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源津。”清代袁枚《黎里行》这样写道。左周庄,右同里,自古以来黎里夹在其间。周庄与同里早已声名大噪,而黎里恰似那静静的小桥流水,深深的幽弄老巷,被深藏在时光里,隐于世间,清雅千年。
■沈荻
从上海到黎里古镇适合自驾或打车,因为它位置特殊,恰好处在江浙沪交界处。虽然隶属于苏州吴江区,但离市区相当远,与苏州火车站的距离更是足足有50公里,附近也不通地铁,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只能是七绕八绕的公交车。但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交通不便,才成就了黎里古镇的静谧甚至是与世隔绝,也杜绝了都市生活的喧嚣。
黎里古镇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地区典型的古镇代表。“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源津。”清代袁枚《黎里行》这样写道。唐朝初期,因黎里南部梨花满田,就有了梨花里的美称。唐元和四年,湖州刺史范传正奉旨疏浚官河,特派一“村官”黎逢吉到此整理河道,开辟道路。当地百姓感激黎逢吉的恩德,为纪念他,将梨花里改名黎里。
左周庄,右同里,自古以来黎里夹在其间。周庄与同里早已声名大噪,而黎里恰似那静静的小桥流水,深深的幽弄老巷,被深藏在时光里,隐于世间,清雅千年。
远离喧嚣,遇上“柳亚子”
走进古镇的那一刻,我的心立刻就静了下来。这里的一切,或许你并不熟悉,却像是回到了记忆里。阳光是温暖的,风带着温柔的气息,桥是老桥,路上的条石斑驳又踏实,雕花木窗褪了颜色,人们沿街做着小本生意——开口都是老腔老调,一听就知道是在这里住久了的。连带这里的日脚都是缓慢的,像是把每一天都过成了慢悠悠的一辈子。
我在夏天的燥热中来到黎里,本是打算找个安静的地方待上两天,在路上就打好了主意要在房间里躺平,一日三餐叫外卖。当时想,大多数南方小镇的风景都差不多,我几乎没有对它抱有任何期待。
而来黎里也是机缘巧合。之前认识一位女性品牌创始人芸芸,她是一位生活美学家,当时恰好转型做民宿,“草帽姑娘”客栈就坐落在黎里古镇。那天我在芸芸的直播间下单,抢到了两晚民宿的特价房。
客栈当班的小哥来路口接我,殷勤地拎起箱子,带我走进古镇。脚下都是石板路,假如没人帮忙,确实有些不方便。跟其他商业化十足的小镇相比,黎里显得有些萧索,即使在旅游旺季,这里的游客也不多。放眼望去,整条街道上,加上我和小哥,不过小猫两三只,人烟寂寂,让本不宽阔的小街显得更落寞。
客栈果然如同我想象的一样,古雅而安静。我的客房在二楼,床很大很软,家具是偏中式的,有个大阳台,正对着一个狭长的天井,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采光很好。装修虽是中式风,却并不令人感到压抑,非常用心的设计。
放下行李我就去镇上闲逛。天气很热,一出门就汗流浃背,但丝毫不影响一个“街溜子”的兴致。
河边的柳枝和倒映在河心的云朵被微风抓挠着,姿态款款,像是从来也不觉得这世上还有什么烦心事似的,脚步稍微放快一点儿,都觉得冒犯。水面的波纹偶尔荡起一圈涟漪,就知道那底下一定有条不甘寂寞的小鱼,想要打破四周的静谧。
古镇不大,两条石板路夹着一条不宽的河道,河边都是老房子,倘若直来直去地走,不出一个小时也就逛遍了。但若是留心,枝枝丫丫处值得停留的地方倒也不少——柳亚子故居、民俗展览馆,只是通通都没有什么游人,闲散得不像是一个正经的景区。
黎里是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柳亚子故居”也是古镇目前仅有的1处“国保”。这里本是清乾隆时期工部尚书的私邸,前后六进,有乾隆题写的“福”字、大学士稽璜题匾而得名的赐福堂,有栩栩如生的砖雕门楼,还有乾隆的梅花碑、刘墉与著名画家合作的祝嘏图。
柳亚子一家于1899年租赁在此,当时柳亚子年仅12岁。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江南名宅,收藏着国家一、二、三级文物藏品120件,还有其他书画文物600余件。
走走停停,不长的街道,足以耗费一下午的时光。因为我总要停下来,去看大缸里新绽出来的粉色睡莲,长长的根茎慵懒地斜躺在水里,或是买一杯冰镇绿豆汤,举在手上,溜达着蹭进一间江南小院儿。
原来里头藏着一间展览馆,展品还不少。有木雕、刺绣,还有从矿石里提取的各色颜料——石绿、花青、金盅、天蓝……名字里都仿佛带着香气呢。
走出去,抬头看看天,飞檐翘角上的流云走得飞快,低下头,看到脚下的青砖缝隙里,长出一丛丛细密的苔藓,更觉出了时间的幽深。
烟火气当然也是有的,路边的小店里冒出油墩子的香气,一只只厚实地躺在架子上,价格不贵,五六块钱一只。据说,黎里的油墩子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小镇遗珠。古早的乐趣还有糖画,只是天气热,糖画的轮廓渐渐糊作一团,引来两只蜜蜂绕着那股子甜香飞。这里的一切,动,也是静,而那静,是沉入了心底的温柔。
古桥、弄堂与廊棚,走过“岁月静好”
夜晚下起了雨,客栈一楼庭院水面的平静被打破了,零落成一首跳跃的曲子。江南夏夜里的雨,声大、嘈杂,也只令人觉得小镇更加寂静。
在客栈的餐厅里订了晚餐,花园里有一眼清潭和堆叠的假山,推开厚重的雕花木门,整间餐厅仍然只有我一个客人。凉拌菌子,一碗爆鱼红汤面,服务生小姐姐上完菜就走了,留我独自享用晚餐。
菌子是云南的做法,微酸微辣,极为清爽。爆鱼面是正宗的苏式面,面芯略硬,炸过又卤过的爆鱼,带着丰厚又恰到好处的油香,浸泡在微甜略咸的红汤里,热乎乎地喝下去,抵消了些许静夜的凄凉。也许是因为淡季的缘故,吃完饭,雨越发大了,于是回到房间,听着外头淅淅沥沥的雨声,不知不觉也就睡着了。
第二天直到夜晚雨才停,小镇上人也多了一点儿,有了点景区的风范,只是空气里多了些闷意。我趁着夜色又把小镇从头到尾逛了一遍。
黎里古镇的驳岸全长6000余米,完好保存的古驳岸3800多米。江南市镇水多桥也多,黎里人的生活自然也离不开桥。古时,黎里古镇东自中立阁、西到望平桥,南自通秀桥、北至楔胡道院,在0.52平方公里的地面上,雄踞着30座形态各异的石桥。时至今日,古镇依然保留着12座古桥,风格迥异。青龙桥、望恩桥和道南桥是拱桥,迎祥桥、清风桥为梁式三孔,进登桥、梯云桥等则是梁式单孔,还有一座较为特别的“叽咯桥”。
黎里古镇弄堂多,有115条,其中暗弄90条,明弄25条。弄堂的名称极富民间色彩,一般称“某家弄”。大户人家建造房屋,总是一进一进地造,串联各进的陪弄就以这一家的姓氏命名了。黎里镇在清朝中期排定八大姓,“周、陈、李、蒯、汝、陆、徐、蔡”,每个姓都有弄堂。以姓氏命名的弄堂共计72条,近总数的一半。
江南黄梅时节多雨,黎里人搭建廊棚,让过往行人遮风避雨挡太阳。三里长的黎里古镇,俗称上岸与下岸,自东向西一式搭建了廊棚,晴天不打伞,雨天不湿鞋。美人靠和亭廊点缀其间,婉约而又浪漫。
那天最后路过巷子口的小铺子,玻璃橱窗里亮着昏黄的灯,灯下坐着个老婆婆,正在认真看电视。敲了敲窗户,她操着一口软糯的半白方言问我要啥。鲜肉月饼五块钱一只,买两只当晚餐。刚烘出来的鲜肉月饼,咬一口,汁水漫出来,断无不好吃的道理。
咬着月饼慢悠悠地走回镇子去。夜色如水的路边,路灯半明半暗,照着底下摆摊的小贩,卖的是梨、莲藕和莲子。踏过拱桥,去对岸的小店里买水。推门进去,是简陋的老式杂货店的装潢,冰柜上盖着棉被,壁架上摆满各式各样的日用杂货。
“她可以为自己买花”,这句话算是我此行的另一个收获。它是“草帽姑娘”客栈的slogan,客栈的许多细节所在都印着这句话,以及客栈主理人芸芸的标志性头像。美好的事物和人,总有一种感染力在,既温润又蓬勃,如同一种人生的坐标,当你看到的时候,已如同彼此相照。
黎里古镇无须过多的修饰和夸张,只需静下心来,感受这方土地上的宁静与美好。喜爱电视剧《繁花》的朋友们,这里新添一处全新的打卡地——“繁花书房”。作家金宇澄曾写道:“在那时,我还能终日坐在岸边,看船、看小镇的座座桥梁。”句中的“那时”,正是他在祖籍地苏州黎里的时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