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榆林靖边县城以北58公里的红墩界,保存有一个规模巨大的古城遗址。空中俯瞰,古城内建筑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了,只剩下城墙轮廓清晰可见。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这就是匈奴人曾经建立的城市—统万城。
说起匈奴,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匈奴在历史上曾经影响过中国的历史进程,《史记》、《汉书》均有记载。其实据考证,匈奴人和华夏族同源,约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到春秋战国时候,逐渐强盛起来。后来遇到了强大的秦国,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黄河河套地区。西汉前期匈奴再次强大起来,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屡次进犯中原。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汉武帝时期,大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自此匈奴衰落。东汉时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汉朝,北匈奴在西迁后逐渐消失。
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般并不修筑城池,因此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的遗址。那么,统万城是什么人修建的呢?
统万城修建于公元413年,此时华夏大地处于分裂时期,在长江以南为东晋政权,而北方分别由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占据。建立统万城的,正是南匈奴的领袖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建立了大夏政权。此时的南匈奴,与中原的汉族交流融合,接受了一部分汉族文化,其中包括修建固定城池。赫连勃勃将都城选择建立在无定河上游。无定河是陕北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在干旱的黄土高原,无定河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无定河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反复争夺的前线阵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描绘了当时战争的残酷。
据说当赫连勃勃看到这里的水草丰美,不禁发出了感叹:“吾行地多矣,未见若斯之美!”,于是立即征集民夫10万筑城。公元413年正式开始,公元418年竣工。负责筑城的叱于阿利凶残好杀,下令用蒸土筑城,待土干后,用铁钉刺上检验,只要刺入一寸,即杀死筑城的工,推倒再筑。因此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城墙异常坚固。
新修建的城市名叫“统万城”,取统一天下,君临万方之意。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十几年,大夏政权便灭亡了。公元427年北魏攻克统万城,不久大夏灭亡。西魏在这里设置统万镇,用为牧地。公元487年置夏州,以统万城为夏州治所。五代时期,夏州为党项族李氏割据,其间也经有战乱,但统万城在军事及交通上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统万城的毁灭是北宋年间。公元994年,宋军攻占夏州,宋太宗下令迁毁城。从此,统万城沦为废墟。
空中俯瞰,统万城外廓城和内城轮廓清晰。内城又分为东城和西城两部分,由东向西依次为外廊城、东城和西城。外廊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约4700米。东西城中间由一道墙分开,东城周长为2566米,西城周长2470米,东西城的四隅都有突出城外的平面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墩台,其中西南墩台高达40余米,保存最为完整。
统万城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匈奴城市遗址,它繁华了五百多年,历史文化信息丰富,反映了匈奴族和古城的兴衰,体现了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族及其游牧文化与中原汉族及其农耕文化的交融。1996年,该遗址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国家100处重要大遗址,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站在城墙前,依稀能感觉到1600年前的匈奴人曾经的辉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