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快七十六年了,当年无数先辈用自己的生命来抵挡外国的侵略者,让华夏民族免遭法西斯的统治。去年《八佰》的上映,更是把观众们带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聊一聊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概述图
与很多人印象中可能不同,淞沪会战不同于抗战中的很多被动防御战,这是中国方面主动对日军发动的大规模会战。七七事变战后,中国的局面已经对中国极为不利,仅仅在22天之内北京和天津两个华北最重要的城市就被日军攻陷。按照当时日军的进攻势头,他们的铁蹄马上就可以顺着京汉等铁路线一路南下,席卷整个华北。
在这个民族危亡之际,当时的战略家蒋百里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日本的机械化部队依托华北的平原地形快速向南前进,由北到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入侵到中国的腹地。并且能够将中国的主力部队分块包围,最后分别围歼。
按照蒋百里的设想,日本之前声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言论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就在这个国家和民族遭遇到空前危机的关键时刻,所有立志民族复兴的前辈们都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打赢这场战争!可日本已经不是印象中那个岛国了,日本当时已经彻底掌握了朝鲜半岛和台湾地区,连我国最重要的东北也已经被日本窃取,在太平洋上更是在接收了许多德国的殖民地岛屿,势力极其庞大。
那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中国该怎么办呢?笔者从背景、战斗经过、评价和影响来全面分析一下,淞沪会战失败到底是不是蒋介石的责任呢?
宋氏三姐妹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跟蒋介石的合影
先说一下当时淞沪会战发生时世界的政治背景
随着一战的结束,日本想要在中国扩张的野心因为触碰到了西方列强的利益,被西方列强所限制。加上中国国内掀起的北伐战争,更是极大的削弱了日本在中国现有的利益,此时各方面形势已经开始逼迫日本修改对华政策,加快吞占东北的脚步。而随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让日本国内经济遭到重创,这也促进了国内的法西斯组织的扩大,法西斯组织最后逐渐掌控日本。在英美等老牌列强正在抓紧应付经济危机、中国国内也在大规模发生内战。日本认为时机已经到了,决定侵占东三省,并以此为跳板侵占整个中国乃至亚洲。
当时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路线
日本国内的背景就比较简单了,除了上面所说的日本已经从实力范围上摆脱“岛国”这一称号,日本国内在常年的军国主义洗脑教育之下,国内人民完全效忠于天皇。全国上下进入了一种“病态”的疯狂,开始群情激愤随时准备对外侵略。就如同一位美国学者说的那样:此时的天皇如果让所有的日本人用两只手走路的话,第二天日本人也会全部照办。
野心勃勃的日本士兵
而中国国内的背景就比较复杂了,各派系之间相互争斗,蒋介石更是将国民党的主力大部分都用于围剿红军上,对日本的一系列操作都假装看不见,甚至还在一些场合公开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甚至对于我国的西藏地区根本无法有效地管辖,香港、澳门、湛江都被西方列强所“租借”。作为当时国内的经济中心,上海都存在着大量的租界。河北的东北部到热河一带也在长城抗战以后被日军所控制,客观上来说,就控制领土和人口来说,国民政府对比日本没有太多优势。
工业上的差距更为悬殊,仅仅就拿钢铁来说,日本产量为五百八十万吨而中国仅为四万吨。面对这种情况,许多悲观主义者已经开始准备卖主求荣投靠日本了,用卖国的方式来换取所谓的和平。不过更多的人,在当时昏暗的时代,还是奉献自己的力量,贡献自己的智慧,选择了抵抗日本这条更加艰难的道路。
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蒋介石发表抗战宣言,一时间神州大地都为之沸腾。北到退入苏联仍坚持抗敌的东北抗连、南抵漂泊在外的南洋华侨、东达北美大陆上的中国北美帮会、西至帕米尔高原上的守望牧民。国内各党派也冰释前嫌,携手共同抗日。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如此团结一致过,这也是笔者认为民国与清政府相比最为进步的一点,虽然民国的军阀割据要比清政府时期还要混乱、你也可以说民国成立以后工业一直止步不前,甚至还不如之前的清政府。但是所有国民的民族意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初那些麻木留着辫子的大清子民已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民族的复兴还非常遥远,但当时所有的国民都希望能够早日堂堂正正的“站”起来,所有人都在共同努力建造一个全新的中国。日本人所希望入侵时还能和之前清政府那种各自为战的情况没有出现,而他们的暴行正在加速一个巨人的觉醒。
当时全民的抗日意愿非常强烈
不过在淞沪会战开始之前,咱们还需要通过“淞沪抗战”了解一下当时的上海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在九一八爆发以后,日本为了进一步试探国民政府的态度以及扩大侵略,在1932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袭击上海,当时防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坚守阵地,对突袭的日军猛烈还击。日军在遭遇到抵抗以后,就开始对十九路军的阵地以及周围的民居和商铺开始了无差别轰炸。但是日军发动的四次总攻都以失败告终,十九路军在闸北到八字桥一带进行层层阻击,为了尽快结束战斗,日本更是多次临时换将可都无济于事。到了二月十四日,第五军前来支援第十九路军,十九路军的压力也得到了缓解。可是三月初日军偷袭浏河并展开登录,两面夹击的中国军队只好撤退至二线防守。最后中日双方签订《上海停战协定》,这场战斗才得以停止。但协定的签订让上海成为了“非军事区域”,中国部队不得在上海附近驻军,而日本居然可以驻守“少量”部队。国民政府的软弱表现更进一步加深了日本想要侵占中国的野心,同时他们也发现英美等国彻底无暇关注中国的局势。
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率全军将士奋战抗击敌人
在1937年日本制造了臭名昭著的卢沟桥事变,想要让整个华北复制满洲的模式,成立第二个“伪满洲国”。为了确保当时首都南京的安全,国民政府统帅部便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歼灭盘踞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同时利用海军堵住江阴来歼灭日军的长江舰队,同时截获日本下游所有日本商船。可是作战计划刚刚推出没多久,各地的日本商船就早就收到消息,飞速地驶向长江口,而淞沪会战的进攻计划自然也早就被日本人所知晓,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932年1月24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增兵。当时负责防卫上海的中国军队是粤军的十九路军
中国军队准备负责防御上海的是第87、88师,这两个师是蒋介石下血本用德国装备武装的德械师,在国民党军队中属于绝对的精锐,当然虽然是德械师,但是距离真正的德国军队还相差较大。在重武器上十分缺乏,仅配备了迫击炮而且弹药也很少。他们在接到命令以后,开始秘密向上海开进,在到达上海附近后,军委会又将驻扎在苏州的一支精锐团换上保安队的服装秘密进驻上海的各战略要点。
而为什么要换衣服呢?这就是咱们上文提到的淞沪抗战,当时签订的《上海停战协定》规定上海不能拥有驻军,不过类似这种问题早就在协定前几十年就被袁世凯轻松解决了,上海虽然不能拥有中国军队,但是可以有装备精良的“警察”和“保安”。于是国民政府便一直通过派遣精锐士兵装扮成警察,来维持上海的军事力量。不过到了八月十四日,上海居民终于看见了久违的中国军队出现在他们眼前,随即中国军队就与日本的海军陆战队第三大队发生交火。同时,中国海军也书写了海军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海军部部长陈绍宽率驻防江阴附近的八艘中国舰艇全部自沉在江阴水面,来起到封锁长江组织日本舰艇进入长江航道的作用。中国空军也在空战英雄高志航的带领下起飞迎敌,与多个日军飞行中队展开激烈交战,在短短的几天内,中国空军就击落将近三十架飞机,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全国抗战士气都为之一振。
淞沪会战时国军阵地
回到陆军方面,在战斗刚刚打响的前几天,中国军队与日军相比还是有绝对的优势的。当时除了两支精锐师开赴上海战场外,还有两个德国重炮团以及坦克空军对战。而日军方面仅有海军陆战队三千多人,等真正爆发战争后日军又从日本商团征召了一批退伍的日本士兵,但最后总数也就四千多人。除了人数少以外,日军重武器也非常缺乏。经过中国军队的不懈努力,终于将日军压缩在一个很小的区域中。但是在黄浦江西岸日军却有大量的军事据点和要塞,如果想要继续进攻被压缩的日军,那么中国军队就需要将这些据点一一拔除,可是仅仅只有两个重炮团是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任务的。最终中国军队使出浑身解数,依旧没有拿下剩下的日军这地。
国军阵地
到了八月十五日,原本不打算在华东与中国展开大规模战斗的日本参谋本部,架不住海军军令部的步步紧逼,决定派兵增援上海。日本天皇命令松井石根组建“上海派遣军”,想要通过这次战斗进一步扩大侵略成果。八月二十一日,日本组成以两艘战列舰为首的庞大舰队运载着派遣军的先头部队约一万人赶往上海。八月二十三日,日军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在海陆空军的掩护下在狮子林一带登陆。蒋介石得知以后,任命陈诚为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率领六个师的兵力来抗击日军。此时的蒋介石还抱着希望在上海开战,利用许多外国租界都在上海的先天条件来赢得英美各国的关注,继而让他们从中调停,遏制日军侵占华北的野心。可以看出蒋介石的如意算盘还是一直放在希望国外势力干涉上,对国内抗战仍然抱有消极态度。
上海派遣军白川义则任司令官
淞沪战场的重心在双方互相增兵中也发生了转移,从原来的闸北、虹口一带转向了吴淞宝山一带。九月六日,中国将精锐部队和全国的战略重心从华北地区转移到了上海,对日军的进攻也越来越猛烈。日军此时陷入苦战,因为对中国多地开战,国力已经逐渐透支。于是海军军令部长直接向日本天皇,要求继续增加对淞沪战场上的兵力,尽快结束多线战斗。天皇考虑良久终于同意,参谋本部又向上海派遣了三个师团。
九月九日,兵力大增的日军开始沿着淞沪公路对中国军队发起反攻。在宝山之战中,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姚子青营长全营阵亡。血战罗店,双方在这个小镇上反复拉锯,活生生将罗店变成了修罗战场,罗店镇的激烈程度更是与一战的凡尔登战役不相上下。十一日,十五集团军右翼被突破,部队伤亡严重被迫逐步后撤并开始从原来的进攻改为对峙。在这一阶段,张治中将军在负责防守城市,陈诚负责对抗日军的增援。仅仅一个月时间,日军就已经伤亡一万两千多人,已经远远超过了日军在华北作战中的损失。而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属于日军中的精锐,而这一万两千多精锐士兵的损失,对于日本来说是十分巨大的。此时,深陷淞沪会战的日军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五个师团之多。当然蒋介石也没闲着,各地支援的部队也源源不断地前往上海,各省派出的增援部队加上正在战斗中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七十万人。从兵力来看,中日双方将自己所有压箱底的精锐都压在这了。而中国军民的抗战态度,已经引发了日本政府的不安,此时的日本政府已经迫切地希望军方能够早日解决中国的问题。
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军队赶赴前线增援
十月十九日,在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建议下,中国军队开始了局部的反攻。此时的战场已经不能用血腥来形容了,桂系派出的两万援军在一天之内就被打散,上万人组织的敢死队大部分战死在冲锋的路上。六天的激战后,日军终于突破中国军队防线。中央军被迫撤到苏州河以南防守,参与淞沪会战的中国部队也都被迫撤到第二道防御线中。此时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都建议战斗应该适可而止,军队为了保证有生力量,要抓紧向吴福防线转移。而此时,外交部突然告诉蒋介石国际联盟将于十一月初讨论中日战争的消息。这就让刚刚同意转移的蒋介石又开始抱着外国干涉的“幻想”。为了等十一月的九国公约会议,
淞沪会战期间,行进在上海街头的中国军队
于是他亲自命令孙元良率部留守,但孙元良在看到宝山之战后,知道这是一项必死的任务。于是他发挥国民党军的看家本领“宝塔战术”,你让我留一个师,我就给你留一个团。而团长实际上只会派一个营,一个营还只出一半人。最终经过层层的“宝塔战术”,孙元良只留下了524团四百多军人。
孙元良
由黄埔出身的谢晋元率领,坚守四行仓库。为了迷惑日军,对外宣称有八百兵力。当时四行仓库位于英美租界边上,能够有效影响国际观瞻,而且仓库由混泥土结构建造而成,是这片市区的最高建筑,加上之前是师级指挥部,所以物资丰富。因为边上是租界的原因,极大限制了日军的进攻方向与火力使用,十分坚固且利于防守。谢晋元孤军在四行仓库坚守四天五夜,击毙了两百多名进攻的日军。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留下了八百壮士的美名之后,谢晋元于十月三十一日晚撤进了公共租界。而在租界内等待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缴械与软禁。谢晋元后来也在租界惨遭暗杀,国民党在谢晋元他们撤进租界后很快将他们遗忘。或许八百壮士的作用,在那些高官厚禄的“人”眼里,仅仅是给世界各国的表演赛罢了。
谢晋元的八百壮士
租界居民围观苏州河对岸战火
在下令孙元良部队留守后,蒋介石又命令前线军队再坚持十天,放弃了原本的撤退计划,也让中国军队失去了最佳的撤退时机。随着日本的继续增兵,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直接切断了上海守军的退路。十一月九日沪杭铁路被切断,日本的第十六旅团在江苏太仓登陆,在攻陷松江后直指淞沪铁路,而淞沪战场的日军也已经从苏州河突破,整个上海地区的中国军队已经陷入到了被包围的风险之中。这个时候蒋介石才真正方寸大乱,慌忙地下令中国军队退出淞沪战场。但是由于沟通不畅,命令没有同时下达给各个参战部队,上下失去联络后各部开始争相撤退,想要远离如同修罗场一样的战场。慌乱的撤退让整个部队都陷入了极度失控的状态,混乱如同病毒一样,在前线的几十万大军中开始快速传播,而此时空中日军的不断轰炸更是让这样的混乱进一步升级。
炮火下的上海
不过按照之前的计划,只要大军后撤到后续的国防线,也就是被称为“东方马奇诺”的国防工事线,依托坚固的工事,依然能够阻挡日军的进攻。不过这需要一个前提,防线在建造时负责建造的官员没有以次充好贪污受贿。可实际上,所谓的“国防线”完全是一个典型的豆腐渣工程,大部分工事上已经杂草丛生。而碉堡最重要的混泥土更是徒手就能捏碎,机枪掩体更是多数不能使用,最为气愤的是许多工事的钥匙直接丢了。士兵到了这里根本没法进入工事,加上方言问题和对地形的不熟悉等原因。撤退已经完全成为了一场只顾逃命的溃退。撤下来的中国军队,面对后面紧追不舍的日军立体化攻击,毫无还手之力。十一月二十五日,无锡、湖州陷落,十二月一日,江阴要塞也被日军占领,淞沪会战也就此结束。在整个战役中,日军损失四万人,中国军队则损失整整二十五万。
在整个淞沪会战中,全体官兵们作战不可谓不英勇,他们的牺牲也不可谓不壮烈!而决策层不可谓忘带脑子,他们的命令不可谓愚昧!在没有完善的作战计划且泄露给敌军的情况下硬生生打了三个月,这三个月完全就是瞎子走路——走一步摸一步。他们用一战的思维指挥二战,还沉浸在一战的阵地战中,下的最多命令就是死守阵地,无数官兵就被迫在阵地中接受日军重炮和飞机的轮番轰炸。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后面蒋介石脑瓜清奇的坚守十天,让中国军队丧失了最佳撤退时机,导致真正撤退时乱成一团,将撤退变成了溃退。如果“东方马奇诺”能够真正坚不可摧,钥匙不再丢失,那么淞沪会战从战略上是成功的。即使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但是也从战略上扭转了日本的主攻方向,在上海的浴血厮杀也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真正的形成,极大鼓舞了全国各地的抗日士气。只可惜,二十多万抗战的好儿郎,永远的沉睡在淞沪战场上,本可以减少伤亡,可是蒋介石依旧将希望寄托于国际组织。当时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都一团乱麻,谁还会管其他国家的麻烦事呢?跪着或许能够得到暂时的和平,但是长久的和平,是要用自己的血气和胆气一刀一枪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过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