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1月,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转战千里,历尽艰辛,在江西莲花城北九都与前来迎接他的红四军一部会合。
原来,毛主席获知红五军南进奔向井冈山的消息,当即派何长工率王佐部队前来接应。两军会合之后,即经三湾、古城到达宁冈县城,朱德已在此迎候多时。这位也是从旧营垒里杀出来的长相温厚为人也温厚的长者。一见面就使彭德怀有一种亲切感,在以后几十年的交往中。他俩总是相敬如宾,很少发生冲突。
一、彭德怀在井冈山初期的革命斗争中,对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思想有了进一步的领会
在井冈山的中心茨坪,彭德怀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主席,身材修长、头发也修长的毛主席给他的第一印象是深刻的。
从毛主席的谈吐中,他感觉到这个带些书生气的老乡,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眼光高远,意志坚定。毛主席对中国现时革命性质的独到见解,对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透辟分析,对红军战略战术问题的深刻阐述,让彭德怀心悦诚服。彭德怀永远也忘不了见面时毛主席说的那句话“你也走到我们这条路上来了!”
会师大会是在宁冈新城西门外开的,欢歌笑语、族旗招展,很是热烈。会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毛主席、朱德、彭德怀、滕代远等一干人走上匆匆搭就的简易主席台时,台子塌了下去,听到有人议论朱德笑着说:“有人说一会师就塌台不吉利,这是迷信。台子塌了,搭起来再开会。我们无产阶级的台子是永远也垮不了的!”
朱老总当时这一番充满乐观主义的话,深深铭刻于彭德怀的心内,以至在漫长的革命战争的岁月里,每念及此,彭德怀都会激动不已。
井冈山的日子是清苦而充实的,因为有了根据地就有一了家,就有了依托,尽管敌人两次对井冈山实施会剿,均为英勇的红军所粉碎。
1929年的元旦,随着霏霏雨雪降临到井冈山。
雨雪对没有棉衣的红四军指战员来说,是一种难于抵御的困扰。这天,毛主席正和彭德怀商议如何解决红四军冬衣的问题,地下交通员送来了中央的密信,信的内容是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是用密写药水写在白衬衣上的。与此同时,也传来了国民党当局准备对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的消息。
当务之急是传达党的六大决议和部署第三次反会剿。
几天之后,在宁冈柏露村一个书院里,红四军前委召集了扩大会议,五军军委常委参加了会议。
书院里静悄悄的,四军前委书记毛主席讲话的声音悠扬而高亢,彭德怀静静地听着,觉得毛主席的发言鞭辟入里、特具感柒力。他通过宁冈农民反水的事例,批判了盲动主义对革命的危害,强调了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性。
联席会开了三天,传达讨论了“六大”的决议之后,又集中精力研究如何粉碎国民党第三次会剿的问题。
毛主席发言时又讲了个“围魏救赵”的故事,启发与会者的思考。最后决定由红四军向敌人后方赣南进军以解井冈山之围,同时也可解决部队的冬衣和给养问题;红五军与王佐的红三十二团则留守井冈山。
彭德怀深知守山的艰难。
红五军初到井冈,地形与环境还不太熟悉,而会剿之敌数十倍于己,且装备精良,如何运用井冈山的地形和红军的机动战术,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呢?
元月13日,前委在下庄再次开会,研究守山问题。会上,彭德怀提出,让四军的何长工同志留下来共同守山。他参与改造王佐、袁文才土著部队,熟悉地形,了解情况。
毛主席、朱德都表示赞同,让何长工担任三十二团党代表,并兼任宁冈中心县委书记,带领三十二团衰文才的一个营,组织指挥山下六个县的赤卫军,广泛开展游击战,配合五军守山。
为了给守山的部队准备粮草,朱德、彭德怀也投入了挑粮的队伍。从产粮平坝区宁冈往山里的茅坪、茨坪挑粮,路途遥遥且一路上坡。
朱德年长些,大家要抢他的扁担,他干脆在扁担上刻上“朱德”二字,别人就不好拿了。
而彭德怀除了挑粮之外,还摸清了下山的几条通道,察看了山上的大小坳口,亲自绘了一幅地形图,标示出山川,道路、村舍。
二、能否守住井冈山,五大哨口是关键
黄洋界哨口由红五军李灿的第一大队加上红四军第三十二团徐彦刚的一个连担任防守任务。
八面山哨口,令彭保才率红五军第十大队和大小五井赤卫队共200多人防守。
桐木岭哨口,有贺国中、郭炳生的红五军八大队及宁冈赤卫大队守卫。
双马石哨口和荆竹山一线,则让黄龙率红五军第十二大队的酃县、遂川赤卫队防守。
朱砂冲哨口,由王佐的三十二团第二连镇守。
派的都是精兵强将,只可惜兵力少了些,弹药少了些。
彭德怀说: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就能让敌人感到“草木皆兵”。没有地雷,红军和群众一道削竹签,布一道竹签阵。
大雪初界,五百里井冈一片白茫茫。彭德怀踏雪出巡,来到一大队防地。见大队长李灿走路有点不自在的样子,便问他怎么了。
李灿笑笑说:“被雪地里的竹茬子扎了一下。”
彭德怀蹲下身子,要看李灿的伤脚,对这位爱将,他更多一分关爱。
“不碍事,挨一下扎,学得一点御敌的招术。”
“什么招术?”彭德怀知道李灿爱动脑子,忙追着问。
李灿指指山那边的竹林子说:“你去一看便知。”
“你这个李灿,还跟我卖关子!”
彭德怀笑着跟李灿走到竹林边一看,只见战士们砍的砍竹子,削的削竹签,埋的埋竹钉,得热火朝天。
“原来你们是要摆竹尖阵呀!”彭德怀喜上眉梢,跟着大家忙活起来。他想起在家乡赶山打猎时,逮野物的土坑里埋的竹签用桐油泡过,便给大家出主意说:“井冈山不缺桐油,弄些来将竹签泡一泡,更加锋利无比!”
众人都说“好主意”。照着一试,果然灵验。
彭德怀也将一大队这“竹尖战法”向全军进行介绍推广。
于是,经过井冈军民几昼夜的奋战,在五大哨口的前沿阵地,都加上一道宽二里,长20多里的由竹签布成的防线。
三、彭德怀“竹尖战法”大战何键
1月26日,湘赣两省组织的国民党会剿军20000多人。兵分三路,向桐木岭,黄洋界,八面山同时发起进攻。
为报彭德怀打长沙那一箭之仇,何键专门纠集了一支千余人的敢死队,扬言要“踏平井冈山,活捉彭德怀”。
打头阵的敢死队员的确凶得很,嗷嗷叫着,一窝蜂往上冲。
守山的红军子弹少得可怜,机枪多打点射,步枪也是放一枪是一枪,但杀伤率极高。
敌敢死队员见红军火力不猛,更加放肆,向山上的红军狂喊着:“把彭德怀交出来,要光洋给光洋,要婆娘给婆娘!”
山上的几个湘籍红军战士回骂道:“化生子,你们有种的上来!”
见山上的枪声疏落下来。敌敢死队员来了劲头,猛往前沿冲。
眼看就要接近前沿,突然都哇啦哇啦叫唤起来。原来是碰上了红军埋设的土地雷——竹尖阵,一个个被扎得鲜血直流。喊爹叫娘地滚下山去。
何键调来了炮兵,总算炸飞了一些竹尖桩,可炮火一过,红军们又用竹签将炸缺的地方补上。好在井冈山竹多桐油多,搞得敌人没奈何。
战斗持续了四天四夜,红军阵地仍岿然不动。
敌军见硬攻不行,打起了别的主意。他们在当地用重金收买了一个痞子带路,从一条鲜为人知的小道上插到黄洋界的右侧,终于偷袭得手,突破了五大哨口中最高的黄洋界哨口。
在茨坪坐镇指挥的彭德怀,得知黄洋界哨口失守消息,亲率红军学校的学员和身边的勤杂人员,赶到黄洋界,试图收复失陷的哨口,但几经冲杀,皆无功而返。
不久,八面山、白泥湖也相继失守。
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彭德怀明白,再原地坚守,将全军覆没。
他决定按湘赣边特委扩大会议精神,收拢队伍突围,去赣南寻找红四军主力。
下山的路均为敌人堵住,彭德怀率领这支经连日苦战、疲惫不堪的红军队伍,另辟蹊径,从林莽峭壁中,开出一条通道,突出敌人的第一道包围圈。
在烂草田,红军再度与敌遭遇,一方是兵强马壮、以逸待劳;一方是血战经日、饥寒交迫;但狭路相逢勇者胜,英勇的红军只一个冲锋,就将敌人击溃。何键设置的第二道包围圈,被拉开一道口子,只好把消灭红军的希望。放在大汾牙这道关口上。
“过了大汾圩,我们就有办法了!”彭德怀鼓动说。
“拼死也要打过去!”战士们咬牙发誓。
被“置于死地”的红军战士们为杀出一条生路,个个如猛虎下山,直扑敌阵。
敌一个营另加一个民团布了一个三角口袋阵,只等红军入彀。
彭德怀叫来贺国中,对他说:“是死是活此刻见分晓。你在前面领头,我在后头压阵,冲不出去,就死在这里!”
贺国中一昂脖子,朝战士大吼一声“不怕死的,跟我冲啊!”
再强的守敌,也架不住这群抱定必死决心的红军战士的冲击,缺口很快被打开,彭德怀亲自指挥一挺机枪,架在缺口上,以猛烈的火力压住敌人,掩护部队通过。
何键的最后一道包围圈被突破,他的复仇之梦成了泡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