年淬炼,青春为进博而燃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金秋十月,“繁花”之城上海,2024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入倒计时。繁花还应绿叶衬,3488名“小叶子”整装待发。
七年淬炼,作为青年志愿者的“小叶子”,已成为“四叶草”不可或缺的青春风景。他们以热情友善,以认真敬业,写下与进博会共同成长的青春故事。
七届进博会,我们访问了七位“小叶子”。在他们的述说中,青春激情与进博精神相融,成长与进步交织,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进博会越办越好的宗旨。
志愿精神是动人的,他们中有的曾是“六朝元老”,有的在学生时代和工作岗位上五次为进博会服务,每天踏露而去,披星而归,一句“身体会累,脚会累,但心不会累”诠释了无私的奉献。
志愿精神也是感人的,幼时的许婧怡在世博会上曾被“小白菜”帮助过,如今她从巴黎奥运会到进博会,不断投身志愿服务,回馈并传递着爱,让志愿服务成为生活中充盈的一部分。
“小叶子”们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将青年力量与国家话语传播建设融合在一起,书写着面向全球来客的进博叙事。
中国形象赋予了“小叶子”们更强烈的使命感,他们每一次热情细致的服务都体现着进博文化与城市温度,展现了中国青年的时代形象。倪嘉妤与小伙伴们主动为雨中的观众和展商打伞,热情且贴心;赵晨曦精心打磨讲解稿,为展商们讲好中国故事,用心又动情。
国际视野提升了“小叶子”们的志愿格局,促使他们潜心钻研,不断精进。进博会不仅是贸易往来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阿拉伯语专业的刘奕洋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语言背后文化脉络的思考,探索如何以文化为基石传递中国声音,消除误解,加深信任。
在进博会平台,“小叶子”们也收获了宝贵的人生历练,锻炼了技能,结识了伙伴,开阔了视野。刘奕洋正是通过进博会的经历,决定了学科的研究方向。曾经担任过四届“小叶子”的严文雯,已经从进博班车“微党课”的聆听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唯一一位六次担任“小叶子”的刘盛磊,则为所有即将迎来第七届进博会的“小叶子”们送上祝福,希望他们在这里结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我们记录七位“小叶子”在进博会成长的点点滴滴,期盼更多“小叶子”在进博会大舞台上锤炼本领,汲取榜样力量,书写奋斗青春,付出的同时也有收获。我们期待进博会“6天+365天”的溢出效应,为“小叶子”们赋能,让志愿服务成为日常的一部分,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刘晶晶、周胜洁 见习记者 朱彬 实习生 高婷杉/文,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施培琦、常鑫/图、视频
青年时评: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责任编辑:赫兹
校审:神小丢、林桂人
终审:轻舟
点亮点赞、在看
向前进 博青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